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12

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为政篇第3章 2013年12月20日

摘要: 2013年12月20日下午,贾陆英老师继续在老秘网QQ群“重温经典读书会”指导大家学习交流《论语为政篇第3章》。老猫将聊天记录整理如下:贾陆英: 今天下午,我们学习讨论《论语》为政篇第3章:2•3子曰:"道之 ...
文稿修改演播室


贾陆英:

必须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的同时,努力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道德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例如,如何正确处理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等等。总结改革开放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江泽民提出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还必须“以德治国”的思想,深刻揭示了道德建设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的具体运用,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党中央动员各方面力量反复研究,于2001年9月20日制定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重大举措,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深入开展。德治是中华文明政治思想的主线,是中华民族的“国魂”。加强道德建设,既要十分珍视并认真传承德治思想的精华,又要结合新的形势创新发展,建立适应新时代的道德体系。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观,摒弃了传统德治思想维护宗法等级制度、把治国希望系于君主一人、夸大德治作用而对法治重视不够等局限,它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德治”; 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促进现代化建设发展服务的“德治”; 是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感化作用,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通过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凝聚广大群众,改进党风、政风、民风的“德治”;是在肯定“法治”的基础上,把“德治”与“法治”看做具有同等重要意义,并行不悖,并驾齐驱,共同维护和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德治”。

风暴:
应该认为“人本恶”,用法治保证人先不敢犯错,用道德的思想教化人民不能犯错。应该以“道之以德”为主政思想,但是还是得以“道之以政”为辅。我认为是法治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的缘故。其弊在执行--因为是人在执行,人--人情,乃德之操者,故为德之故。

红豆不惑:
豆至今经历三场官司,已深知其寒其害也,其弊在执行

破风弃俗:
可是贾老:所谓礼者,体也,这和真理、规律这类的理不一样吧

红豆不惑:
立法是个进行时,从长远来讲,永无完备时;故应在加强立法之时,强化执行并及时纠错。大国非无智慧之人,非无栋梁之才,也非无洞悉之眼,而是弊在执行也!!其执行也关乎体制乎?然也,体制亦关乎法制乎?

贾陆英:
礼与理,是不同范畴。前者指社会规范而言,属道德,用以治理国家,也属体制。后者指人的思想认识,符合实际的认识,抓住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就是真理。但二者并非毫不相干。礼、社会规范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世道人心,社会和谐,就符合于真理、规律。

[page]
小风飕飕地:
立法之时,也要注意法律的科学性、适用性、可执行性,不能“立”而不“法”、“立”而无法“法”,损害“法”的严肃性!同时要搞好经济建设,是人民富裕起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条件好了,许多人也就不会甘冒违反的风险!经济条件好了,许多人也就不会甘冒违反道德的社会风险和违反法律的个人风险!法律观念需要慢慢形成,法律体系需要逐步建立,只要趋势向好便有希望!

贾陆英:
解诀执法不严,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问题,一要靠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准,二要靠健全法治,加强监督。
风暴:
现在很多情况是违法成本太低,风险太小

贾陆英:
一定要言出法随,说话算数,才能树立法律的权威。如中央八项规定,这样的抓法才有效果。
右岸/love:
比如生产有害食物的不法厂商,抓住了直接枪毙,看哪个还敢制假贩假。制造环境污染的地方,不是靠罚款,而是直接关门,停工,整改不到位不准营业,看哪个还敢乱来了。所以很多时候,不是无法可依,是执法不严罢了

夕惕若:
乱世用重典,杀一儆百。我个人很赞成西方的三权分立学说

小风飕飕地:
重典必多冤案!三权不可分立!要在党的领导下,分立!
贾陆英:
人们的守法观念也应不断提高。如闯红灯、在公共场合抽烟之类,国家都有规定,而许多人不以为然。

小风飕飕地:
闯红灯的问题不单纯是人的认识问题,还有红灯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三是要注意技术措施的运用。比如设置个过街天桥,也就不会有行人闯红灯了!这点安徽合肥有条路很有意思,整条路没有红灯,交叉路口人走天桥,车走立交桥!

2890980879
深圳这方面做的比较好,车让人,但行人闯红灯也要被罚款。那么面对设置不合理的红灯,大家是怎么做的呢?
贾陆英
如何才能做到“以为然”?!——一是有制度必须严格执行,二是教育人们提高守法的自觉性。闯红灯的问题不单纯是人的认识问题,还有红灯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赞同。后者在于提高立法质量,非常重要。下午,大家围绕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结合当今社会,讨论了许多问题,很深入,很具体,也很丰富。今天到此结束,谢谢,再见。

12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12条评论

最新评论...

sanxiao2013-12-22 21:31引用

【商释】我们说,孔子之所以被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封建王朝加封各种各样的头衔,或因为他对政治问题的研究几乎到了顶峰。可以说当我们今天在研究什么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时候,人家孔老夫子两千多年前就把这个问题讲述得清清楚楚了。还有比当今西方社会更深一层的就是,人家孔子不但提出了以法治国,还提出了以德治国,同时他也没有否定行政命令要在治理国家中起作用。不信你看!

先说行政命令。孔子说道:“道之以政”,就是说的行政命令在任何社会里都是离不开的。人类社会自从到了原始社会的后期,有了部落,有了酋长,也就算是有了领导。而有了领导也就存在着谁说了算的问题。这个谁说了算就是“行政命令”。但是我们还得说,行政命令毕竟是最低层次的管理方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诸多的不适应也就产生了。或云,你命令了我可以服从,但不一定就是发自内心的服气。所以紧接着又出现了“齐之以刑”。这个刑就是今天说的刑法,这是一个刚性的约束,不如“政”有弹性。孔子说有了“政”和“刑”老百姓就知道什么是耻辱了。言外之意是什么?我先命令,你若不听呢,我就用刑。西方社会里讲究法的作用,其实和孔子说的一样。

但是孔子并没有完全拘泥于生硬的无人情味的法。可以说,孔子不仅仅是个一般的学者,他还是一个心理学家。你命令人家可能心里不服气。那么,你用刑法人家就服气了吗?也不一定。有的人连死都不怕,你还拿什么刑法吓唬人家干嘛?正所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说明孔子是何等的聪明加精明!是故,他就在“政”与“刑”的前提下增加了一个十分有效的补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就是说,你前面讲的都是从上对下的,都是管理别人的,怎么才能做到对上对下都一样呢?用今天的话说也就是要民主一些。民主的东西就有点公平了。孔子的观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德”和“礼”。用这个“德”来管理国家,要求管理者自身的修养要极尽完美,一个人自己都没有修养,也就没有理由去管理别人了。有了德的修养,孔子还说得有礼的手段。这个礼是管理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管理者有了德,又用了礼,老百姓就比较容易接受正确的教化,整个社会就进步了。就可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如果“德”与“礼”都不接受,我就用“政”,“政”再不管用,用“刑”就有了说辞,一个人可以有意见,大家都欢迎,你还说什么?

把孔子的这种“政”、“刑”、“德”、“礼”的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过程中非常适合。一个企业里的“政”和“刑”就好比是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不论在一个小企业里还是一个大企业里都是离不开的,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但是我们又必须说,所有的管理对象中惟有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如果把人当作一个死东西去管理的话,肯定是行不通的。这些在西方企业管理发展史上也有过许多的教训。西方的许多管理学家很早就反思了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就提出“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等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由于我们刚刚走向市场经济,觉得好象没有什么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于是就照抄了之。孰不知,我们的老前辈孔子早就为我们设计好了,所谓的“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就是孔子所说的“德”和“礼”。根本就不需要再花费巨额外汇进口我们祖先自己的发明。

我建议做老板的要好好考虑一下“德”和“礼”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运用技巧。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领导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以政治体制来领导,再用法制来管理,“齐之以刑”,使大家不犯法,犯法就罚他。但是用法制来管理人民,这样一来“民免”,一般人会逃避,钻法律的漏洞,而且他逃避了责任、法律及处罚,他还会自鸣得意,认为你奈何他不了,毫无羞耻心。这和道家老子讲的“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道理一样,法令越多,犯法的人越多。

因此孔子又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假如以道德来领导,每个人都有道德的涵养,“齐之以礼”,以礼教化。这就谈到礼义精神了,大家能自动自发,如果做错了,有那惭愧的心情,这样做到人人有耻,不敢做不道德的事,不要等到法律制裁,自己就很难过,这就是有耻。

小风飕飕地2013-12-23 08:24引用

贾老师讲解精辟、深刻,调动了众群友讨论热情,凝练了有益的观点,启发了大家的思维!在此,再次对贾老师的授课表示感谢,对老猫一直以来的辛苦付出表示敬意!

小风飕飕地2013-12-24 08:35引用

顶的人不多呀, 在此顶一下,增加点人气!

南京秘书一2013-12-24 10:16引用

真实的孔子是什么样子,我们从简练的论语里只能推测一点,后人对孔子的了解主要是来源于后世各种解读,于是各人都按照自己的需要来解释孔子,比如康有为为推进变法,写《孔子改制考》

从零开始2013-12-29 15:28引用

谢谢老师指导,谢谢老秘网

新博政办2013-12-30 01:27引用

品味国学,讲解到位,受教了

从零开始2014-1-1 20:03引用

谢谢老秘网,谢谢老猫

夕惕若2014-1-6 08:48引用

如此学习形式甚好啊{:soso_e100:}

◥◣魇夢◢◤2014-1-6 08:50引用

顶一下!贾老师讲的忒棒了!

功夫猫2015-3-6 11:34引用

君子之道啊,我是每天认真的观看老秘网的新东西,希望对我有用!

偷腥2015-4-3 10:21引用

老师讲的很深刻,让我们受益匪浅,

ecosxs2019-2-18 15:20引用

学习 借鉴 思考  总结  
用时有备  写时充足

查看全部评论(12)

本文作者
2013-12-20 21:07
  • 4
    粉丝
  • 638
    阅读
  • 12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