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文语言讲究真实而文学语言可以虚构 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具有权威性、凭证性,这就决定了表达公文内容的语言必须准确、庄重、朴实无华,从而真实地表述工作中的人和事,而文学语言是人的主观感受活动与情感活动的表现,它往往不囿于既成的语法规律,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是生动、形象的,可以自由想象,大胆虚拟,在创造作品人、物与事的过程中追求语言的优美,允许进行艺术夸张,以充分激活读者对语言的感受和想象,尽力体现出语言的创新与个性,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因此,公文语言要求实事求是,而文学语言讲究的是艺术的真实。请看以下两例: 例1一、同意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伊宁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城市传统格局保存完整,民族文化特色突出。 二、你区及伊宁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深入研究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以下略) 三、你区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要加强对伊宁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保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国务院关于同意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国函〔2012〕64号) 这是一份批复的正文,首先表明态度,“同意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然后提出两条要求。全文主题鲜明,要求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内容简练准确,用语规范、朴实无华,风格庄重,具有权威性、凭证性。 例2“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按照客观情况这是不可能的,然而从艺术境界来看却很成功。这样以少胜多、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语句,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无限的回味余地。 再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用一江春水表现愁思,不仅使人觉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而且写出了胸中的忧愁之多,无边无际;也写出忧愁之永恒,无穷无尽,永无止息。这样的语言能充分激活读者对语言的感受和想象,从而体现出了语言的创新与个性。 (三)公文语言要求直露而文学语言讲究含蓄 公文是处理各种公务活动的工具,它讲究实用性和时效性,这就要求公文撰稿人直陈其事,开门见山地表达发文的目的和要求,使阅文者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公文内容,及时快捷地办事,提高效率。因此,公文主旨必须鲜明,切忌隐讳与婉曲。而文学作品是供人欣赏的,是依靠各种形象、人物和事件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品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情感往往是从场景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是直截了当地呈现出来,读者要在反复阅读中逐渐发现、挖掘隐藏在作品中的主题,因而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越是含蓄、委婉,越能制造出余味萦回的艺术效果,并给读者留下无限广阔的联想空间。因此,公文语言追求直陈其意、直述不曲,力求言止意尽;而文学语言则讲究意在言外,追求言尽而意无穷。如: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