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吃准读者。 写文章是给别人看的,要引起读者的共振或者是心灵的波动。因此,在构思的时候还要考虑读者的对象,我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看这篇文章的读者的特点和需求是什么?如果没有真正地把握好读者对象而写稿,没有把握读者的心理需求,那么就会使自己的文章“无的放矢”,就不可能会受到读者的欢迎,也就失去让多数人分享的机会。在写作时,尤其是在构思、表达直至修改润色的整个程序,我们作者心里一定要装着读者,要把握住不同读者对象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地”写文章。 在构思文章的时候,我们先问问自己:自己的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是写给自己看的?还是写给别人看的?是准备投稿用的?又是投给哪些报刊?读者对象的需要是什么?心中有了对象感,有了以上的思考,构思起来就有方向,就有写作的必要。 以上是主要是指写一些教育教学随笔、个人小感悟的文章的一些做法。而写到3000字以上的文章,就必须好好地进行设计和规划了。 先有“树干”再添枝叶 写教育教学论文,我认为必须要正尔八经地写论文的提纲,记下一些思索过程中的要点,这就像是画一颗树一样,先画出主干。没有主干,再多的枝叶,再漂亮的枝叶都是浪费笔墨。 写论文或文章时,要及时地把一些暂时是杂乱无章的点滴所得所感,以备忘录的形式记在纸上,标上号数,并尽量摘找一些理论或者名人名言附在旁边,然后在众多的材料中提炼出一个主题,就是一个主干。在主干周围再根据文章结构的需要,进行组合和连接,这样就有了文章的框架。当然,有时我们可以先打好腹稿,先“烂熟于心”,当我们再拿起笔来的时候,文章已有大体成熟了。 而作为一个初学写作者,我倒觉得应该学会开篇之前先立提纲。立提纲的过程,就是构思谋篇的过程。写文章的开篇前写的提纲,可以由粗到细,由空泛到具体,由少层次到多层次。最后,提纲具体、清晰了,你动起笔来就轻松了。我一般立提纲总是在一张纸上,列出主干,然后在主干周围边想边画或补充一些材料,再进行语句的提炼。 (思维导图的方式组织) 当然,在写作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一些新的材料有超出提纲框架外的情况,得及时重新修改提纲,使提纲真正能起到给造房子搭脚手架的作用。因为脚手架搭歪了,房子造出来就难看了,甚至还会发生倒塌。 只要在写作前,先设计好主干,在写作的时候,文章的精华语句就一目了然,历历在眼前,文章的结构也就一点也不会乱。当然,你在构思写作时,不妨用一张纸写出主要的支架,然后再添加和润色,就比如是华一颗树一样。边构思、琢磨,边在提纲上添添划划,你脑子里的文章越来越具体,观点也会越来越清晰的。 只有在立提纲时多化些时间和精力,才能够在提笔写作时顺利流畅。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