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质安天下 时间:2011-9-21 4:30:32 来源:东方今报 □何 平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国计民生,安字当头,质量安全重如泰山。 发展之策,为政之道,民生之重,百姓之求,旨在安顺如和风,安宁如静水,安定如磐石,安心如祈愿…… 质害无穷。 “三聚氰胺”、“染色馒头”、“甬温动车追尾”……祸起质量,殃及行业,演变为社会大事件,让信誉遭受灭顶之灾,让形象屡受严重损害,让人民群众谈质色变,危害民生根本。 “临汾溃坝”、“渤海漏油”、“紫金矿业污染”……漠视质量,危及大局,损害的是经济发展,使资源能源难以为继,使生态环境不堪重负,使社会各界义愤填膺,干扰宏图大计。 质重为优。 质量是竞争之诀,企业讲质量,产品才能载誉市场,经营就能引领风骚。 质量是转变之要,发展讲质量,经济才能有力掌控,困局就能从容应对。 质量是幸福之根,生活讲质量,家庭才能安逸美满,日子就能越过越红火。 质何以识? 无质步履维艰,有质天下为安。 质安天下,既是世界共识,也是全球潮流:以企业为主要生产主体、以资本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生产体系,正朝着以人为中心的生产体系演变。经济增长在19世纪靠大量生产,在20世纪靠大量消费,在21世纪靠增长质量。 质何以求? 从思想认识转变求,质量即品德;从社会风气转变求,质量即诚信;从领导方式转变求,质量即责任;从发展方式转变求,质量即民生。 质何以为? 立足质量谋发展。坚定理念,保质为重,摒弃错误政绩观,唾弃带血GDP,科学务实,打造质量河南。 锁定质量护民生。明确责任,监管从严,消弭民生之隐患,去除社会之担忧,确保民安,铸造安全河南。 依靠质量促竞争。物竞天择,质优长存,培植核心竞争力,掌握市场话语权,维护形象,塑造品牌河南。 质晟的《立省大计质为本》,彰显了河南人坚定不移的质量追求,表达了河南人质量立省的雄心壮志,向我们展示了质量让发展更快速、让社会更和谐、让人民更健康、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质 晟:立省大计质为本 时间:2011-9-21 4:30:10 来源:东方今报 □质 晟 (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饱含了人类几千年的祈愿和追求!阐释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2200年前,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20世纪下半叶,世界质量管理大师约瑟夫·朱兰指出: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前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雅克·戴勒有句振聋发聩的名言:我们必须为质量而战! 质量,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一个人类繁衍与生存、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 (二)新中国的历史,不仅是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的历史,也是全国各族人民探索质量、追求质量,为提高质量而奋发图强的历史。 从毛主席“质量要放在第一位”,到邓小平“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造我们中国自己的名牌”;从江泽民“质量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长期战略方针”,到党的十七大报告14次强调“质量”——质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如果增长粗放和产品质量不高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总有一天会引发系统性经济风险,甚至会引发信用危机和社会动荡,反过来影响发展进程。我们必须警惕,痛下决心加快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 质量兴则民族兴。质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形象所在,一个民族的素质、精神所存;质量,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命运。 (三)今年5月,在中原经济区建设扬帆起航的关键时期,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践中,无论是发展食品产业还是做好各项工作,质量问题都尤其重要,质量是大计,质量是民生,质量是关键,质量是形象,我们要把质量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把质量问题作为发展大事、民生大事、立省大事抓紧抓好。” (四)“质量是大计”。它事关发展大局。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不仅是战略问题,也是现实问题。 凡大国崛起,质量无不扮演着重要角色。奉行质量优先,德国奇迹在上世纪50年代震惊世界;依靠质量救国,日本经济在上世纪60年代强势崛起;凭借质量振兴,美国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一扫颓势,独领风骚至今。 物竞天择,“质”者生存。在激烈的竞争中,谁的质量过硬,谁就有竞争力,谁就有生存权和发展权。质量事关成败,质量决定兴衰。 (五)“质量是民生”。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业保……质量所及,事关千家万户的“菜篮子、米袋子、钱夹子”,事关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连着民心,民生连着民意。从克勤克俭、吃饱穿暖的短缺时代,到吃饭讲营养、穿衣讲时尚、购物讲品牌的小康生活,老百姓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群众想吃得放心、穿得舒心、买得称心、住得安心,希望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追求的无不是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和工作质量。 质量是理想生活的硬指标,是改善民生的保障线,是幸福指数的晴雨表。民心所向,民生所求。管住了质量,就赢得了民心,否则就会失去民心。 (六)“质量是关键”。抓住质量这个纲,纲举目张,百业兴旺。 古今中外,凡名牌名企,莫不以质量为立身之本、竞争之基。同仁堂历经商海300年而基业长青,靠的是秉承“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的质量理念;中国航天能够成就中国人的航天梦,靠的是把“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作为质量管理的座右铭;开封铁塔历经千年风吹雨打而岿然不动,尽显古老工程的质量魅力…… 建设中原经济区,走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必须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四个重在”,破解“四大难题”,实现爬坡奋进、务实发展,必须以质量为引擎,以质量做保证。否则,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载,发展难以持续,民生难以保障。 (七)“质量是形象”。对企业而言,形象是信誉、是市场;对地区来讲,形象是知名度、美誉度,是向心力、凝聚力。 海尔电器享誉国内外,靠的是“质量不打折、服务不打折、信誉不打折”的质量形象;而三鹿奶粉,一个号称价值高达150亿元的品牌,却因为质量问题,一夜之间轰然倒塌,不仅砸了自己的牌子,也使中国食品在世界的声誉和形象严重受损。 发展赢得尊重,质量塑造形象。当前,河南人的“三平”精神是形象,务实发展是形象;未来,“河南制造”、“河南创造”也是形象。只有把质量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每个领域、每个环节和每个人的心中,才能展示出河南和河南人的真实形象。 (八)中原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勤劳朴实的中原儿女不仅孕育了华夏文明,更以诚实守信的品格,秉承着对质量的忠诚与追求。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全省质量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以“省长质量奖”为标志,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产品质量合格率和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在全国排序不断前移;一大批建设工程获得国家鲁班奖和中州杯质量奖;商业服务的消费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城市空气和水质量不断优化。61个中国名牌产品、59个中国驰名商标享誉全球。中信重工、宇通客车、新飞电器、许继电气、安阳钢铁等一大批河南的“大牌儿”,不断塑造着质量河南、品牌河南。 (九)“无论是保增长还是保持跨越式发展的态势,都必须紧紧抓住质量这个根本,把质量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贯彻落实郭庚茂省长的要求,必须直面我省质量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 在思想观念上,一些干部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质量是综合实力的象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在研究问题、安排工作时还没有把质量放到重要位置,在抓经济、谋发展时,重规模、比速度,思想方法简单,工作方式粗放,看似速度很高、增长很快,实则质量不优、效益不佳。 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一些企业产品标准不高、品牌不优,能耗高、污染重,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一些经营单位粗制滥造、短斤缺两,诚信意识缺失,让消费者防不胜防;“瘦身钢筋”等劣质建材导致的豆腐渣工程严重危及群众的生命安全;“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让老百姓“谈食色变”、提心吊胆。 在监管机制上,部门合作、市场准入、市场退出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尚不完善;投入不足,技术水平不高;风险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尚未形成。 质量问题表面上看是出在产品上,根子却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体制机制上。质量问题,影响党的威信,损害党的形象,损害干群关系,影响社会稳定,降低执政能力,危及执政地位。说到底,领导方式转变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必须充分认识到,质量任何时候都是高之又高、重之又重的大任务、大考验。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