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期刊新闻写作的几个特点 黄立明 各位领导、各位通讯员朋友: 大家下午好,今天能够坐在这个讲台上我很荣幸,因为下面坐的都是来自教育一线的教育专家,也都是从事过多年文字工作的校长、办公室主任,所以邓主任安排我给大家做一个讲座,实在是勉为其难。因此,我这里讲的就不称其为讲座了,就叫“漫谈”。主要是和大家交流我的一些新闻写作上的经验,我们不敢保证能让大家都受益,但是敢保证这些东西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 我们今天谈的是期刊新闻写作,首先来了解一下期刊的特点。期刊与报纸、网络最大的区别就是与读者见面的时间周期比较长。出刊最快的期刊是周刊(每周出一本,像《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等,这些期刊都是在深度报道上做的比较好的),《湖北教育》综合资讯是月刊,每月出一本。所以,在传播信息的速度上,期刊处于劣势,比不上报纸,更比不上网络。为了扬长避短,期刊杂志做新闻往往选择从“深度”上下功夫。 注重深度报道是期刊新闻写作的最大特点。那么什么叫深度报道呢?我们来先看一个例子: A “小强成绩好,他考了90分。” 比较这两个句子,我们可以说A句就是一般信息,而B句就是深度报道。第一句明显只是传递了一个事实,试想如果是全班30人中有27人都考了90分以上的成绩,那么小强其实是全班倒数第三名。第二句就对这个成绩有了一个很清晰的界定。一般的新闻,包括短消息或者通讯,为了抢速度,只传递一个信息,了解不够深入,所以往往给我们的感觉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例如: 我们都知道新闻写作有5W(什么事(What,何事);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 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怎么样);),而深度报道要复杂一些,一篇好的深度报道通常包括如下12项具体指 标的部分或者全部:事件、背景、有关资料、说明、原因、意义、过程、分析、前景、时效、时态和建设性意见。这12个指标是教科书分析的,我在这里就不展开了说,讲理论也没什么意思。深度报道究竟怎么写呢?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深度报道写作的几个特点。 一、用讲故事的方式写新闻是一种潮流,但写新闻不仅仅是讲故事。 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这是一个十分迷人的阳光和煦的中午,我们随着肯尼迪总统的车队穿过达拉斯布的繁华市区……突然,我们听到三声巨响,声音听起来十分凄厉。第一声像是爆竹声。但是,第二声和第三声毫无疑问就是枪声。大概距我们约150或 200码前面的总统专车立即摇晃起来。我们看见装有透明防弹罩的总统专车后的特工人员乱成一团……”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