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与中巴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建设,继续办好中国-亚欧博览会等展会。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统筹布局、互联互通、适度超前,积极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北、中、南三大通道和南北疆大通道建设,加快铁路、民航、公路等立体交通网络建设,进一步提高新疆通达能力。积极构建现代水利保障体系,加快建设一批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快建设阿尔塔什等大中型山区控制性工程,加快推进叶尔羌河等区域防洪治理工程,建设一批农田水利、安全饮水、水源保护等工程,保障用水安全。积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快重点输气管道和“疆电外送”工程建设,加快实现750 千伏主网架全区各地州联网,加快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提高疆内消纳能力、外送能力和保障能力。积极构建现代通信体系,推动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和社会管理服务现代化融合发展,提高信息化水平。 (四)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坚持科学规划和依法保护,科学制定资源开发规划,科学布局重大产业、重大项目,依法依规加强资源管理,坚决防止无序开发。坚持有序高效开发资源,创新资源开发方式,规范资源开发程序,提高疆内本土企业参与度;积极推进资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当地加工比例,让各族群众在资源开发中得到实惠。坚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坚守耕地红线。 (五)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打造经济发展的新优势。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承担或参与一批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国家级检验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 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健全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推动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 614 — 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转化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发展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着力推进大众创新,充分调动各类创新要素的积极性,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六)统筹推进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突出规划引领,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撤地设市,促进人口适度聚集,切实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高城镇居民的舒适感。重点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积极发展南疆城市圈,培育一批中小城市、边境口岸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形成结构合理、层次有序、功能互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的城镇格局。支持乌鲁木齐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科学编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牧区延伸,努力建设和谐稳定美丽乡村。 五、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大力保障改善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连民心,民生大如天。民心不稳,社会就难以稳定。我们要始终把各族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坚持民生优先、民生先动,坚持把本级财政支出和对口援疆资金的 70%以上用于保障改善民生,持续推进惠民工程,让各族群众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发自内心地感谢党、感恩党中央。 (一)坚持就业惠民,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要坚持就业第一,着力在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提高就业能力、增加居民收入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增强企业就业吸纳能力。积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推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引导各族群众有序进城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返乡自主创业,鼓励和支持到内地就业、到援疆省市就业。力争“十三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220 万人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1300 万人次以上,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 (二)坚持教育惠民,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严把教材编印关。强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落实南疆地区 14 年免费教育,做到所有适龄儿童入学全覆盖;积极推进双语教育,下大力气抓好学前双语教— 615 —育、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场地,完善双语教育激励政策,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把双语教学贯穿各类学校教育始终,确保到 2020 年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切实抓好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增加中等职业学校数量、扩大招生规模,实现初高中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技术培训全覆盖,使每个青年有一技之长,掌握一项安身立命的本领;着力加强高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水平。 (三)坚持医疗惠民,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做到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全覆盖。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加强重点科室建设,带动提高各级各类医院水平,努力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病不出疆,确保到 2020 年全区各族群众健康指标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 (四)坚持社保惠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大病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制度,力争到2020 年各险种参保率达到 95%以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力争到 2020 年有意愿的“五保”老人实现集中供养、孤儿实现集中收养,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妇女儿童权益。 (五)坚持扶贫惠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做到政策保障到位、资金投入到位、产业带动到位、项目安排到位、民生服务到位、社会帮扶到位、援疆支持到位、群众参与到位,确保到 2020 年全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南疆四地州区域性整体脱贫,不让一户贫困群众掉队。 (六)坚持安居惠民,积极推进安居乐业。继续推进农村安居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力争“十三五”期间完成 141.28 万户农牧民住房建设,努力让农村群众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屋;积极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推进城市棚户区、老城区改造,加大对困难地区支持力度,力争“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 99.22 万套,基本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616 — (七)坚持暖心惠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电、路、气、讯、邮政、广播电视、电影、书屋到农家工程,力争到 2020年农村公路超过 13 万公里、基本实现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网络宽带覆盖率达到 98%以上,全面解决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无电地区人口用电问题。 (八)坚持兴边惠民,有力促进稳边固边。进一步加大对边境地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加快推动边境地区发展,改善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提高边民补贴标准,确保他们安心生产生活、安心守边固边。 (九)坚持安全惠民,提高各族群众的安全感。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完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救援救助机制,保障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全程追溯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六、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巩固发展民族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我们要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 (一)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享有和履行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充分尊重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二)大胆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少数民族干部,给予充分信任、放手提拔使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 (三)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坚持领导带头、加强宣传、搭建平台、开展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作用、做民族团结的模范。 深入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团场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四)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多种形式创建评选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逐级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进行隆重表彰,树立人人为民族团结作贡献的好导向。 — 617 —(五)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各族干部群众之间结对子、结亲戚,勤走访、常团聚,互学语言、关爱帮扶,多层次多形式交往互动,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动有条件的学校、幼儿园实行民汉合校、混合编班、混合住宿,使各族群众学习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六)严厉打击民族分裂活动。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坚决与各种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作斗争,对蓄意挑拨煽动民族歧视和仇恨、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和暴恐案件的犯罪分子,坚决依法予以打击。 七、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促进宗教和睦和谐 “新疆少数民族大多数群众都信教,必须精心做好宗教工作”。新疆宗教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关系根本、关系长远、关系长治久安。要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基本原则,努力实现宗教和谐。 (一)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尊重和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依法依规保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人士及正常宗教活动,尊重群众信教和不信教的自由,保障信教群众合法宗教需求;充分理解信教群众的宗教感情,尊重信教群众的习俗,正确区分宗教活动和民族习俗、正常信教和宗教极端的界限,稳步拓宽信教群众正确掌握宗教知识的合法渠道,以正信抵制极端。 (三)广泛开展和谐清真寺和先进爱国宗教人士创建评选。以开展“五好宗教活动场所”“五好爱国宗教人士”创建活动为载体,引导清真寺和宗教界人士争创和谐清真寺、争当先进模范。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及时进行评选表彰,充分调动清真寺和广大宗教人士爱国爱教、遵规守法的积极性。 (四)切实培养保护关爱爱国宗教人士,发挥爱国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加强对爱国宗教人士的保护和关爱,明确对象范围、落实具体措施,建立有效管用的保护关爱机制。加大爱国宗教人士的培养培训力度,加强伊斯兰教经学院和经文学校建设,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 — 618 — 键时起作用的爱国宗教人士队伍。引导广大宗教人士发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做好讲经解经工作,把法律许可、符合教义、适应社会发展的宗教思想挖掘出来,把伊斯兰教主张的爱国、和平、团结、中道、宽容、善行等教义阐释出来,确立正信、抵制极端,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五)完善加强对清真寺和宗教活动的公共服务。坚持把爱国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当亲人、当朋友,推进水、电、路、气、讯、广播电视、报刊、文化书屋、政策法规进清真寺,改善清真寺和宗教活动条件。加强对清真寺教职人员的关爱,完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低保、大病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障措施。加强对清真寺重点文物的保护,使广大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六)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持续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坚决治理“极端化”现象,坚决取缔地下讲经、学经活动,坚决整治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宣传品、非法宗教网络传播,坚决打击打着宗教旗号、披着宗教外衣、宣扬宗教极端思想、从事分裂渗透破坏和暴力恐怖活动的犯罪分子、非法组织。 八、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新疆来说,意识形态工作尤其重要,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定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一)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化马克思主义“五观”、党史国史和新疆“三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更加自觉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切实抓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各族学生的心灵深处。全面加强群众性思想教育,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讲党的恩情,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二)提升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新疆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的研究,做好重大思想理论问题辨— 619 —析引导,推出一批有分量、有说服力的理论成果,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理论支撑。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加强正面思想引导,帮助各族群众擦亮眼睛、明辨是非,自觉抵御极端思想渗透,追求现代文明生活。广泛开展反分裂斗争教育,旗帜鲜明地批判“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深刻揭批“三股势力”利用宗教裹胁群众、图谋分裂的险恶用心,深入揭露“三股势力”的暴行,引导各族群众认清动乱遭殃、稳定安康的深刻道理。切实构筑反渗透防控体系,推进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全覆盖,把党中央的声音形象传播到新疆 160 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 (三)提升主流舆论媒体的传播力。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形成主流舆论强势。加强主流媒体阵地建设,推动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式发展,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宣传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强化涉疆外宣工作,做好“请进来”“走出去”工作,推进外宣媒体海外落地和“本土化”建设,增强外宣实效,掌握涉疆国际舆论话语权,向世界充分展示客观真实、团结和谐社会主义新疆的良好形象。 (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力。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建成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南疆和基层农村为重点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地县两级“三馆”和广播电视设施建设,加强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发展群众体育,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五)提升特色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弘扬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让新疆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异彩、展现勃勃生机,增强各族群众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行“文化+”模式,发掘新疆尤其是少数民族文艺元素和亮点,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科技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文化产业集团,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六)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大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扶持力度,精心打造推出一批价值观上透射现代文化理念、内容上反映新疆各族人民群众— 620 — 现实生活、形式和技巧上生动感人的文化作品,推进“民汉优秀文化作品互译”工程,为各族群众提供充足精神食粮和丰富的文化生活。 九、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我们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落实依法治国、推进依法治疆,充分保障各族人民的民主权利,形成各族各界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强大合力。 (一)深入推进法治新疆建设。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哪个民族、不管信仰哪种宗教,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任何诉求和意愿都必须通过合法渠道表达和解决,违法必究、犯罪必惩。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严明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抓好普法工作,让各族群众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使崇法向善、循法而为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问题,坚守宗教不得干预政治、干预政府事务的红线,决不允许任何人利用宗教干预行政、司法、教育、婚姻、计划生育,决不允许利用宗教妨碍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决不允许利用宗教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工作。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地方立法中发挥主导作用,依法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有效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重大人事任免权,支持保证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三)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深入开展政治协商、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社会协商、基层协商等多种协商,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 621 —(四)加强党的群团工作。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深化群团改革,切实保持和增强群团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最广泛地把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团结起来。 (五)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切实加强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的联络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推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外知识分子和新媒体从业人员统战工作。重视做好新疆外事工作,加强港澳台工作、侨务工作,扩大境外爱国统一战线。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