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学习经典:郭崇毅的三篇上书

摘要: 郭崇毅第三篇上书:关于六安地区七县农业生产责任制情况的报告 (1979年11月26日)   10月中旬,省政协介绍江城、玛金同志和我到六安地区了解农业生产情况。从沿淮的冲积平原,到大别山区,直至巢湖之滨圩区,行 ...
文稿修改演播室


    四、什么条件适宜责任到户
    什么条件适宜责任到户?唯一的检验标准,就是看它是不是能够促进生产。凡是群众要求而又能够增加生产的地方,就应该实行这个办法。至于客观条件不适宜分户作业的规模较大的农、林、牧、副、渔生产单位和社队企业,当然应当根据具体条件采取责任到组或者专业队的方法。对具有特殊条件的,也可以大队或者公社作为核算单位来负责经营。但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必须实行责任制度,而且每一个具体的劳动岗位,都要落实到人。超奖减罚,不能含糊。这是按照生产力现有的不同水平办事的一种科学方法。要真正能够增产,就绝不能把以组或者以生产队为劳动单位说成是“大呼隆”;也不能把责任到户说成是为了“适应群众的觉悟程度”而采取的迁就办法。过去,我们把生产力水平弃之不顾,说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给生产造成过极大的破坏。这个惨痛的教训必须记取。
    责任到户应该订一些什么制度?肥西县去年秋天在包产到户时,并没有事先就订出一套完善的制度,而是在严重旱灾威胁下,仓促行事的。我认为,由于各个生产队的具体条件不同,订的制度就不可能千篇一律。领导机关只能根据党的路线、政策在总的方面提出几条原则,以防发生重大的偏向。肥西农民直至今还在留念1961年搞“责任田”时,实行的“五统一”等项办法。归根结底,农民是最有实践经验的,他们也最了解要订哪些制度,才有利于发展生产。只要真正实行民主种田,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的。责任到户之后,社员的收入是会大大增加的。对生产队的干部,也应该有奖有罚。凡是生产搞得好的,就该受到奖励;凡是人为地把生产搞垮了的,就应该受到惩罚。怎样规定这些制度,也只能由社员和干部自己去订。
    过去有一种错误做法,只要是“大呼隆”,就认为是社会主义,就断定它一定能够增产。结果,收不到粮食就在帐本子上加空头数字,大吹大擂。如果搞责任到户,首先就加你一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帽子,你生产搞上去了,也把你当做偷来似的,不愿表扬你,也不替你总结经验,只是拉着架子搜集你“两极分化”的材料,然后来找你算帐。至于真正是增了产还是减了产,对国家和人民是有益还是有害,要不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经营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因为不影响他每月拿的工资、粮票,所以他一概不加深究。这是我们过去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是前进还是倒退
    还有最吓人的一条,就是有些人一听到责任到户,就说:“你这是‘倒退’!”这句话对不对呢?当然不对。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在目前的条件下,责任到户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可以增加生产,这就是前进。不能因为劳动组合由几百户、几十户在一起上工,改为一户人在一起劳动,就叫“倒退”。在革命战争中,我们的队伍是由游击队发展成正规军的。但为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我们的正规军也不止一次地化整为零,进行游击战争。这叫不叫“倒退”?当然不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乘车翻越一座大山,为了盘旋而上,驾驶员往往转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把车子开向来的方向,坐车的不论贤愚,都知道车子还在前进。为什么在农业生产上就不明白这个道理?
    还有人听到农民要求责任到户,就叹气说:“群众觉悟低了,思想倒退了。”这也不符事实。在战争年代,革命还没有胜利,农民就愿意把自己最亲的人送去当兵,把自己收的最好的粮食拿出来支援部队。为什么革命胜利之后,多受了30年党的教育,反而觉悟低了呢?不是的。现在农民敢于反映真实情况,要求责任到户,是想自己增加收入,更是想为四个现代化多生产大量的农产品,造福子孙后代。这是在“解放思想”之后,思想进步的一种表现,决不能叫做“倒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五届二次人大会议上决定:“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农业上实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度”,这统统是沿着现实的道路,跨出勇往直前的步伐,并不是“倒退”!
    肥西县不过是一个110多万亩土地的县,人口也不过73万。在部分地区实行包产到户,一季就多收了8000多万斤麦子,这在发展生产、促进“四化”上,是一件大事。我希望大家作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以便领导上做出决策,以促进农业生产大幅度的上升。                          
                                                
                                                   (1979年8月16日于黄山岩音小筑)
  
    ① 此份报告是上书中央的第二份报告,于1979年9月1日寄送中共中央,11月22日载于安徽省社科院主办的《江淮论坛》(内部文稿)第3期; 1981年4月编入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编《包产到户资料选》第一册; 并于1986年12月获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授予“安徽省1987-1985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2-8-1 11:14
  • 4
    粉丝
  • 4176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关注迪恩网络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5562103797
EMAIL:3318850993@qq.com
地址:威海市创新创业大厦2702

关注迪恩网络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5562103797
EMAIL:3318850993@qq.com
地址:威海市创新创业大厦2702
热门评论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