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 《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开头“为提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1〕58号)等文件精神,现提出以下意见”。 这段文字开门见山地陈述了发文的目的和依据,使阅文者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公文内容和发文的目的,主题明确、语意连贯、表达清晰、文风朴实。 例2 贾平凹的散文《丑石》,先是状写占地挡路的丑石为无一用,后经天文学家考察,它原来是一块陨石,曾经补过天,发过热,闪过光,即“以丑为美”。这就构成了文章的哲理性主题,但它的具体含义却难用某个观念所能表述明确的。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无限广阔的联想空间。 另外,在诗歌语言中,有时候有意不把话说透,造成一种含蓄意味,如果过于“清晰”,就会失去诗意。如把“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改为“夜风六级半,落花共八万”,那显然就不成为“诗”了。“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读者想象作者伫立江边、遥目远望的情景,我们可以揣测出许多作者没有明确表达出来的意味。因此,文学语言一般采取含蓄的手法,给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以增强其余味萦回的艺术效果。 (四)公文语言注重程式性而文学语言更注重独创性 公文制发是撰稿人、核稿人、签发人等多种人员共同参与的群体写作活动,为了保持不同人员工作的一致性和时效性,便于受文者快捷地处理公文,在公文语言的运用上要求采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程式化的公文用语,如公文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均有相对固定的程式化语言供各种文种写作时选用,写作者往往不能随意而为,语词选用具有被动性和限制性。而文学写作则恰恰相反,它是创作者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个体体验和心灵感悟,是作者个体对事物或社会生活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因而其语言表达注重创新性,带有鲜明的个人特点或风格。如鲁迅的深刻尖锐,冰心的温婉柔和,曹禺的华丽优美,赵树理的平白朴实等等,无一不体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可见,公文语言追求共性,强调模式化;文学语言追求个性,强调创新性。作者:丁洪荣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