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是信息中叙述和展开事实的主干部分,也是决定信息质量和价值的关键部分。 从主体各部分反映的内容看,其基本类型有:①动态信息,包括下级贯彻落实上级某一重要指示精神的情况,机关的重要活动、重大部署、工作动态、敌情、社情、灾情、突发事件等,其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形式是:“做法——效果”,或“情况——处理结果”。②经验信息,即介绍可资借鉴、有推广价值的工作经验的信息,其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形式是“成果——做法——经验”或“做法——经验——成果”。也可把“经验”和“做法”揉在一起,使主体成为成果——做法(经验)两个部分,或是把“成果”写进导语中,主体就是“经验”或“做法”介绍。③问题信息,即反映领导机关需要关注或加以解决的各种问题的信息。这类信息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形式是“问题——原因——建议(意见)”,或“问题——原因”,或“问题——建议(意见)”。④意见信息,是指某地(单位)或某人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和见解的信息,其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形式是“意见——理由”或“事由——意见”等。这里要强调的是,不论以上哪种信息,都力求短小精干,要在几百字中把一个问题讲具体、讲透彻、讲准确。要做到能几百字表达清楚的,不用一千字,能用一千字说明问题的决不用一千几百字。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一字不要,少一字不行。 4、背景。信息不一定都要交代背景,背景为主题服务,突出主题,起衬托作用。所谓背景,就是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个事物和周围事物的联系。有些信息,通过交待背景,确实可以起到增加信息深度和力度的作用。 在信息中交代背景要注意4点:(1)背景一定要为主题服务。它应该是和信息事实直接有关的材料,目的在于更好地说明和衬托主题,不要为交代背景而交代背景。(2)交代背景要适当。一篇信息要写的材料很多,不需要也不可能处处都交代背景。一定要在关键问题上交代背景,不能事无巨细、东拉西扯写上许许多多背景材料,以致喧宾夺主,淹没了信息的主体。(3)不是任何一篇信息都要写出背景。即使交代背景,其在信息中的位置也并不固定,在什么地方交代背景,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掌握,可以在导语之后一次性交代,也可以穿插在几个地方交代。(4)交代背景时,一定要考虑读者的实际需要。信息是写给领导看的,信息工作人员要善于设身处地为领导的需要着想,不要以为自己了解的东西,领导就一定了解;自己不了解的,领导也一定不了解。要善于处处、时时、事事从领导的实际需要出发,使用和安排背景材料。 5、结尾的形式以及要求。结尾也不是信息必需的构件。一些信息因要表现事实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密性,会安排一个结尾。有些信息的结尾是小结性的,对全文加以概括、总结,起到画龙点睛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 信息结尾要力避3点:(1)头重脚轻。在信息中只摆问题,不作分析,不提建议,不表态度,把什么都推给领导去解决,这类信息虽不能说一点价值也没有,但因为上级领导一时吃不准问题的性质,难以作出判断,信息的效用会明显降低。(2)意尽而言不止。画蛇添足,把信息结尾写得重复、拖沓、冗长,白白耽误了领导的时间,造成了信息干扰。(3)老套路。在信息结尾时,说一些公式化、概念化或不疼不痒的套话、空话,千篇一律;或者结尾故弄玄虚,含混模糊。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