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白加黑、五加二”为什么是常态——市县工作实与虚

摘要: 求实务实,是党一贯提倡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而“务虚”,则有两种不尽相同的涵义。一个是指理论宣传工作,这是和“务实”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工作环节。在县级领导实践中,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的工作部署, ...
文稿修改演播室

笔者在几个县都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某县委书记到生猪繁殖会议上做指示,却把计划生育会议上的讲话拿了出来,念了六七句后,引起满堂哄笑,才发现错误。这个故事虽然可能是杜撰的,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会议多的实际。

 

    2009年,一个名叫赵文平的某县直部门负责人向媒体抱怨:“一年下来,我自己参加的大小会议不下200个,多的(年份)甚至达到300多个。200多个工作日,平均下来一天至少要开一个会,有时同一时间要求参加的会议有三四个,而且必须‘一把手’参加”。“县委主要领导,一年中参加的大小会议、活动更多,不会少于1000个。”

 

  虽然,人人都清楚多数会议,对工作没有太多的实际作用,但是,身为一方主政者的县委书记,要表明自己和在政治上同上级领导机关,保持高度一致,又不能不重视会议。开什么规格的会议,谁到会讲话,上边往往都有明确要求,有的还要进行考核打分;如果哪句话没说到,一旦在这方面出了问题,可能要追究你的失职责任。所以,县(市)党委政府必须当好上级精神的中转站和传声筒,该讲的话一定要讲,该发的文件一定要发。这一点,不能怠慢和马虎。

 

  县委书记们重视会议,还因为会议是权力和决策合法化和权威化的象征,也是展示领导者魅力的重要场域。县委书记们的思想水平、知识修养、表达能力,往往通过会议讲话,体现出来。

 

    县委书记重视会议,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组织秘书班子,认真起草报告或讲话。对重要文稿,有的亲自参加写作班子的讨论会,亲自修改定稿;有的事先提出自己的想法,交给秘书班子写出初稿后再进行修改润色。  

 

    二是对会议的日程、规模、方式等细节,考虑得比较仔细周到。有关部门和主管领导提出初步方案后,有的县委书记要听取汇报,逐项审定,有的要提交常委会集体讨论。

 

    三是注重演讲效果。有的对讲话稿反复修改,力求讲出新意,讲出特色。有的特别重视即席讲话,追求通俗、生动。

 

  如,黑龙江省庆安县的县委书记刘凤岐在谈到信访工作时说,“信访工作决不能割韭菜,必须拔大葱,拔一颗少一颗”;在谈到领导班子建设时说,“要做到心不散、腿不懒、眼不花、手不伸”;在谈到民主集中制时说,“决策过程中,要做到四不:不论政策环境多么复杂,‘集体领导’的观念不能淡化;不论决策内容多么繁杂,‘民主集中’的过程不能虚化;不论决策时的意见是否统一,‘个别酝酿’的环节不能变味;不论决策遇到什么特殊情况,‘会议决定’这一法定形式不能变通。”

 

  有些县委书记比较重视文辞的华美和感染力。如新疆裕民县委书记何永慧,在旅游推介会上说,“到了裕民,大家就会发现,醉人的可能不是酒,而是鲜花”“到裕民来,感受真正的蓝天、白云!到裕民来,让孩子们相信,夜空中真正有星星和皎洁的月光!”

 

  相当一部分县委书记,习惯于对某些工作思路或工作任务,进行四六句、排比句或数字化(如12345工程)的概括。如:几个理念、几个原则、几个机制、几个强化、几个坚持、几个加快、几个统筹、几大工程、几大关系、几大战略;也有些县委书记讲话、写文章喜欢使用新鲜词汇和概念。如:新高度、新起点、新认识、新境界、关节点、兴奋点、切入点,等等。这些表达方式,有助于提升讲话或文章的气势,但也容易因文害义,助长文牍主义。

 

  由于会议文件过多过滥,县委书记们对相当一部分会议的重视,只是表面的,形式上的。对会议的内容及针对性、实效性,他们往往无暇认真研究。一位在地市机关从事多年政策研究和文字工作的干部,被派到一个县担任书记,办公室主任和秘书们很紧张,以为这个大笔杆子肯定很难伺候。但出人意料,这位书记先后在两个县(市)工作,从来没有领着“秀才”们研究过材料,也很少修改材料。60%左右的讲话,都是照着秘书们起草的材料念;30%左右的讲话,不写材料,即席发挥;还有极少数重要材料,亲自动笔。他说,搞了十几年材料,深知领导讲话的主要作用,是表态性、象征性的,写的越完美,越容易助长形式主义,越是费力不讨好。他的看法,不无道理。

 

半认真半敷衍,是多数县(市)领导应对会议文件的策略。与“文山会海”具有同样威力和危害的,是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达标竞赛。2007年,某省清理出各类达标评比活动1169项。其中,省委省政府及各部门组织的292项(含国家各部委组织的98项),市地以下组织的877项。某州清理出各类达标评奖活动144项,其中,国家、自治区及各厅局组织的46项、州党委政府组织的55项,各部门组织的43项。

 

  2009年,云南某市一年接待的上级检查评比,达400多次,相应的是,这个市组织到县里的检查也有100多次。河北省政府对20091月份的调查表明,有个县一个月内,竟然接待了92个考核检查评比团组,平均一天接待三个。

 

  北方某省一位朋友告诉笔者,该省纪检委于2009年底召开了清理达标评比活动专项工作会议,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此会议的前几天,省纪委决定从本年度开始,在全系统内开展“创优评比”活动,并就此召开专题会议,做出了具体部署。

 

  由于考评项目过多过滥,而且达标要求偏高偏全,评分项目中又包括一些“是否发了文件、召开了会议、是否有图板上墙”之类的内容。所以,补课升级、突击迎检、虚报浮夸之类的行为,尽管屡遭谴责,却愈演愈烈,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累死加班迎检教师的极端案例。好大喜功的官员,敢吹敢报,工作实绩平平也可以取得好名次,和各种荣誉称号。相对低调的官员,几次“吃亏”后也会“学乖”,也会采取真假相伴、虚实结合的办法,去争取尽可能好的“成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4-5-1 10:47
  • 4
    粉丝
  • 3683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