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公文--公文写作漫谈四十篇 内容提要:
目录 北门弄斧(代序) 1公文以简为美 2公文写作的三阶段 3文以识为高 4公文主题辨析 5“有竹”与“无竹”之辩 6字语为意役 7文似观山不喜平
8角度的选择 9化陈腐为神奇 10详写与略写 11虚写与实写 12公文的综合方法 13用材与谋篇 14切忌“观点十事例” 15硬接硬转 16高帽与长靴
17标题四戒 18简报的标题 19标题与标点 20有关“有关” 21公文语言ABC 22公文的文采 23从香菱学诗想到公文的写作 24朗诵公文 25从八股文说起
26漫说公文的古为今用 27总结莫成“豆腐账” 28关于“意见”的意见 29“请示”探究 30怎样给领导写讲话稿 31信息写谈 32怎样加工信息稿件
33信息工作与市场经济 34深层次信息的开发 35办公室的调研工作 36邓小平语言的魅力 37熟知未必真知 38从“牛”说起 39读书杂谈
40日本公文印象
【作者】王群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品味公文--公文写作漫谈四十篇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群,1948年10月生,江苏苏州人,研究生。现任中 共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北 京行政学院副院长,北京市 秘书学会副会长。曾在北京
市委办公厅从事十余年的公 文起草核稿、调研、信息等 工作,在刊物上发表过数十篇文章。主要著作有:《信 息工作》、《机关常用公文 写作》、《现代企业办公室
工作大全》、《新编党政信 息工作手册》等。 请读片断: 公文要达到简洁的程度,须下一番功夫。初学写作者不妨从以下几方面作些努力。
首先,在动笔前先搞清公文的阅读对象,是上级机关、 所属部门还是基层单位,这样在提笔时才知道哪些该写,哪
些不必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公文才能凝而不泛,有较强的针对性。这是写作上的“看人下菜碟”。譬如,行文的
对象若是上级机关,公文中就要少引用上级精神,少讲道理、发议论;若是下属单位,也要分分层次,在叙述的详略 和侧重点上都应有所区别。对象明确,有的放矢,便能“冗
繁削尽留清瘦”。 其次,有一写一,有二写二。不要凑篇幅,凑结尾,凑
“三大段”、“四大块”,公文才能实而不空。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
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这就是说,人们之所以重视公 文,是因为看重公文中所讲的事情。公文是办理公务的工 具,要求下级做什么事,请求上级批准什么事,写清楚说明
白就行了,不要再加上一堆浮词虚语、事情交代清楚了,话说尽了,就戛然而止,不要再硬添一段结尾。水平高低不在 文大小,分量轻重不在稿长短。即使讲道理也要实讲而不能
空讲,先摆出事实,再引出道理,才有说服力。 再次,写作的材料要广采博收,偷不得懒。老舍先生说:“简练需要概括,需要多知多懂。知道一百个人,而写
一个人;知道一百件事,而写一件事,才能写得简练;心有 余力,有所选择,才能简练。”这是真知灼见!欲写得少, 先求其多。当然,在实际写作中,写一个事例要求有一百个
事例垫底,恐怕难于做到。变通一下,用十个事例垫底总是 可以的罢。否则,没有一定数量的事例,就很难选择出最精当、最典型的事例来,文章也不可能达到精炼。
最后,公文写成后要反复删改。“字怕悬,文怕念”,多 念几遍,不通顺的地方就没有了。 米淘三遍砂粒少,文改数遍质量高;千锤百炼出好钢,
再三修改出华章。海明威对他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前 后删改了二百多遍,“砍伐了整座森林”,只保留下原稿篇幅
的十分之一。结果此书一问世便轰动世界,读者无不为他那 无与伦比的洗练笔法所折服。古人说,文章的最高境界是
“删繁就简三秋树”,深秋的树,经过数度秋风,干净得只剩下枝枝杈杈。公文要写到这种地步,非要有足够的耐心,不 厌其改才行。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