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全国各省党代会工作报告全集2017年版

摘要: 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7 年 6 月 19 日)蔡奇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
文稿修改演播室


强化重大基础设施支撑。加快高铁建设,构建以武汉为中心的高铁“米”字网,实现所有市州通快速铁路。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解决农村公路联网升级问题。推进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建设,支持武汉打造中部国际航空门户枢纽。推进长江航道整治工程、宜昌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加快武汉新港等港口建设,促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多式联运,提高通江达海运输能力。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地质灾害防治、清洁饮用水源保护、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鄂北水资源配置、四湖流域综合整治等重大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汉江通航、防洪、灌溉能力。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绿满荆楚美如画,水光山色与人亲”的美丽家园。

狠抓长江生态大保护。坚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持续开展长江大保护行动。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规划,优化长江两岸国土空间布局,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长江生态环境重大修复— 327 —工程,有序开展退田还湖还湿,强化三峡、丹江口、清江等库区和洪湖等重点湖泊的保护。支持在环梁子湖区域建立湖泊治理国家示范区,支持在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深化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和河(湖)长制,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责任追究和成果运用。

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管住污染源头为重点,打好治水、治气、治土战役。全力恢复江湖自然联通,推进“治污水、净湖水、保江水、促节水”工程,消除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水体黑臭现象,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大力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深入推进城乡垃圾分类管理利用和重金属污染治理,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认真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确保整改事项件件落实见效。加大环境监管、督察和执法力度,以零容忍态度依法查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让湖北蓝天长驻、青山长在、碧水长流。

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红线。深入开展生态省五级联创,倡导推广绿色消费,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

(四)提升湖北文化软实力。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夯实文化根基,建设文化强省。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开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大主题宣传,大力宣传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湖北的成功实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荆楚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大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推动全民阅读,加快建设“书香湖北”。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湖北精神,凝聚湖北力量。

协调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繁荣发展大众文艺。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注重培养名师大家,推动

328 —

文艺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进新型智库和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支持地方戏曲剧团发展,拓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形成立体多样、优势互补的现代传播体系。建强文化产业发展支撑平台,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创建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培育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加大对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的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企业“走出去”。深化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合作,加强省级媒体与中央涉外媒体和国际主流媒体合作,增强对外传播能力,讲好湖北故事,扩大湖北影响。

(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以钉钉子的精神和“绣花”的功夫,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任务,确保决战决胜、如期脱贫。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精准要求贯彻到脱贫攻坚的各领域、全过程,实施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易地搬迁、劳动力培训转移、生态补偿、社会保障“五个一批”计划。继续推进“千企帮千村”,提高驻村帮扶实效。加大政策倾斜、投入支持和各方帮扶力度,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以产业扶贫构筑脱贫长效机制,以健康扶贫减少因病致贫,以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并重,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能力,充分发挥支部书记的领头雁作用。

严格落实扶贫责任。完善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扶贫工作格局,改革扶贫体制机制,创新扶贫方式方法。继续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严格实行党政主职负总责的限期脱贫责任制,努力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实行严格考核评估和贫困退出机制,加强跟踪督察和追责问责,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质量。全面小康路上,我们决不漏掉一户、决不落下一人!(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产业支撑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我选湖北”计划,吸引高校毕业生扎根湖北就业创业。— 329 —统筹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分流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支持返乡就业创业。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让增收的门路多起来,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坚持全民覆盖、保障适度、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原则,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湖北社保共享计划”,稳步提高保障质量和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救助,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健全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做好城镇困难群众帮扶解困工作。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权益,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力度,圆好困难家庭“安居梦”。

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优质普惠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优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特殊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抓好健康湖北建设,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办好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做好“全面二孩”配套服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养老产业和老龄事业发展。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改革开放是湖北赶超跨越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创新互促互动,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主线,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

(一)大力推进改革攻坚,加快构建体制机制新高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为加快湖北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出清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依法处置“僵尸企业”。深化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优化融资结构,改

330 —

进政府债务管理,积极稳妥去杠杆。打好制度性交易、融资、用能、物流等降成本“组合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完善支持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创新贫困县财政投入和资金整合机制,着力补齐发展短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际成效助推转型升级。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农业科技创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两个关键,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稳定增收、农村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创建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成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着力培育“湖北粮、荆楚味”等地域品牌。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供销社改革,全面完成国有农场、林场改革。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一批特色农业品牌。

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国企国资改革,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入实施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政策体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机制,健全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生态保护补偿等关键性制度。深化纪检和监察体制改革,促进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抓好改革试点工作统筹部署、督察指导和主体责任落实,及时转化试点成果,带动面上改革。

(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深入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探索“走出去”新路径。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探索建设境外产业和经贸合作区。加快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协同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汉江生态经济带、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大力实施《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抢抓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南水北调对口协作机遇,推动湖北与京津冀及周边省份的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

打造“引进来”新优势。强化法治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争取更多国际组织、外国政府设立区域性办— 331 —事机构,深化与国际友好省州、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加快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建设,高水平打造华创会、中部国际产能合作大会等开放合作平台,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经贸合作。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功能性机构和生产基地,努力提升“引进来”的规模和水平。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准确把握中国(湖北)自贸区功能定位,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完成重点试验任务,力争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监管法治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发挥中国(湖北)自贸区平台作用,提升武汉国际化水平和要素集聚、创新引领、高端服务功能,拓展襄阳、宜昌对外开放度。

加强中国(湖北)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带动省内其他区域开放发展。

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优化进出口结构,探索外贸发展新模式。

(三)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加快构建创新发展新高地。把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发挥创新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支持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争取建设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成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支持高校与企业建立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产学研利益共同体,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和创新能力提升。引导武汉高校创新资源向其他市州扩散,支持县域柔性汇聚创新资源,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激发创新内生动力。坚持人才优先,改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高端人才和“湖北工匠”。大力推动招才引智,引进一批与我省产业、企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的海外高端人才、拔尖人才和紧缺人才。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和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放宽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加强科技企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创新创业主体,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做大做强。全面落实税收减免、金融扶持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改革科研评价制度,增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创新动力,让尊贤重才蔚然成风,让创新资源充分涌流。

促进创新资源优势转化。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收益对接,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构建政产学研多方联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

332 —

形成覆盖全省的成果转化服务网络。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五、全面提高民主法治建设水平

民主法治是湖北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

(一)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加注重提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让民主法治的阳光普照荆楚大地。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更好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加强对法律实施和“一府两院”工作监督,切实提高监督实效。健全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机制,落实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积极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丰富协商形式,增加协商密度,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切实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创新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依法管好宗教事务,扎实推进民族地区对口帮扶,促进民族团结。

继续做好援疆援藏工作,统筹做好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全面深化群团改革,切实破解群团组织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问题,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落实党管武装制度,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开展双拥工作,支持驻鄂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333 —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认真落实村(居)民自治制度,创新村(居)民自治方式,强化村(居)委会自治功能。完善党务、政务、村(居)务、厂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

(二)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切实把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

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加强市州立法工作,增强地方立法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经济、社会、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立法,推进立法与省委重大决策相衔接、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相衔接、与增进民生福祉相衔接,努力让各项法规立得住、行得通、务实管用。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和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严格实行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升政府决策法治化水平。

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以完善司法责任制为重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着力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推动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氛围。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工作,运用法治方式破解难题。

(三)依法加强社会治理。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全面加强国家安全工作。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严格落实国家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各类安全风险隐患的预测预警预防,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首位,依法防范、制止、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

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创新网格化管理,实施精准化服务,健全矛盾纠纷省市县乡四级联排化解机制,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提高领导干部学网管网用网的能力,做好网上群众工作。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完善项目环保协商、风险评估机制,有效化解“邻避效应”。

334 —

加快社会组织建设,更好发挥其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北。坚持维稳与维权、解困相结合,保障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民心基础。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切实肩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安全隐患治理,严防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7-7-10 22:11
  • 4
    粉丝
  • 8852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