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腹有诗书气自华 ——赏析东坡一句诗

摘要: 有一位朋友问我:“对于古代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你比较喜欢哪一位?”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苏东坡!”接着, 他又问我:“ 你比较喜欢他的哪句诗? ”我脱口而出:“ 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样回答, 绝不是附庸风 ...
文稿修改演播室



有人把时间从北宋一下子向前推进到了东晋,并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源自陶渊明的一首七律,诗文如下:


智者乐山山如画,仁者乐水水无涯。

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细雨朦胧小石桥,春风荡漾小竹筏。

夜无明月花独舞,腹有诗书气自华。


虽然引古人之诗入己诗,亦属常例,如毛泽东“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唱雄鸡天下白”等皆直引古诗;虽然陶渊明与苏东坡在为人为官为文方面多有相似之处,但细检陶集,诗皆五言。东坡乐陶,曾逐首追和陶诗一百零九篇,以“不甚愧渊明”自许。又有东坡书写的大字本陶集传世,故后人均知陶、苏确有渊源。然而,陶集中却不见“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句。可以肯定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确实出自苏诗。但他人假托陶渊明之名而作的这首近乎“打油”的七律,也稍有可圈可点之处,权当开了一个玩笑吧。



第三种说法,据传“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典故,出自一生酷爱读书、才华横溢、被尊为医圣的李时珍。


故事说,在李时珍的家乡,有一位庸医,不学无术,却假装斯文,购买了许多医书,以此炫耀自己。有一年,梅雨季节刚过,庸医便命家人将藏书搬到院子里晒,他自己洋洋自得,倒背着手踱方步。


这时正巧被李时珍看见。李时珍一时兴起,便解开衣襟,袒胸露腹,躺在书架子旁边,也优哉游哉地晒起来。庸医一见,莫名其妙,惊道:“你这是做什么?”李时珍回答:“我也在晒书呀!”庸医问:“你的书在哪里呢?”李时珍拍拍自己的肚皮,笑着说:“我的书都装在肚子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评价一个人有无知识,不在于他的书架上摆有多少书,而在于他的腹内“装”有多少书。



前面东拉西扯,从北宋的苏东坡讲到东晋的陶渊明,又从东晋的陶渊明跳到明朝的李时珍。按照历史沿革,下面该讲讲清朝的郑板桥了。之所以把这四个人编排到一起,不是偶然为之,而是他们四位有共同的特点:腹有诗书气自华。


号称“一肩明月,两袖清风”的郑板桥,为官时因来不及向上请示便开仓救济灾民而被撤职。郑板桥罢官回家时,除带了些书籍和衣物外,就只带了一条黄狗、一盆兰花。


一天夜里,郑板桥辗转难眠,突然听到有小偷进到房间里。郑板桥想吓唬小偷,但又恐自己难以对付,于是佯装熟睡。可让小偷随意拿走那点简单的家当,他又于心不甘。寻思过后,郑板桥心生一计,决定用诗句驱走小偷。


这时小偷已近床边,他翻身朝里,低声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小偷闻声暗惊。接着,郑板桥又喃喃自语:“腹有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罢”,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既然有狗,赶快越墙而逃吧!正欲跳墙,又听郑板桥说道:“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看,墙头果有兰花一盆,于是细心避开。脚方着地,屋里又传出郑板桥的诗句:“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正是因为郑板桥这种独特的处事风格和幽默性格,才使得他的故事和字画流传至今。他的确是位名副其实的怪才。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有真事有传说,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以“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下联,凑成两副对联,权作本文结尾:


才如湖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

胸无城府人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


(文章摘自《秘书工作》杂志2016年第1期。作者:田永清)

12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6-4-29 11:45
  • 4
    粉丝
  • 240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