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漫谈期刊新闻写作的几个特点

摘要: 在松滋市教育系统办公室主任通讯员培训班上的讲座我们今天谈的是期刊新闻写作,首先来了解一下期刊的特点。期刊与报纸、网络最大的区别就是与读者见面的时间周期比较长。出刊最快的期刊是周刊(每周出一本,像《中国 ...
文稿修改演播室


    1964年“普利策新闻奖”作品《历史在我们眼前爆炸了》的开头,猛看起来更像是在写小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为了吸引眼球,采取讲故事的方式来写新闻被越来越多的记者应用在新闻采写中,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

深度报道,往往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新闻故事化的常用视角主要有以下几个:①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将新闻事件中的人物作为叙事的主角,通过人物对现场的身临其境、耳闻目睹的观察和感知讲故事,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性,使观众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近感,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形成认同感。②公众代言人的叙事视角。记者像一个超脱的观察者,不动声色地记录下周围发生的一切,自己的个性深藏不露。③第三者的叙事视角。即借他人的眼睛对事实进行客观的叙述。

“虽然也像农村学校一样不收学杂费了,但是仅靠生均每年225元的公用经费,真的是难以保障运转。”有着20多年教龄的王校长原来是荆州市沙市区一所农村学校的校长,教育局考虑到他的家庭困难,2008年秋季把他调到了城区一所小学担任校长。不到一年,王校长后悔了,不仅体会不到城市学校的优越感,成天还为学校运转发愁。荆州市沙市区、襄樊市樊城区的许多校长,像王校长一样,都身处经费不足的矛盾旋涡之中。

——《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样本调查》(《湖北教育》2009年第8期)

新闻故事化手法突出强调趣味性、人情化和矛盾冲突,注重新闻事件的画面、细节,重在技巧的运用。但是,在运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时,不能忽略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使作品更像新闻,而不是文学。

今年已经58岁的王国华退休前是荆门市610厂的高级技师,荆门市职教中心聘请他专门负责数控专业学生的实习指导。搞了一辈子机械加工的王国华,以前的称呼是“王师傅”“王工(程师)”,现在熟人见了面都叫他“王老师”,他一时还不习惯。有了发挥余热的机会,王老师很高兴,每节课他都精心准备。可是到了课堂,他却发现当老师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在讲解操作流程时,总有学生开小差,他给某一个组演示操作,其他组的学生都“不听话”地围过来,学生聊天的声音往往打断了他的讲解。尤其是有些调皮的学生把上实习课当作了一种解脱和放松,边上课边发手机短信息,多次劝说无效后,王老师显得束手无策,索性不再管这样的孩子了。他叹道:“要是我在厂里带的徒弟是这个样子,我早就拿脚踹了。当老师与当师傅完全是两码事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3-9-8 17:04
  • 4
    粉丝
  • 1752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