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要说一下令人哭笑不得的易纲、张帆合写的教材。刚买的时候大概一翻,认为我们中国人也写出了自己的中宏教材,很是觉得扬眉吐气。结果仔细读来,不禁又耷拉了脑袋——原来还是老外治学严谨!这本教材标榜自己用新古典主义微观模型阐述新凯恩斯主义,很有点萨克斯第二的味道。但是该书除了一点中国案例有些可读之处外,就没有任何优点了。它最致命的缺点就是,两位作者并没有在书中贯彻一致的使用哪种学派的模型,而是兴之所至,信手拈来。这样做的结果,是让人根本摸不着头脑他到底想说什么。例如,在消费理论中假惺惺的用劳动闲暇替代来讲问题,而到了总需求波动时候就把这个理论抛在一边,转过来向凯恩斯模型求救。而且,即便在一章之中,也充斥着前后断裂的、空洞无物的模型。老外介绍模型是告诉你一般的问题可以用该框架分析,而易、张二人的模型就是告诉你有这么一个东西,至于它是怎么来的,做什么用的,则全然不管。所以,不得不说,我们中国人太喜欢做豆腐渣工程了,连写书都是这样!当然,必须说明由于易纲的工作原因,使得他这本书中的货币政策部分写的较有声色,但是如果看过他和吴有昌合写的《货币银行学》(1999年,上海人民)一书,就会知道,他《宏观》一书完全抄自他那本99年的教材。而事实是,《货币银行学》一书写作远胜他的这部《宏观经济学》。 对于教材的看法就谈到这里,其中肯定夹杂了不少个人意见,但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希望各位辩证来看。最后说一下我的推荐阅读顺序。因为教材不仅流派不同,而且他们之间的优缺点使得他们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所以,不要小看中级教材,务必多看几本,打牢基础。否则,高级宏观的学习不过是学了一堆无用的数学模型,而学不到货真价实的东西,也少了经济学的历史感与直觉美。个人推荐:首先读曼昆或者多恩布什(事实上前者更佳。可惜我读的较早,对多恩布什用力很深,当然也颇受益),以得到宏观经济学的整体框架以及基本概念。然后读布兰查德,用以加深新凯恩斯主义的数理基础。最后读威廉森,用做步入高级宏观的阶梯。当然,这些教材对于开放宏观经济论述都略显单薄,因此,有余力者务必再读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原理与政策》(6版,人大)。当然还应读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7版,人大),因为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最主要的经济政策是货币政策。而且,新古典与新凯恩斯两派的分歧最先也是由“货币是否中性”的论战开始的。最后,还有一本非常经典的好书,就是斯诺登与霍华德.文合著的《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和现状》(2008,江苏人民)。其实这本书就是,许多人熟悉的商务在1994年出版的《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一书的现代翻版。但是内容有太多更新,推荐必读。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