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调查研究与时俱进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 类似文章一般叫“实践与思考”。本文却倒过来说,好像也还可以,似乎也很合文意。一、我的与时俱进观(一)与时俱进由来已久,不是今天才出现的新事物1910年初,蔡元培撰写《中国理论学史》。针对清朝末年中国思想文 ...
文稿修改演播室


(三)与时俱说。就是要敢说、说好实话、真话、新话、直话四话,用事实说话,实话实说,喜忧兼报,言人所未言、未能言和未敢言。

几十年中,我从乡镇干部到城里的政研干部,确也写不少正中领导下怀的调研文章。如《贫下中农当家作主,东方红大队面貌一新》(1974);《像大寨那样干,三伏潭公社一年巨变》(1975);《农民进入市场的十大趋势》(1993);《农民种粮积极性越高,越要注重抓好粮食生产》(1994);《工程农业》(1996);《创新三种模式,做好一篇文章》(1997)等。

下边举几个报忧未得忧的例子:

1979年,农产品涨价,农民得到点实惠。全国上下,各行各业轮番涨价,很快,农产品又迭到低谷。可是,媒体还在大肆宣传农民富得不得了了。我当时就在农村,天天跟农民在一起,我知道农民到底有多富,也不过只是得了些口惠虚惠罢了。1980年夏,写了篇《要让农民得到实惠》在《市场报》(《经济日报》前身)发表。这是我的《价值规律与生猪生产问题初探》的前奏。

1994年,朱镕基总理提出敞开收购,顺价销售,资金封闭运行的粮食三项制度改革。我与荆门实际一对照,就觉得只有资金封闭运行一条可以做到。1995年省里召开农村农业工作会议,市委安排我们准备一个材料到省开会。我们写了一篇《当前影响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几个问题》,提出真正把农业放在首位,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升温又降温的问题坚持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又放慢的问题继续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农副产品购销体制放开又收回的问题强化市场和物价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缩小又拉大的问题切实增加投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又恶化的问题加大执法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减轻又加重的问题的“六个根本解决”的对策建议文章;市领导到全省会议上以此稿发言,很多人称赞还是荆门同志水平高;后补《人民日报·理论参考》第9期发表。这里的农副产品购销体制改革放开又收回的问题,就是最早公开非议粮食三项制度改革的。

19989月,新任市委书记打算采取财政补贴、税务免税,提高优稻价格,敞开优质稻收购办法,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优质稻发展,要求市委政研室派人到京山县孙桥镇突击调研后,给市委提供决策依据,予以出台政策措施,扩大优质稻生产面积。我们实地调查发现如果这样做,会如京山县财政所说的雪上加霜,税务所说的县市长无权免税,粮食部门所说的堆不下调不出亏不起,大家都说不能只为了农民的眼前利益,损害县城经济的长远发展。于是,我们撰写《发展优质稻生产要注重化解有关诸方的矛盾》一文,提出在种植上,真正创优质稻的优质在加工上,真正创优质稻的精品名牌在经营上,真正实行靠市场定价在工作上,真正改行政干预为协调服务”4条建议。有位好心人特意找我说:市委书记的意图难道你不知道吗?你这样写,可能吃亏不讨好的。我说:书记的意图我当然知道,但我不能闭着眼睛说瞎话。我们想用事实说服领导放弃这个脱离实际的想法。便只字未改,把这个调研材料交上去了。后来,政研室还把这件事完整记录到《荆门年鉴》上;京山县依靠科技进步和市场措施打造出湖北一袋米;拙著《怎样写好调研文章》一书也把这件事写入了《调研人生的精彩》。2013年,为庆祝荆门建市30周年,市政协出版《扬帆》一书纪念,我特意为之写了《我所参与的“湖北一袋米”工程调研》,回忆这次调研成果的成效,载入该书。

(四)与时俱结。指总结,结晶思想。在总结上提高,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我每搞一段时间的调研,或者某项重大课题调研,都要进行一次总结,不仅总结调研工作,而且结合自己的人生,做一次人生总结。仅是退休10年,我都做了上10次,仅发表的文章,就有《说说我的自学人生》、《我做调研四十年》、《我做调研四十的后的四个三》、《从政四十年回顾》、《老调研退休十年的四个四》、《从临受命到书俏全国》、《从农机员到我国调研写作理论研究的奠基人》、《用文章服务社会》等近10篇;还有用诗歌、散文等形式总结回顾的《七十抒怀》、《回到年轻》等数篇。我以为,无论调研工作总结,还是调研人生总结,都要多次进行,反复总结,多次自我否定,自我完善、提高,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好的效果。比如《从政四十年回顾》,经过几次修改,大标题最后改为《从政铭》。其中,对于人生世事的三个而不,改为四个而不。开始的三个而不追求而不强求看淡而不看穿达观而不悲观。有朋友看了,建议改为四个而不就更好了。这条建议,让我着摸了五年之久,最终增加了忠诚而不 愚蠢一条,这是结合我几十年对国、对家、对朋友、对世人,实话实说,喜忧兼报,襟怀坦白,无怨无悔的一条人生底线。

我对以上调查研究的与时俱N”简单回顾后,再次回顾了我的简历和拙著《三十六讲》中的两份简表:一是《陈方柱调研写作年表》,二是《陈方柱主要社科著作标题一览表》,想起我70年人生旅程的三条清晰可辩的轨迹,一条是我的思想文化修养轨迹。这条轨迹的起点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村青年,在成年后50多年岁月中成长为对现当代思想文化略有涉猎,思想并不僵化的社科研究员、公文学家(均有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证书);

二条是我调研及其写作实践的轨迹。我调研写作实践的真正起点是1982年的《价值规律与生猪生产问题初探》,接着是从农村进入城市,发表《发展与大中型企业联合,加快荆门经济建设发展步伐》、《农民进入市场的十大趋势》、《中西部应改进建设方法》……到2014年的今天我与大家交流本文,其主线是农村农业经济发展调研,辅之以农村城市化和其它多领域调研;

三条是我的调研写作理论探索轨迹。1979年,我发表《简报要“减”还要“简”》,1988年发表《“条”与“理”的辩证关系——谈总结写作》,90年代用“实例法”讲调研,到2007年出版《怎样写好调研文章》,截至目前,第六七姊妹篇即将问世,尤其《调研写作学》,将填补国内外一个空白。这条主线还辅之以对其它应用写作和调研文化的理论探讨和传播,及我被誉为“我国调研写作理论研究的奠基人,在当代应用写作理论界独树一帜。”(中公文研究网岳海翔语)。

综上所述,我以调查研究为终生事业,50多年如一日,围绕调查研究,孜孜以求。我之所学,实为时代之学,通古达今;我之所思,实为时代之思,穷则思变;我之所说,实为时代之说,实话实说;我之所结,实为时代之结,结晶思想,力争融入时代,与时代同步,这就是我所实践的简单而平凡的调查研究的与时俱进。当然,我的与时俱进与时代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但只求不被时代抛弃就够了。

    (作者系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理事、研究员、公文学家)

12345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4-6-29 15:23
  • 4
    粉丝
  • 1047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