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11

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为政篇第15章 2014年3月11日

摘要: 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为政篇第15章(2014年3月11日)3月11日下午3:30分,贾陆英老师在“重温经典读书会③”群,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与群众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由于这两天草拟《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 ...
文稿修改演播室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学习与思考的有效结合呢?
滨海工商唐:贾老师的这个问题。

睡虫西麦:必须行。行不通则思和学都出了问题。

黄发秀:学以致用。

贾陆英:《论语》对此也有许多论述,可以融汇贯通起来。

无心随风:孔子的教育是启发教育,不忿不启不菲不发,当今的教育功利性太强,不谈也罢!

不知者乏味:结合实际,怎样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上,算不算学习与思考的结合。

睡虫西麦:我们现在的学习方法是先明白道理,再去实施。但是学生喜欢的更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越学越有趣。

贾陆英:方法之一,“温故而知新”。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为什么从“温故”中可以“知新”呢?就是因为善于在学习中思考。没有思考这个关键环节,所谓“温故”只能是食古不化,不可能达到“知新”的目的。只有那些善于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人,才能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自我的能力,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也才可以去教化他人,成为一名真正称职的教师。“礼”是西周制定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孔子极为重视学“礼”,而他和弟子们对于“礼”的学习,并非死搬硬套,而是学思结合、温故知新。正因为如此,才能揭示出“礼”的精义所在,为中华民族留下“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的千古名言。

王雄:和为贵???

睡虫西麦:三百六十行,唯有读书高。

如风:孔夫子说得真好,他的弟子或者后人基本都没有在这方面超过他的。

睡虫西麦:因为有论语在了呀。都按照论语学和思去了。

铂金198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学与思相结合的方法。

贾陆英:结合实际,怎样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上,算不算学习与思考的结合。

——如能运用得好,便是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成效。

黄发秀:把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个人的工作生活中,那就是活学活用了。

睡虫西麦:学,可以学很多,不仅是书本上的,还有身边的人身上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么。思,也是对学到的东西要思考,存精去伪,才好指导自己的工作。

贾陆英:方法之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如果说,“思”是指个人的独立思考,那么。“问”就是在与他人的交流探讨中思考。因此,孔子十分强调“问”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的故事,成为流传千古的美谈,就是一例。子夏记述老师的教诲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知识,坚守住君子之道,紧扣住切近处的事物去问、去思,就能领悟到如何做人、如何为道的道理,故而仁德也就在其中了。卫国大夫孔圉,谥号为“文”,故称为“孔文子”。子贡请教老师:“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孔子认为,孔文子聪明、勤奋、好学,又能谦虚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问题,不以为耻,所以谥他为“文”。孔子把学与问联系起来,揭示了人们探求知识的途径与规律,“学问”一词,由此而来。

方法之三,“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门弟子记述了老师做学问的态度:“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这就是说,孔子做学问和他立身行事一样,绝没有以下四种坏毛病:毋意,就是没有毫无根据地主观臆测的毛病;毋必,就是没有绝对化地肯定或否定的毛病;毋固,就是没有拘泥守成而固执己见的毛病;毋我,就是没有听不得别人意见而唯我独是的毛病。这就是孔子著名的“治学四戒”,它既是学习方法,更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只有认真地坚决地克服掉这四种坏毛病,才有可能把学习和思考正确地结合起来。

在当前的学术研究中,不以信实的史料为依据的主观臆测之风,不对历史事实进行具体分析的绝对化之风,不能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的固步自封之风,容不得不同意见的霸道之风,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学术造假之风更是相当严重。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的改革,也需要学风上的整顿。为此,在大力发扬党在延安整风时期形成的优良学风的同时,认真继承和借鉴孔子的“治学四戒”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11条评论

最新评论...

右岸/love2014-3-12 22:10引用

事不过三,因为比赛和工作的关系已经二次与贾老的课失之交臂,希望明天不要再有意外

石子云2014-3-12 22:15引用

右岸/love 发表于 2014-3-12 22:10
事不过三,因为比赛和工作的关系已经二次与贾老的课失之交臂,希望明天不要再有意外

肯定要以工作为重,错过了,还有记录可看,如果想说的话,讨论内容里面没有,还可以回复在帖子里面,将讨论从群众搬到论坛来。:D

greennp2014-3-12 22:48引用

都不知道现在的人还能像贾老师一样做学问吗?

老猫2014-3-12 22:50引用

感谢石子云整理,给你增添额外负担,真过意不去。周四下午3:30分贾老师继续开讲,期待更多朋友积极参与。

石子云2014-3-13 08:18引用

greennp 发表于 2014-3-12 22:48
都不知道现在的人还能像贾老师一样做学问吗?

肯定有像贾老师一样的人,只是我们没有见到,虽然有些自诩的“学者”上电视作秀,贻笑大方,但还是有执着的、真正的学者。另外,做学问,需要空间,制度空间、生活空间,这点不作深入阐释哈。

石子云2014-3-13 08:19引用

老猫 发表于 2014-3-12 22:50
感谢石子云整理,给你增添额外负担,真过意不去。周四下午3:30分贾老师继续开讲,期待更多朋友积极参与。

悄悄跟着大家学两招,向贾老师学、向群里的朋友学。

亮在秀中2014-3-13 08:49引用

下次有空一定多参加学习,重新认识论语。

石子云2014-3-13 23:54引用

本帖最后由 石子云 于 2014-3-14 00:04 编辑

实在对不起,粗心大意了,讲座整理的第一段中的“群众”应该为“群友”,“讲座整理内容整理如下”的第一个“整理”去掉。特此更正!

理想的高度2014-3-18 08:53引用

学习,学习,怎么看到关键处就要看不到了!

石子云2014-3-18 12:43引用

理想的高度 发表于 2014-3-18 08:53
学习,学习,怎么看到关键处就要看不到了!

一是分为3页,需要手动点2、3页;二是需要回复,才能阅读到隐藏的内容。

提高思想高度很重要呀!错过好多贾老的讲座了,很遗憾呀!

查看全部评论(11)

本文作者
2014-3-13 17:12
  • 4
    粉丝
  • 665
    阅读
  • 11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