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汉字漫谈: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摘要: 汉字维系了中华民族,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艺术之源、生活之舟。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芜杂,如果没有汉字,国将不国。汉字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怎么评价过都不会过分的。 ...
文稿修改演播室


对联,汉字的艺术奇葩(二)

 

除借助字、音变化来制联外,还有通过字序翻转来制作的回文联,读来令人耳目一新。相传乾隆皇帝私访回京时路经一个叫“天然居”的饭店用餐,得一回文上联 “客上天然居”,可却难得下联,后来纪晓岚以“人过大佛寺”对上,成为妙对。用回文的方法写作,是汉字奇妙所在,它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倒过来读,而且诗意盎然。古人还用回文的方法写成诗,称为回文诗,可称汉字一绝。风流才子唐伯虎写过咏春、夏、秋、冬的联珠回文诗,其中咏春的诗句是“花枝弄影照窗纱映日斜”几个字,化开来是一首诗:“花枝弄影照窗纱,影照窗纱映日斜;斜日映纱窗照影,纱窗照影弄枝花。”按此方法,可以将咏夏“莲新长水贴青钱数点圆”、咏秋“悠云白雁过南楼半色秋”、咏冬“梅枝几点雪花开春信来”化开来成诗,诸位有空时可一试。

除运用文字本身变化外,还有巧用奇思妙想制作的对联。北宋初年,有一个叫吕蒙正的秀才在洛阳城南门贴了一副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一时无人知晓,耍弄了官老爷。那对联的意思是“缺一(衣),少十(食),没东西”。有人曾给袁世凯写过一副对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意思是“忘八(王八),无耻”。抗日战争胜利后,有人写了一副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用巧用国名、城市名,妙趣横生。1976年清明节,有人在天安门广场只用“?!” 写了一副对联,可谓于无声处听惊雷,此时无字胜有字。

在过去,对对子既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私塾先生教学生的一种辅助手段,更是才子佳人比试才能的一种工具。因为对联虽短,但其中包含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各种知识,又充满机趣,形式灵活,老少偕宜,雅俗共赏。所以,经常会有精彩的故事发生。有个老石匠,修好一座石拱桥后,出了一个上联求对,那联是:“开大山,砌小石,修拱桥,铺平路,通南通北;”一个秀才路过,开始不以为然,但却无法续对,还是路过的一个篾匠对出了下联:“砍长竹,划短篾,挽圆圈,箍扁桶,装东装西。”相传,纪晓岚刚进翰林院时,并不引人注目,连太监总管都不认识他。一日,那太监总管见他身穿蟒袍,手拿折扇,便出了一上联:“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纪晓岚听出他操南方口音,随口答道:“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老太监ting了,面红耳赤,知道碰上了对对子高手。

由于对联的普及,所以,在楼堂观舍、商铺酒肆都可见到各种不同的楹联,有些还成了名联,被广为传播。“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是供奉弥勒佛佛龛的楹联。“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这是贴在理发店的对联。“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夜来拜,使我为难。”这是财神庙中的楹联。“行行行行行且止,坐坐坐坐坐何妨。”这是过路凉亭中的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劳力苦,劳心苦,苦中作乐,拿碗酒来。”这是湖南一个茶亭的楹联。

还有的对联充满了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有一副对联是这样看待社会的:“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人,论人千古少完人。”真是一针见血。林则徐有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已经成为廉政教育的警句。我读大学时,有一位教师曾经念过一副对联,其词曰:“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心甜,莫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一见了眼红心黑,要知头上有青天。”据说是宁波城隍庙的楹联,其警世意义也显而易见。

古代诗人大多是对对子的高手,律诗的中间四句一般是成双配对的,称为对仗,因此,常有佳句妙对流传。有的甚至只传下那几句名对,而全诗则记不详细了。如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雁引悲心去,山衔好月来”;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等,都是千古名句,读来有一种语言的美感直击心扉,令人陶醉。

当然,由于对联讲究严格配对,也难免有对不上的时候。有的要等好长时间才会对上,有的则成了绝对。如清代一位江南名士游览唐朝女诗人薛涛故居成都的望江楼后,留下了“望江楼,望江楼,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的上联,但至今无人对出下联。解放前有一报纸征对,上联是“花生,生花,落花生”,也无人能对。还有“火车失火,救火车救火车”,也是一个绝对。诸位如有兴趣,不妨动动脑筋,说不定能海底捞月、梦中擒龙,在不经意间对上了一、二个对子,那收获就大了。

1234567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3-10-28 22:39
  • 4
    粉丝
  • 1421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