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们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2016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为我们明确了“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厘清了发展的思路和重点,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我们要紧扣这一目标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坚定自觉地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统揽全局、统领发展。 今后五年,我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脱贫富民战略、生态立区战略,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工作,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扎实推进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振奋精神、实干兴宁,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全区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虽然宁夏是欠发达省区,但我们在全面小康 — 589 —路上决不能掉队,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在创新中加速、在转型中追赶、在实干中突破,确保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我们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经济繁荣。打造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先行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经济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 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比 2010 年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6 万元;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竞争力显著增强,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市场活力迸发,创新创业涌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非公经济比重达到 5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5%,R&D 经费投入强度达到 2%以上,逐步缩小与全国的差距。 ——民族团结。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名片更加靓丽。“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进一步巩固;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宗教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有新提升,宗教关系更加积极健康,宗教领域保持和谐稳定。 ——环境优美。打造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筑牢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重大成果。万元 GDP 能耗、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以内;黄河干流宁夏段Ⅲ类水体比例保持在 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 8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 16%,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 38.5%。 ——人民富裕。打造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区,全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脱贫后的收入稳定、生活质量提高;到 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年均增长 8%以上,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走在西部前列;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更加殷实,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享有更充分的就业、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安全的社会环境。 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指导全党推进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全面准确领会精神实质,学思践悟、融会贯通,引领宁夏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我们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 590 —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宁夏各项事业发展放在全党全国大局中去把握、去推进、去落实,确保中央政令在宁夏畅通无阻。 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发展不足是宁夏最大的实际,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综合实力。宁夏要实现新发展、新跨越,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落实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方面,通过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能问题,通过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通过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通过开放发展解决内外发展联动问题,通过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要把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着力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创新,在创新上争当探索者、在转型上争当先行者,让创新成为宁夏发展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作为我们的工作追求。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在精准、稳定、可持续上下功夫,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与全区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要大力发展富民产业,落实富民举措,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确保居民收入与 GDP 同步增长,努力使农村贫困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要顺应民生需求新变化,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切实做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工作,多办民生实事,多解百姓难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面对全国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宁夏能不能闯出发展的新路,冲出转型的关口,翻过脱贫的大山,看的就是干部的担当,拼的就是全区人民的精气神。走好新的长征路,必须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实现新的奋斗目标,不能靠等,不能靠要,必须振奋精神、擂鼓出征。要有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不自满、不懈怠、不停滞,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奋进,在转型发展上只争朝夕,在脱贫攻坚上精益求精,在深化改革上敢闯敢— 591 —试,在打造创新发展高地、优化发展环境上持续用力,形成党员群众创先争优、各行各业比学赶超、各个市县百舸争流的浓厚氛围。 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践行实干兴宁。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发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为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注入了强大动力。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拿出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干劲,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苦干实干加巧干,不空喊口号,不急功近利,不搞表面文章,不搞虚假政绩,不搞数字攀比,扎扎实实做出增强竞争力、增进百姓福祉的业绩。要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干,以上率下,以扎实干事的过硬作风、担当作为的过硬能力,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三、聚焦主要任务,奋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目标赋予新任务。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必须明确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发展。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宁夏的发展不足,从深层次看,主要是创新不足。在新一轮竞争中,我区传统的发展优势正在减弱,有的已经丧失,不创新就要被淘汰,创新慢了就要落伍、掉队。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着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通过创新驱动,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让创新成为宁夏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发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持续推进“去降补”,着力解决产业层次不高、结构上倚重倚能、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产业整体实力。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加快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改造提升,全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 15%。对过剩产能、落后企业,要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对优势企业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做大做强。加快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推动煤化工向精细化工方向发展,建好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打造技术领先、行业领军、世 — 592 — 界一流的国家级现代煤化工基地。发挥现代纺织园的聚集作用,推动现代纺织向上对接能源化工、向下开发高端产品。加快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坚持集约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方向,推动新能源产业聚集发展。对接《中国制造 2025》,突出“专、精、特、新”,推进智能制造、装备制造业总体技术水平向国内先进行业迈进。推进宁夏东北部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实施特色产业品牌工程,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重点发展优质粮食、现代畜牧、酿酒葡萄、枸杞、瓜菜等产业,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培育一批质量上乘、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把宁夏“枸杞之乡”“滩羊之乡”“甘草之乡”“硒砂瓜之乡”“马铃薯之乡”和葡萄酒等品牌做大做响。实施新兴产业提速工程,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推进西部云基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争取建设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打造中阿网上丝绸之路经济合作试验区暨宁夏枢纽。做好“互联网+”的文章,推动大数据产业与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产品多元化发展,扩大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不断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源。实施现代服务业提档工程,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把旅游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旅游向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转变,建设一批精品旅游景区,优化旅游综合配套服务,创新多形式、多业态、多元化商业模式,发展休闲旅游、体验旅游、康养旅游,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打造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加快现代金融发展,实施“引金入宁”计划,培育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博览、健康养老等产业,推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着力解决创新投入不足、创新活力不强、创新人才缺乏等问题,切实增强发展的竞争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培育一批“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发展一批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领军企业,推进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力争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100 家以上。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建立稳定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创新科技投入方式,构建灵活有效的科技投融资机制,激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基 — 593 —本形成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风险投资等多元化的投资结构。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大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实施更加灵活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大力倡导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创新人才搭建平台、搞好服务,最大限度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着力培养本土人才、实用技术人才,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努力打造更有吸引力的西部人才高地,汇集一批能够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创新力量。打造风生水起的创新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科技创新服务环境,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大力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形成人人参与创新、支持创新、推动创新的生动局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限度地释放全社会创新活力。宁夏创新资源短缺,要以创新的思维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坚持走开放创新之路,加强与东部科技强省的创新联动,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合作,通过创新资源、创新成果合作共享,增加科技创新力量,提升创新发展水平。坚持走特色创新之路,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产业转型突出技术创新,重点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用技术创新、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上下功夫。提升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高新区、经开区、农业科技园区和各类创新载体带动创新、引领转型的能力,推动政策集成、资金聚集、资源整合,着力建设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培育形成有竞争力的创新集群。 着力构建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强化全区“一盘棋”的理念,发挥宁夏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坚持山川统筹、城乡一体,优化生产力布局,在协调发展中形成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后劲。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要立足于各自资源禀赋,扬长补短,摆脱传统发展路径依赖,积极探索生态优先、富民为本、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沿黄城市带是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地带,要顺应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市化的大趋势,以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为纽带,集约发展、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引领发展,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上率先突破。大力推进银川都市圈建设,发挥银川首府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银川、石嘴山、吴忠和宁东一体化发展,推进产业发展协作互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产要素统筹配置、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形成同城效应、整体优势。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有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发展要树立精明增长理念,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全面提高— 594 —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城乡建设要更加注重自然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更加注重发掘特色优势,不搞大拆大建、盲目扩张,不搞贪大求洋、破坏文脉,不搞统一模式、千城千村一面,推动城市乡村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个性发展,让居民望得见贺兰山、看得见黄河水、记得住塞上江南风情。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把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生产效益、生活品质、生态价值的美丽宜居村庄。 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抓住机遇,实施一批城乡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增强长远发展后劲。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促进公路、铁路、航空有效衔接,加快构建以快速交通为骨干、连通全国交通网络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路建设要加快推进银西、中兰、包银等高铁项目建设和宝中快铁建设,到 2022 年地级市全部通高铁(快铁),全面融入全国高铁网,早日实现宁夏人民的“高铁梦”。航空建设要加快建立银川与国内主要城市空中快线,增加国内航班,增开国际航线,开通一批国内外直飞航线和货运包机,大力发展临空经济、通航产业,打造区域航空枢纽和货运集散中心。公路建设要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提高路网密度,畅通省际出口通道,实现内联外通。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构建节水、引水、供水“三位一体”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好全国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全面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实施西海固地区脱贫引水工程、高效节水现代化灌区建设工程,积极推进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从根本上缓解全区水资源紧缺矛盾,努力解决发展用水问题。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实现县乡村宽带网络全覆盖,大力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 (二)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的体现是人民富裕。现在,我区还有 41.8 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全区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相称。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必须把脱贫富民作为今后五年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导向,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富民工程,下大力气解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居民收入偏低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实实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转化为富民成果,让广大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 595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 2020 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向党中央立下的军令状,向全区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要充分认识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复杂性,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信心,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扎实推进。要克服超越实际盲目乐观、急于求成的倾向,不搞层层加码、急躁冒进,防止“数字脱贫” 被脱贫”,确保小康路上一户不少、一人不落。在精准脱贫上下功夫,紧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因势利导,统筹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积极稳妥推进 8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搬迁脱贫,统筹解决自发移民、劳务移民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搬得出、稳得住、管得好、逐步能致富。在稳定可持续上下功夫,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消除现有农村危窑危房,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解决好因病因灾返贫问题,降低返贫率。建立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不懈抓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推动资源要素向西海固聚集,加快移民安置区发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生活。落实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部署,深化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争取部委、央企帮扶支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在落实责任上下功夫,实行最严格的脱贫责任制,更好发挥区市县领导干部包抓、定点帮扶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作用,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做到领导工作实、任务责任实、资金保障实、督查验收实,使脱贫成效经得起检验。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