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要把简报的“重点”展现出来。里面要介绍的经验做法,可以先作一笔概括。
三是要把简报的“终点”展现出来。就是要给出某一结果性的内容,比如某一工作的成效、某一事件的结果,有时甚至可以通过前后对比来展现所取得的成绩。具备这几个元素,领导及一般读者阅读下去的概率就会高一些,否则扫个标题就过了。这也算是一种“眼球经济”吧。
比如几年前开始严厉查处酒后驾车,是当时的社会热点,我们针对一些被吊销驾驶证期间仍然驾驶机动车的人员,在信息化上作了一些探索,把违法人员名下的车辆输入后台,通过图像监控来发现因吊证而无证驾驶的人员,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导语中,我们就把酒驾作为社会关切的特点,做法中坚持问题导向、探索科技创新、法律准确适用几个方面的尝试,以及实际收到的效果展现出来。后来有关材料不仅得到上级领导批示肯定,还在更大范围内予以编发。
最后说说正文。正文也有一个标题的问题,而且标题也不简单,它体现了简报内在的谋篇布局(逻辑),还体现了作者的归纳能力(提炼)。常见的标题样式有“数字式”的,如每个标题中分别有数字“一二三四”;有“排比式”的,如常见的以“性”、“感”、“化”、“度”、“力”为词尾的句式;有“点穴式”的,如每个标题都突出一个关键字、关键词。
这边可以各举个例子,“数字式”的如“聚焦一个关键、把握两个抓手、落实三个责任”,“排比式”的如“高位布局,整体谋划有高度;准确定位,严管严治有力度;全面参与,宣传发动有广度”;“点穴式”的如“合成强‘势’、真诚用‘情’、公正行‘法’”。
除了标题,正文很重要的就是内容本身,好的简报正文“干货多”,不好的简报正文“干巴巴”。怎样才能干货多?我觉得得有几个“有”。得有细节,介绍某一经验做法得把做法讲详实、有细节,如果别人看了还有不少疑问,那很可能就是没有把细节交代清楚;得有事例,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具体的事例、案例,这样会让简报更生动;得有数据,数据是最过硬的论据,某项工作的成效如何、变化如何,用数据说话最有说服力。
举个小例子,比如前面提到的“群租”整治,一个突破口就是通过制定业主公约,由业委会授权物业开展整治,从而以业主自治的形式解决行政部门管理触角难以延伸的问题,其中我们就提到了一些细节,比如请法律专家论证,对“群租”提出可量化的认定标准。
前面说的是简报的基本要求,但好的简报不应止步于此。简报应当是简练的,但不是为简短而简练。真的简练有时惜墨如金,有时不能吝啬笔墨。我所理解的好的简报,尽可能要具备以下的元素:
一是不回避问题。简报用于汇报经验做法,但不等于某一项工作已经完美无缺,如果只是一味报喜不报忧,简报以文辅政的作用或许会被大大削弱。我觉得可以在重点介绍亮点特色做法的同时,用节制而客观的文字把现实存在的问题表达出来,以引起领导、同行的重视。瑕不掩瑜,这些问题并不会遮盖光辉。接触下来,这样的简报少之又少。
二是有点睛之笔。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好的简报把事情介绍清楚了,可能还是会失之于平淡平乏,有条件的话还应当适当提炼,以工作启示之类的形式,来一些点睛之笔。这对读者而言,也许会有眼前一亮的惊喜。这里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一下。所在单位曾处理一起非正常死亡事件,死者家属一度聚众围堵政府部门,后来挑头人员被依法查处。
处理期间,单位向死者家属公布了死者死亡过程等视频资料,同时协调民政部门协助解决了殡葬费用,刚柔并济、法理交融,事情得到比较圆满解决。在后来的简报中,我没有因篇幅局限而吝啬笔墨,写了如下一段文字:“经验表明,法律是包括化解不安定因素在内所有执法活动的核心标准,无论是社会效果还是舆论效果,最终必须也只能通过法律效果来体现、来支撑。
因此,维护稳定工作必须建立在维护法律权威的基础上,确保公信力必须建立在公开公正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日益开放、透明、信息化、法治化的社会条件。”虽卑之无甚高论新论,但这段话是我比较深切的现实感受,最后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最后想说的是,也许不同部门的简报体例迥异,如果这篇“一孔之见”能带给难兄难弟、难姐难妹们一点点启发,本“材料狗”也就心满意足了。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