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个笑话,说秀才写不出文章,很痛苦。她夫人不解,说难道写文章比生孩子还难吗?秀才说,当然了,你生孩子起码肚里有货,我肚里没货啊。
写材料最怕的就是肚里没货。接到一个任务,没感觉,不知从何写起。怎么写也找不到感觉。不免焦躁。时间紧,任务重,脑袋空,怎么办?
这个时候,不能急。首先不要慌,乱了阵脚。人心态不好的时候,做事情更没着落。笔者就试过,心里有事,一天都丢三落四,错漏百出,影响了效率,越急越乱,恶性循环。不管怎样,首先要稳住心态。写不出来又不会死人,怕什么呢。
材料员没有上帝视觉,不能全知全能。应付一些不熟悉的材料,感觉无话可说也很正常。如果没有思路,那就借鉴前人的。要广泛找素材。类似的材料,讲话,文件,简报,新闻通讯。广泛涉猎,从中汲取有用的素材。把主要的构架先弄起来,放开来写,起码有个保底的东西。相信随着初稿的草就,空白的大脑慢慢也会恢复过来。这个时候,再细工慢活,慢慢用自己的话把原来大量引用的文字替换掉。在别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再加工,再升华,完完全全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写材料越来越顺溜,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工作熟悉了,掌握的原始素材多了,心中有数,下笔有神。胸有成竹,腹有诗书,只是根据不同的需求,做对象化处理,调整删减而已。平时多留意积累,慢慢有了藏货,卡壳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少了。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