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漫谈期刊新闻写作的几个特点

摘要: 在松滋市教育系统办公室主任通讯员培训班上的讲座我们今天谈的是期刊新闻写作,首先来了解一下期刊的特点。期刊与报纸、网络最大的区别就是与读者见面的时间周期比较长。出刊最快的期刊是周刊(每周出一本,像《中国 ...
文稿修改演播室


类似上面举到这些例子中的素材,我们通讯员敢不敢写?

深度报道,尤其是我们教育新闻的深度报道,坚持正面的舆论导向很重要,但这并不是说,只要是负面的我们都不能写,关键看这个素材怎么用。认识角度永远是多元的,不是固定不变的。比如赵作海遭遇刑讯逼供的事情,从赵作海的角度看,是无力抗争,是认命的无奈和辛酸;从法律的角度看,就是司法公正的问题。相同的素材,用在不同的语境下,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比方说我们前面举到的几个例子中,“小学考试舞弊”“职校办学不规范”“高中教师管理混乱”,这些都是表面现象,把这些表象拿出来分析,是为主题服务,体现教育行政管理者或者学校管理者怎么在坚持按教育规律办学的。

经常有校长跟我们说,你们杂志的报道写的比我们做的要好。这就是所谓的“拔高”。其实这个拔高,就是导向性,但是这个拔高不是“吹”,不是往校长或局长脸上“贴金”。而是基于对教育规律的把握,然后对教育现象作出的深入分析。

按理说,我们学校的通讯员在学校生活工作,对学校的情况比我们了解得更为详细,但是往往我们采访的时间最长的也就两天,为什么我们采访后写的能拔高呢?因为,我们是透过教育的本质规律来分析教育现象的。

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小学考试舞弊现象是考风不正,而考风不正是因为“以学生考试的成绩来衡量教师工作成绩,以升学率来衡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导向的这种偏差才是考风不正的根本原因”所以,我在文中用了一个小标题:“正考风:不能盯着分数办学”。

 再举两个例子:

 比方说,《湖北教育》2011年第一期,《图说教育》栏目,用了这样一张照片:操场上,学生打着伞排着队,站好路队,等放学。整个照片只看到满是打伞的学生和学生中间组织放学的老师。站路队放学无可厚非,这个照片反映的教育现象也是大家熟视无睹的。

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反映的一种管理的僵化,缺乏更细致更能体现人文关怀。下雨了,组织放学,可以不必要都到操场上排队,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教室等着,按年级班级顺序先后离校。

再比方说,《湖北教育》2011年第三期,《图说教育》栏目,用了这样一张照片:一个篮球框,被学校老师用铁丝扎起来。不能再往里面投篮。这个图片被起了一个标题“篮球框也放假”。这个图片又反映什么问题?

看似普通,细分析,有深意。篮球框被铁丝扎起来,反映的也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面对学校管理压力和管理成本,学校采取了最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学生的成长。篮球框扎铁丝,这种最有效的方式,无非是让学生不要再到学校来打篮球罢了。这种思维方式与害怕出安全事故不敢组织学生春游甚至不敢上体育课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就是都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至于如何才能透过教育规律来分析教育现象,那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

期刊新闻以深度报道来吸引读者,也只有有深度的报道,才能扩大宣传的影响力。《湖北教育》近年来做了一些尝试,做出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报道,但是还不够,主要是因为人力不够,我们的记者采写编校,所有工作都要负责,所以精力有限,这对我们通讯员队伍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我希望我今天讲的这些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通讯员拿起笔,来写长篇的通讯,写有深度的报道,共同为我们松滋的教育宣传服务。

 (文中所举例子,凡发表在《湖北教育》的,皆为本人采写或与同事合作完成的、曾产生过一定影响的长篇通讯)

最后,留了一点时间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湖北教育》用稿的特点。(此处略去1200字)

123456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3-9-8 17:04
  • 4
    粉丝
  • 1751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