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新闻界的确有一种提法,叫做“正面宣传为主”,过去我国新闻界长期重视先进人物、英雄模范的宣传,在今天,我们的报纸上,仍然有大量对于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报道,着力用先进模范人物来引导人民。比方说蕲春四中的汪金权老师,这个典型的出现,其实就是时代需要这样一个楷模。 这也形成了一种惯性的思维原则,我们很多人。包括我接触过的一些校长,经常会跟我说:“黄记者啊,请你来帮我们学校也吹一吹吧。”似乎我们的宣传只是说好听的话,其他的都不能说。写新闻,就像我们小时候看电影,首先要分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不是正面的,坚决不能写,似乎一写就曝光了。 其实,在我们写深度报道时,尤其不能简单地以“正面”或者“负面”来取舍新闻材料。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2009年底,刚上任的监利县教育局局长余新洲收到了一封署名“某小学全体正义教师”的来信,信中详细揭露了在全县举行的2008—2009学年度小学毕业年级考试中,该校领导、教师、学生共同作弊的丑恶现象。时隔不久,监利县教育局、监利县桥市镇委、镇政府和监利县新闻中心、监利电视台同时收到一封署名为“桥市镇何桥村小学全体家长”的来信。来信反映,何桥村小学校长吴虎成带领教师,视学生为子女,把学校办得红红火火。为此,该校全体学生家长恳请各级领导支持这所学校,恳请各级新闻媒体关注这所学校。 两封信让余新洲对监利教育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也引起了他对如何深入推进监利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入思考。通过近三个月的调研,余新洲发现除了考风不正外,在一些学校还存在教师私自接纳学生在家中住宿并从中牟利、课堂教学行为不规范等现象,严重损害了监利教育的形象。 ——《打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监利县教育局“四风”建设工作纪实》(《湖北教育》2011年第2期) 2007年12月的一天,一位家长气冲冲地找到随州市教育局**,随州某中职学校多次上门做工作让孩子上职校,可孩子没上半年的学就被送到广东进厂,因为没掌握熟练的技术,没做几个月就出了工伤事故。类似的涉及多所中职学校的家长投诉事件发生过多起,有的甚至直接向市委、市政府反映情况。 起步较早的随州中职学校一度达到33所,其中民办职校占有较大比重,每年毕业学生近万人,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民办学校机制灵活,他们的招生宣传到村到户,向群众普及了‘学一技之长,改变一个家庭状况’的职教理念。”随州市曾都区职成科的一位干部告诉记者,随州职教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因为办学门槛低,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低标准办学、低水平管理、低质量输出、低效益运行等问题。 ——《浴火重生——随州市规范和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管理记略》(《湖北教育》2009年第8期) 2006年10月,荆门一中因多个事件被调查。在这个多事之秋,原野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荆门一中的校长。 上任第二天,原野在教学楼巡视一圈后,发现正常的上课时间竟然有5个教室没有老师。原野感到很吃惊,也很着急。学校管理的混乱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原野没有杀一儆百,而是广泛深入到老师中间,与大家交心谈心。他要找到深层次原因。 让原野没想到的是,一些年轻老师在与他深谈中,竟然泪流满面。他们刚进学校时,都怀揣理想,憋着一股劲,想在专业上迅速成长。进了学校却发现学校里拉帮结派,勾心斗角,根本没有立足之地,这让他们感到迷茫,不知道前途在哪里,不少老师更是看破红尘,得过且过。 ——《让教育成为一种享受——荆门一中崛起的秘密》(《湖北教育》2010年第9期)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