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谈·鹤壁篇 统筹促转变 时间:2011-6-2 4:22:13 来源:东方今报 □和 同 鹤壁这片生生不息的沃土,孕育了灿烂的殷商文明,也创造了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才能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道路上为建设中原经济区作出新贡献,鹤壁人冷静地审视着自己: ——长期以来以煤电为主的产业支撑着鹤壁的经济,30%左右的经济总量和60%的财政税收来源于此,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让鹤壁决策者对这种结构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印证:2008年,工业增加值增速由当年9月份的25.2%陡降到11月份的-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降至当年底的不足50%;2009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更是落到了全省后几位。还有电厂一期淘汰了、地方煤矿关并了、“五小”封停了…… ——鹤壁中心城区因采煤沉陷三次搬迁,新区在加快建设的同时有大量基础设施和文教卫体等公共服务设施亟待完善;历史形成的老区大面积棚户区条件很差,“屋里小半间,睡觉肩挨肩,冬天雪花飘,夏天雨水灌”…… ——鹤壁作为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粮食生产怎么搞,才能为全省粮食生产作贡献?土地如何平衡,才能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保障?城乡二元结构又怎样消除…… ——现有产业结构对鹤壁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提出了严峻考验,如何使生态环境不仅不受损害,还要越来越好,特别是让母亲河淇河更洁净;如何在利益调整增多的情况下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一个个尖锐矛盾,一项项重大课题,像条条鸿沟横亘。 路在何方?壮士断腕,对产业和城乡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才是唯一出路。 调结构、转方式,既要做深做精“煤”的文章又要培育新的支撑产业,既要提升扩张新区又要改造发展老区,既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又要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抓经济又要保环境、促和谐…… 这不是普通的调、简单的转,而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战略性的,必须统筹谋划、统筹部署、统筹推进。省委希望鹤壁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上探索路子,也要求做到统筹。 统筹才能协调,协调才能持续。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四个重在”实践要领,“重在统筹”是关键。 文章之一:统筹产业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调结构、转方式,必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最具决定性。 区域竞争是比较优势的竞争。必须从比较优势出发谋划推进产业发展。根据煤电水丰富且距离较近的优势,继续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全力服务推进中石化河南煤化总投资170亿元的鹤壁煤化一体化项目,力争“十二五”系列项目的投资、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达到500亿元、1000亿元和150亿元的能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在推动华晨集团一期10万辆汽车上半年投产的基础上,朝着30万辆的目标迈进。加快中科院光分路器芯片、深圳航盛汽车电子、青岛地恩地镁深加工、广东以纯高档服装、江苏黑牡丹高档面料等龙头项目建设。 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在发展中调整、转变,紧抓项目建设主抓手、招商主渠道。每月召开一次市战略支撑项目联席协调会,加快推进26个总投资578.5亿元的大项目。 工业发展了,粮食怎么保?坚持以工促农,丝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在1万亩、3万亩小麦玉米亩产首创全国同面积高产纪录的基础上,按照温家宝总理的要求,做大做强做优“永优”浚单系列玉米品种,规划建设国家级现代玉米种子产业技术研发基地。在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0%的基础上继续积极稳妥推进,加快发展有机农业。推进高产创建,力争今年浚县实现亩产吨粮,3年内扩至全市。 文章之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调结构,转方式,还必须与工业化进程相适应,推进城乡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按照城乡统筹、全域覆盖的原则,构建以新区为中心,老区和县城共同组成的城镇人口超百万的组合型城市。 化农业化农村化农民,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由之路。必须以就业方式转变为前提、解决农村转移人口的城镇住房为突破口、农村转移人口享受市民待遇为基本条件、农民就地市民化为方向。鹤壁正在积极探索:加强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让各县区在由劳务输出县转为劳务输入县的基础上吸纳更多劳动者;建设社区,一方面对失地农民在自愿前提下实行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在2009年化简26个村的基础上,去年又启动涉及80个村的57个社区建设,另一方面在近年开工2.6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基础上今年再开工3.7万套,全方位向农民工开放;农民工转市民,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就业就医就学等待遇;依托中鹤集团推进“三化”协调发展,让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市民化,目前涉及18个村7400户2.8万农民的一期工程正加快推进。 去年,鹤壁城镇化率达到51.8%,提高2个百分点,是近10年发展最快的一年。 文章之三:统筹新老区协调发展,走共生共荣道路。 这是城市现状决定的。统什么? 统一思想,牢固树立“新老区共生共荣”的指导思想,在加快新区建设的同时毫不放松老区发展,让老区逐步跟上全市步伐,这是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 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除个别大型、特殊设施外,对基本设施做到新区有什么老区有什么、新区什么标准老区什么标准,老区之间也要统筹,以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如今,鹤壁正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区,在建成区达35平方公里、人口30万的基础上,规划建设150平方公里的复合型大新区。根据改造进度,今年将老区由棚户区改造为主转向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面推进,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统筹推进,全面提升的新阶段。老区改造资金哪里来?坚持政府规划引导、上级支持帮助、市场运作为主,于是有了江苏王房、中国太平洋、深商投(香港)等一批企业参与,80%以上的项目实现市场开发。 文章之四:统筹经济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道路。 保护生态重在治本,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严格节能减排,实现能耗最小化、排放最低化。工农业循环经济共同发展的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被国家发改委称为“鹤壁模式”并向全国推介。 淇河不仅要保持不受工业污染,还要解决面源污染。为此,我们加快建设35平方公里的淇河生态区,加快建设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系列园林。 稳定是环境,必须高度自觉、积极主动把稳定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作为第一责任,坚持重在建设方针,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基层基础,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不辜负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的荣誉。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统筹各方力量、凝聚各方智慧、上下团结和谐,都是鹤壁推动工作的有力保证。 发展为了什么?以人为本,为民惠民。必须把发展与为民作为治市理政的核心价值理念,切实把群众所思所需所盼的事情办好。地方城市棚户区改造是鹤壁最大的民生工程,要在拆迁150多万平方米、开工总投资27亿元的35个棚改小区、1万多户居民喜迁新居的基础上,力争3年时间基本完成。现在,老城区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已由不足10平方米增加到24平方米,楼房均价比市场价低30%以上、让利于民10亿多元。此外,坚持每年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在今年群众幸福指数全国第七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和提升。 头脑清醒至关重要。 鹤壁的各项工作全面展开,但才刚刚起步,正处于负重爬坡、不进则退、务求突破的攻坚期。落地项目见到效益尚需时日、老区实现既定目标还需更大努力、浚县农区工业化仍未破题、生态建设需要大量投入、持续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任务艰巨、部分干部作风有待改进,等等。 调结构、转方式,不是一事一时,不是一隅一域。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何时抓、多大力度抓,都要清楚明了。抓晚了贻误战机,抓早了拔苗助长,大事抓小了无法突破,小事抓大了本末倒置。统筹得好,才能兼顾各方关系、兼顾当下长远、兼顾效率公平,发展才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统筹是方法,无疑更是责任、使命和追求。 必须坚持既定思路目标举措不变调、不争论、不折腾、不懈怠,切实把已经展开的各项工作推向前进、落到实处,造福鹤壁人民。市委、市政府的表态掷地有声。 在建设中原经济区蓬蓬勃勃的实践中,一张统筹协调、全面繁荣的巨幅画卷正在鹤壁大地迅速展开…… 十八谈·安阳篇 文化是力 时间:2011-5-30 5:23:06 来源:东方今报 □何 平 河南是有影响的文化大省,安阳是典型的文化大市之一。“彰德”谈“文”,让人耳目一新,令人为之一振。“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已成为全省上下新的共识。 文化是软实力。甲骨文的开启鸿蒙是“文”,周易的博大精深是“文”,“有容乃大”的宽阔胸襟是“文”,“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文”……“文”,是历史遗产,又是时代风尚;“文”,是思想理念,又是价值取向;“文”,是创造发明,又是发展支撑。 “用足文化凝聚力”、“用实文化推动力”、“用活文化创新力”、“用好文化提升力”,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的力量。 文化是力,首在凝心。文化的因子流淌在民族的血液里,民族的精魂浓缩在文化的传承中。中原文化,穿越时空,联起无数炎黄子孙,同心助力崛起大业。 文化是力,要在提神。传承优良传统,弘扬“三平”精神,坚持求真务实,倡导开放包容,奋力开拓进取,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文化是力,贵在聚气。中原崛起,“文”以化之;河南振兴,“文”以铸之。顺应民心,振奋士气,团结一致,奋发有为,共建精神家园,共创美好明天。 文化是力,重在兴业。以文兴产业,以文促发展,提升软实力,增强硬实力,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开创河南跨越的新局面。 思想智慧在文化中积累凝结,民族精神在文化中薪火相传,道德情操在文化中陶冶提高,时代车轮在文化中滚滚向前—— 文化河南,魅力无限!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