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毛泽东词的艺术结构与审美效应

摘要: 按:我喜欢阅读诗词尤其是毛主席诗词。我对于毛主席诗词,可以说是从偏僻小山村读到国际大都市,从放牛郎读到省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从无知少年读到不惑之年,至今还时常阅读,并且珍藏有好几种不同的版本。可惜,我 ...
文稿修改演播室

  :我喜欢阅读诗词尤其是毛主席诗词。我对于毛主席诗词,可以说是从偏僻小山村读到国际大都市,从放牛郎读到省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从无知少年读到不惑之年,至今还时常阅读,并且珍藏有好几种不同的版本。可惜,我没有读出什么名堂,只有这一篇文章,从旧箱子里翻检出来,不忍舍弃,不怕笑话,搁置于此,与毛主席诗词爱好者分享。

 

    毛泽东同志是杰出的词人,以数十首词作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史上的应有地位。柳亚子在读《沁园春·雪》时就深深地称赞毛泽东是“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柳亚子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并且在《沁园春·次韵和毛润之初行陕北看大雪之作》里形象化地抒发了上述同样的赞叹之情:“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秾情着意雕”(《柳亚子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这虽然只是对毛泽东具体词章的深切感受,但这种感受实际上艺术地概括了毛泽东词(以下简称毛词)的整体成就与艺术特征,因此也就无异于是对毛词的总体评判。

    毛词取得如此引人瞩目的成就,在于它是中国革命实践的艺术反映,是毛泽东思想的艺术结晶。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兼词人,毛泽东的思想境界与人生情趣、政治理想与革命追求、思维方式与艺术视角,都异于往昔词人,为形成毛词的个性奠定了基础。毛词凝聚着浩瀚精深的内容,创造了阔大雄奇的意境,形成了豪迈雄浑的风格,这些特征的构建与呈现依赖的是什么?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词的艺术结构。因为有了词的艺术结构,“这就保证作品的完整性;保证它体现和转达其中所表现的艺术内容的能力”(卡冈《美学和系统方法》第65页)。而对词艺术“结构的研究既揭示艺术作品内容的、又揭示它形成的内部构造,那么,这就促进了对它的更加深刻的理解”(卡冈《美学和系统方法》第68页)。既然艺术结构在作品的建构与感悟过程中如此重要,那么“把作品结构截取出来,既对它本身,又对它在艺术客体的创造和知觉过程中的作用作深入研究,就是必要的了”(卡冈《美学和系统方法》第65页)。

    关于词的结构,前人论述颇多,仅举三例。如:

    作大词,先须立间架,将事与意分定了。第一要起得好,中间只铺叙,过处要清新,最紧是末句,须是有一好出场方妙。小词只要些新意,不可太高远,却易得古人句,同一要炼句。(《乐府指迷》)

    诗重发端,惟词亦然。长调尤重。有单起之调,贵突兀笼罩,如东坡“大江东去”是。有对起之调,贵从容整炼,如少游“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是。(《论词随笔》)

    制词须布置停匀,血脉贯通,过片不可断曲意,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词旨》)

各家论述词的结构,只是着眼于词的起、结与过片,严格说来,这只是经验论而非艺术论。这种从创作角度认识到的结构只是词的表层结构,这种结构一经约定俗成,就相对稳定,并被历代词家所共同遵循。诚然,词的表层结构对词的创作与感悟具有重要意义,但若以此作为批评准则去观照毛词,这种一元结构模式论必定会导致毛词结构形式美的单一化与简单化。但是,如果我们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去把握毛词,就会发现构建毛词审美特质的是其内在的深层结构即艺术结构,这种结构是流动变化而多姿多彩的,其丰富性与审美效应的多样性是毛词超越前人的主要表现之一。

    如前所述,词的表层结构一经约定俗成,就相对稳定,且为历代词家所继承,毛词也不例外。毛词除了在既定的形式内安排意象,还对艺术结构作了努力探索,既进行结构与效应的重新分配与组合,使词体艺术产生丰富的可变性。一切事物的奥妙在于有目的的分切与组合的方式,这种方式在毛词里就是艺术结构,主要有:对比结构、线性结构、比兴结构、视角转换结构。下面拟对毛词这些艺术结构及其审美效应作些分析。

    对比结构。对比,是把不同质的事物、现象或观念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在诗歌作品里它主要表现为结构形式。毛词的对比结构,就是在有限的韵律篇幅里构织不同的具有潜在的逻辑推理效应的事象、情绪或观念,以蓄积词的内容涵量与增强词的抒情功效。毛词对比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时间对比结构。如《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词人选择了独特的视角,放眼千载春秋,通过“长夜难明赤县天”与“一唱雄鸡天下白”、“人民五亿不团圆”与“万方乐奏有于阗”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兴会更无前”那激昂而又欢快之情。

    二是空间对比结构。如《清平乐·蒋桂战争》:“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这首词是词人对1929年前后神州大地政治风云所作的艺术概括。上片写军阀混战,下片写人民战争,两个空间就是两个世界。词调格律特点与词人对现实敌我双方情势的分析思路相契合,这是构成对比的基础。

    三是时空交错的对比结构。如《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这首词以丁玲为中心支点构成时空交错的比照关系。丁玲在上海从事革命文学运动遭到国民党特务绑架被关进监狱;到达陕北却受到热烈欢迎且成为一名抗日战士,法西斯独裁统治的蒋管区与人民民主政权的解放区形成鲜明对比。过去在反动统治下丁玲是个文弱的小姐,要反抗压迫,只有一枝纤笔而已;而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了英武的将军,为民族解放而战斗,前后又是多么形象的对比。

    毛词对比结构审美效应之一,就是让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获得直接的艺术感受。词人要在有限的篇幅里表现对象的特征,就必须尽可能地使词的艺术结构与对象的运变结构相契合,从而让审美主体一接触到词的结构就感受到审美对象的特征。对比结构是符合上述要求的最佳选择。《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上片是旧中国苦难的逼真写照,下片是新中国和谐的形象刻划,两幅画面组合在一起,构成鲜明的比照,给人以强烈的直观感受,新旧社会质地的差别在比照当中也就坦露无遗。毛词抒情的特点,通常不是呈现感情脉络的连续性,而是截取感情发展脉络中最富有启示性的片段,把它客观化,这在对比结构的词作里更为明显。毛词运用对比来建构不同的事物与观念,对比不仅作为手法只是自然法则,而且作为结构方式还具有潜在的逻辑推理功效。因此,被对比结构起来的画面便产生巨大的张力从而形成极为广阔的艺术空间,为审美主体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感受领域。《临江仙·给丁玲同志》构置了丁玲“过去在国统区被捕”与“而今在解放区抗日”这两个形象画面,如果分别孤立地看这两个画面,尚不觉得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观照,效果就会大不相同,对比结构丰富词作内函的审美效应于此可知一斑了。因此,创造与拓广词的艺术空间是毛词对比结构的又一审美效应。


123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3-9-29 16:48
  • 4
    粉丝
  • 844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