关灯
0

漫谈期刊新闻写作的几个特点

摘要: 在松滋市教育系统办公室主任通讯员培训班上的讲座我们今天谈的是期刊新闻写作,首先来了解一下期刊的特点。期刊与报纸、网络最大的区别就是与读者见面的时间周期比较长。出刊最快的期刊是周刊(每周出一本,像《中国 ...
文稿修改演播室

漫谈期刊新闻写作的几个特点

 ——在松滋市教育系统办公室主任通讯员培训班上的讲座

黄立明

 

各位领导、各位通讯员朋友:

大家下午好,今天能够坐在这个讲台上我很荣幸,因为下面坐的都是来自教育一线的教育专家,也都是从事过多年文字工作的校长、办公室主任,所以邓主任安排我给大家做一个讲座,实在是勉为其难。因此,我这里讲的就不称其为讲座了,就叫“漫谈”。主要是和大家交流我的一些新闻写作上的经验,我们不敢保证能让大家都受益,但是敢保证这些东西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

我们今天谈的是期刊新闻写作,首先来了解一下期刊的特点。期刊与报纸、网络最大的区别就是与读者见面的时间周期比较长。出刊最快的期刊是周刊(每周出一本,像《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等,这些期刊都是在深度报道上做的比较好的),《湖北教育》综合资讯是月刊,每月出一本。所以,在传播信息的速度上,期刊处于劣势,比不上报纸,更比不上网络。为了扬长避短,期刊杂志做新闻往往选择从“深度”上下功夫。

注重深度报道是期刊新闻写作的最大特点。那么什么叫深度报道呢?我们来先看一个例子:

A 小强成绩好,他考了90分。

    B 小强成绩好,他考了90分,是全班第二高分的学生。”

比较这两个句子,我们可以说A句就是一般信息,而B句就是深度报道。第一句明显只是传递了一个事实,试想如果是全班30人中有27人都考了90分以上的成绩,那么小强其实是全班倒数第三名。第二句就对这个成绩有了一个很清晰的界定。一般的新闻,包括短消息或者通讯,为了抢速度,只传递一个信息,了解不够深入,所以往往给我们的感觉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要使报道具有说服力,必须具有纵深感和延展感,把报道的事件和人物放在大背景的横向和纵向的坐标系中,通过比较才能让读者有清晰的认识。

例如

      雪下得很大。

     雪下得很大,这是20年来最大的一场雪。

     雪下得很大,这是20年来本市遭遇的最大的一场雪,也是本省最近数年来罕见的一场大雪

      人们不仅对当下的事情感兴趣,对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也是充满兴趣的,读者希望在更大的视角里回视发生的事情。有句俗话叫“看报看个题儿”就是说,报纸上的新闻,一看标题大致就知道内容是什么了,而深度报道则比较耐读,这正是深度报道有生命力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新闻写作有5W什么事(What,何事);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 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怎么样);),而深度报道要复杂一些,一篇好的深度报道通常包括如下12项具体指 标的部分或者全部:事件、背景、有关资料、说明、原因、意义、过程、分析、前景、时效、时态和建设性意见。这12个指标是教科书分析的,我在这里就不展开了说,讲理论也没什么意思。深度报道究竟怎么写呢?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深度报道写作的几个特点。

 

 对写长篇的新闻,通讯员们都有一个误区,就是害怕,认为难写,为难的原因之一就是认为其结构难以把握,其实,你完全可以把它当做故事来写。下面我们来看期刊新闻写作的第一个特点:深度报道的叙事结构特点

一、用讲故事的方式写新闻是一种潮流,但写新闻不仅仅是讲故事。

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这是一个十分迷人的阳光和煦的中午,我们随着肯尼迪总统的车队穿过达拉斯布的繁华市区……突然,我们听到三声巨响,声音听起来十分凄厉。第一声像是爆竹声。但是,第二声和第三声毫无疑问就是枪声。大概距我们约150或 200码前面的总统专车立即摇晃起来。我们看见装有透明防弹罩的总统专车后的特工人员乱成一团……”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3-9-8 17:04
  • 4
    粉丝
  • 1750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