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秘书写作教程》

摘要: 绪 论 大哉,秘书写作!中华文明五千年,精神基因谁承传?秘书写作。 一、中国秘书写作三大浪潮 史书共认,五千年前,黄帝征战,一统华夏,史官苍颉辅佐。这就是说,第一个有名有姓的秘书、或者说我国秘书的祖师爷就 ...
文稿修改演播室

     三、诗歌语言

     诗歌语言是最有魅力的文学语言,正和具有单义性和平实性的公文语言形成相对两个极端,既有一般语言的本质属性,又有诗歌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所决定的特殊功能。

    1.诗歌语言是诗人情绪的物质化最重要的功能是抒情功能。 接近于描绘功能相对缩小的音乐。

    2.诗歌语言是一个有机的信息系统。一个字,一个符号, 放在诗歌中能够产生神奇效用。如“朱门酒肉臭”中的“朱门”, 在诗歌中成了统治阶级的代名词,其中有很多的含义,还有作者和读者的感受。

  3.诗歌语言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的审美价值,可以把玩。小说戏剧, 可以抛开语言,复述其故事而不走样,而诗歌离开语言就大大变质。 人们经常朗诵一二句好的古诗。

    4.对诗歌语言总的要求是表现个性的心理感受。具体有四个。

  一是多义性,既有表层义,又有深层义。

  常使用下列手法:

    象征 古代常用松梅雪竹,现代常用红旗、长城、阳光等。西方常用百合花、雄鹰等。传统的象征过于理性,形成僵化的套路。

  暗示 不直接描绘,间接用一种事物表现另一种事物。 如《中国的一条街》中的太阳和自行车的滚动,暗示着中国的前进。

  双关 主要是语义双关。如《葡萄园情歌》:

    在荫房,我俩往架上挂着葡萄/我心中既甜蜜又有些急迫/我说:既然熟了,为何又晾起来/你说:你不觉得,水份还多

    婉转  散文《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婉转轨劝朋友的文章。诗歌中也有很多使用婉转手法的。如杜甫的《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二是跳跃性,频率快,幅度大,超过任何文体语言。这就是因为表现心理快速活动的原因。

  诗歌语言可以不要任何介词、连词等中介质--关联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还可以逻辑混乱,任意交错。如时间和空间交错。如《背时的爱情》中诗人与古代的美人谈恋爱。

  三是可感性,要有色彩感、立体感和具体感(化抽象为具象)。  王维诗中有画。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

  立体感来自视点的不断变化,还来自于力度。即阳刚、气魄。

  具体感多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四是音乐性,既有内在情绪的律动,又有外在声音的回环(押韵、 节奏和声调)。

   诗歌语言犹如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中的细节,需要精心对待。

  最早的诗都可以唱,诗歌不分。原始民族的抒情诗,主要的性质是音乐。我国自六朝沈约写出《四声谱》以后,诗从诗歌中开始分化。但是,诗与音乐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唐诗有不少已被谱曲演唱。

    诗歌的音乐性的作用是对原始、粗硬、强烈的感情起一种节制作用,使之转化为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加深诗味,唤起读者的审美注意, 把一些实用的非诗的想法排开去。

  内在音乐性是内心情绪的律动,即高低起伏、长短快慢等。

    外在音乐性主要表现在声音的回环上,可以说是一种数的比例关系。主要有:

   押韵:使相关诗句末尾一个音节韵母相同或相似。 对待押韵应持开放的态度,尊重诗人的艺术追求;只要完美地传达出内在的情感,可有可无。 无韵诗可以其它手段显示音乐性,如诗行排列。

  首先要选韵。同类的韵形成韵部。现在通行的是十三辙,即十三类:中东、人辰、江阳、言前、发花、怀来、灰堆、遥条、油求、梭波、一七、姑苏、乜斜等。每个韵部发音部位、开口程度不同,音调音域也不一样。有的响度高, 昂扬、亢奋,如江阳、发花等。有的响度低,苦闷、沉重,如灰堆、一七等。 要因情选韵,因情变韵。

  其次是转韵。较长的诗,情绪流动变化,这就要在语音形式上体现出来。 如果一韵到底,易于给人单调、疲劳之感。转韵可以使文气一振。 如《春江花月夜》,四句一韵,流丽婉转,委婉缠绵。

  再次是押韵方式。主要有连句韵--每行都押、 隔句韵--古代就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要求、随韵--两句一换如信天游、 交韵--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韵、第二行和第三行押韵等。其它还有抱韵,第一行与第四行押

韵,第二行和第三行押韵。这是西方十四行诗的正宗韵格。

  声调:发音过程中音高和音长的变化。沈约《四声谱》最早研究这个问题。新诗只能注意而已。特别是在朗诵诗歌需要时。

  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是诗歌外在音乐性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在大自然和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有节奏。诗歌的节奏是事物的节奏和人的生理节奏--呼吸的调节及运动感觉的反映。诗歌节奏是音组和停顿的有规律的安排。在汉语中,一个字一般是一个音节,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构成一个音组, 每组后面有或长或短的停顿。古诗的节奏:五言“二、二、一”;七言“二、二、二、一”。诗的节奏:自由开放,独特创造;每行大致相当,变化中有规律。

   四、诗歌分行

    1.作用。诗歌分行是自“五四”以后引进的诗歌的最重要的外在特征。古诗没有分行的形式,只有断句的读法。而新诗又没有古代诗词的固定格律等音乐的规定,因此,引进分行排列,加强节奏感和旋律感以达到音乐性的效果。

  A、分行适应诗情,是其凝结和外化。随着诗情的流动、起伏、强弱,诗行便长短、疏密、整齐、参差。

  从表现诗人整体风格--基本感情上看:惠特曼表现着开国时期开拓豪放、自由浪漫的情感,因而他的诗行很长,犹如新大陆疆界的广阔苍茫。 马雅可夫斯基表现了十月革命时期的剧变雄劲,因而他的诗行呈现楼梯形,起伏大,参差不齐。

  B、诗行的组合不同于散文的上下文连接,更多地运用了省略、 跳跃,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能够产生新的结构意义。

  上下诗行并置时,产生新意,迸射出奇妙的火花。如“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产生了对比效果。

  C、分行把视觉上的间隔化为听觉上的间隔,更好地显示节奏。 这是在阅读中产生的效果。

    

                       

标题:

 

正文:

在阅读中视觉上的间隔化为听觉上的间隔

                采莲曲

朱湘

日落,

     微波,

     金丝闪动的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如果连在一起来读就无法显示出节奏来。

  D、分行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引起读者的审美注意, 自动用诗的心理来欣赏。

  2.要求:

  A、分行既要注意行的独立,又要注意行与行的有机性组合。 诗行有机组合的一个关键是自由而不留痕迹的跨行--一话话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诗行。这是为了使读者在听觉或视觉上造成短暂的停顿,从而调整自己的欣赏心理, 集中注意力去欣赏下一行--对最有价值的、最有光彩的语言起到强调作用。

  B、诗歌分行是发展变化的,应当有独创性。如传统的情绪图案, 变化为象形图案和会意图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2-5-31 11:06
  • 4
    粉丝
  • 34730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