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中国现当代秘书工作
复习思考题(3题)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我国古代和现代秘书工作的分水岭? 2.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秘书工作有何特点? 3.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秘书工作有何影响? 案例分析(1则)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讨论后面的问题。 (一)陈布雷之死 1948年11月13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服过量安眠药自杀身亡,年58岁。 陈布雷是浙江慈溪人,1927年由蒋介石介绍加入国民党,从此长期随蒋左右,深得蒋的赏识信任。陈布雷历任浙江省教育厅长、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国民政府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是蒋介石的主要“笔杆子”。 陈布雷之死,据云原因有二:一是面对败局,他曾向蒋介石建议和共产党和谈,遭到蒋介石痛斥,蒋声言“和谈即投降”;二是在1948年11月8日国民党中央会议上,蒋介石说,“抗战要八年,剿匪也要八年”,陈布雷以为此言不妥,在整理蒋介石的讲话记录时,删去了此话,又遭蒋介石斥责。又据传,最使蒋介石恼火的是,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会议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1948年初,国民党情报部门把毛泽东的报告文本放到了蒋介石的办公桌上;蒋介石仔仔细细地看罢,正巧陈布雷进来,蒋介石无意中朝陈布雷说了一句:“你看人家的文章写得多好!”陈布雷脱口而出,顶了一句:“人家的文章是自己写的!”这一句话,深深刺痛了蒋介石的心。 1948年11月12日上午,陈布雷吩咐副官和秘书道:“让我安静些!”副官和秘书以为他要写重要文章,也就为他谢客。他真的闭门写作,只是所写的是他的遗书!翌日夜,他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药,离开了这个世界…… (材料来源:叶永烈《毛泽东与蒋介石》,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二)田家英之死 在毛泽东先后几个秘书中,田家英是一个既有突出才华又有深邃见解的人。1948年,老秘书胡乔木推荐田家英做新秘书,毛泽东便把26岁的田家英召来,口授一段意思让他写篇电文。田家英一挥而就,毛泽东很满意地结束了面试。 此后,田家英深得毛泽东信任,他除一直任主席秘书,还兼任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 1965年12月,毛泽东召集陈伯达、胡绳、田家英、艾思奇、关锋到杭州,研究为几部马列著作写序言的事,毛泽东在谈话中插了几句与会议议题无关的话:“戚本禹的文章很好,我看了三遍,缺点是没有点名。姚文元的文章也很好,对戏剧界、历史界、哲学界震动很大,缺点是没有打中要害。《海瑞罢官》的要害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彭德怀是海瑞,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田家英作为序言编写组正式成员和毛泽东秘书,在整理毛泽东的这个讲话时,删去了上面所引的那段话。尽管后来发表时恢复了毛泽东的原话,但关锋将这一事件向陈伯达、江青告了密。这件事被江青、陈伯达抓住不放,给田家英定了一条“篡改毛泽东著作”的罪名,横加迫害。1966年5月22日,就在“5.16通知”通过几天之后,田家英被宣布“停职反省”,并被限令搬出中南海。在巨大的精神打击下,年仅46岁的田家英选择了他的朋友们不希望他选择的道路——在中南海自己家中的图书室自尽!临死前田家英留下了振聋发聩的遗言:“相信党会把问题搞清楚,相信不会冤沉海底。” 毛泽东在去世前不久怀念起这位跟随了自己18年的秘书,曾带着沉重叹息说了一句“田家英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1980年,中共中央为田家英举行追悼会,评价他:“是一个诚实的人,正派的人,有革命骨气的人。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他很少随声附和,很少讲违心话……” (材料来源:逄先知《毛泽东与蒋介石》,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 撇开两人的政治背景,陈布雷和田家英作为两位著名秘书,有哪些共同之处? (2) 请用本书前面阐述的秘书学原理,分析两位著名秘书的得与失。 案例分析提示或参考答案 (1)主要共同点是:都是最高领导人秘书;都很有才能;都曾经得到最高领导人的信任;最后结局都是自杀…… (2)两位秘书的“得”很多(略)。 两位秘书共同的“失”是:在整理领导讲话记录材料时,自作主张删去了自己认为有错误的内容。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越权”,而越权是秘书之大忌。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