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毛泽东思想灵魂探究

摘要: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首曾经响彻宇宙太空的陕北民歌随着毛泽东的逝世,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蓬勃发展,日益民富国强和国内外形势的演变,人们己不太容易听到了 ...
文稿修改演播室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首先是天父地母给人类造就了一个具有探索功能的特殊脑袋,是专门对感官接收来的宇宙信息进行思惟加工的。没有这个特殊的加工厂,何来的正确思想?所以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中,人类就成为万物之灵。相同环境下成长的人,即使接受同等教育,但由于大脑结构不同,所生产出来的思维产品也是参差不齐的。就人类总体的认识普遍性而言,实践肯定是离不开的。探索性属阴,实践性属阳,阴阳相辅相成,交合发展,认识不断提高,实践逐步升华。而宇宙中的阴阳比例约是阴3阳1,故阴终能胜阳。所以认识是第一位,实践是第二位。
人类产生于自然,所以感觉与认识,反映的是自然客观对人类的主导作用;而人类又是一种特殊的自然产物,所以探索与实践,则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客观的反作用;人类认识客观与“自我”时,不要将这两种关系搞混淆了。“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尝一尝”,是因为已经认识了梨子可以吃,而在探索性的支配下想进一步知道梨子是什么味道,所以有亲口尝一尝的实践需要。不然,为什么不说:要知道砖头的味道,就得亲口尝一尝呢?
第一次吃螃蟹的人,也是在认识到螃蟹是肉长的,在饥不择食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勇敢探索实践。正如红军过草地时吃皮带一样,在饥饿难忍和生存需要的强烈驱使下,首先已认识了皮带是由牛皮做成的,然后才迫不得已采取的探索实践。因此,人类有目的的实践行为,总是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探索进行的。
人类行为由自然行为和探索行为合成。自然行为所有动物都具有,而探索行为只有人类才具有,所以说探索性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比方说人要大小便,就属于自然行为,而去什么合适的地方大小便,则属探索行为。因此随地大小便就属动物的行为,而讲究公共卫生则属人的行为。所以应该认为,人类进化的主要表现就是把动物遗传给人类的自然行为不断升华为人类的探索行为。人的大脑就是专门起这个升华作用的,遇事不肯动脑筋思惟,人云亦云,“曷为人”乎?
而作为人类个体的探索实践在人类知识的无限长河中只不过是质量各异的一小滴而已。一个孩子如果没有父母和老师教育,不从书本上吸取历史先哲的思想灵魂,全凭自己实践学知识、长才干行吗?如果任何事情都要靠个体的“自我”实践以后才能认可,保存和继承人类文明历史还有什么实际价值和深远意义呢?
再说了,父母和老师的知识又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不承认灵魂存在,何来的灵魂工程师?
由此看来,“神鬼之事,不可不信,不可全信”是有缘由的。“不可不信”是由于事实确实发生了,不得不信。可信吧,又说不清其中的道理,故“不可全信”了。
事实上对书籍、课本上的、或先圣名人的东西也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认真思考,理解了才能相信,不理解就相信也是一种迷信形式。因为所有“加工厂”的结构是不相同的,产品数量和质量都是相对的,历史的,与时俱进的,所以,也应该“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其实,人们对一切事物,都应该抱这种认真思考的态度,要按毛泽东说的“多问几个为什么”,不然要脑袋干什么。马克思“怀疑一切”的格言,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告诉人们对任何事物或理论都应该相对着信,比较着信,思考着信,不能盲目的信。盲目的信并且痴迷,那才是地地道道的迷信哩。
《尔雅•释诂》:“迷者惑也。惑而信之,迷信也。”对自古到今的一切知识和理论都应该“与时俱进”地去进行研究思考,真正弄通了,弄懂了,有道理再信。没弄通,没弄懂,仅仅因为是圣人的,名人的,权威的言论、思想,或时髦流行的东西就一概而信之,行之,崇拜之,甚至达到痴迷程度,见不得别人提出质疑,否则就跟人家急。实际上就是一种迷信的思想反映,只是不带“封建”二字罢了。我国革命先辈陈云终生所奉行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认识原则,也是提倡自己要善于思考,实事求是,不要迷信的意思。而目前社会上所存在的种种思想潮流,又有多少不属于思想迷信呢?不迷信,何以形成潮流呢?
可见,迷信实际上是人类自古到今认识客观事物中难以避免的自然现象,任何人都会犯迷信的错误。因为任何人都有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长过程,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总是有限度的,认识水平总是有局限性的,不可能把所有接触到的知识都经过自己的头脑,认真研究思考一遍,都能搞个清清如水,文明见底。首先孩子不可能达到。即使成人了,也只不过是在某个领域的知识较丰富一些,清楚一些罢了。所以在社会上由于迷信而受骗上当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不可避免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3-10-12 21:38
  • 4
    粉丝
  • 2299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