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董必武与书

摘要: 爱  书 董必武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党内都尊称他“董老”。董老认为书是可以传世的。他常说:我读过的书,别人还可以读;如果把书弄脏了,就会影响别人阅读;如果把书弄破了,别人就没法读了。不爱惜书, ...
文稿修改演播室

爱  书

    董必武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党内都尊称他“董老”。
    董老认为书是可以传世的。他常说:我读过的书,别人还可以读;如果把书弄脏了,就会影响别人阅读;如果把书弄破了,别人就没法读了。不爱惜书,书如何传世?他还常说:爱惜书是尊重著书人的劳动,也是尊重成书过程中所有参加者的劳动。
    因此,董老非常爱护书籍。除骑马订的小册子外,董老在读现在的洋装书时总是双手捧着,决不会像读线装书那样卷起来单手握住。如果正在读这样的洋装书被打断了,他会先把看到的这一页折一个大角,然后再把书合上。他解释说:当你回头继续看书时,这样的折角会被压平;如果仅折一个小角,则不易平复,会伤书的。
    所有在董老身边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董老极少在书上勾画、圈点或批注。我说“极少”,是因为我只看到过两例。
    一例是董老学习俄语的课本,书中有红蓝铅笔画的横道道,两种不同的颜色是用来区分已掌握的或刚学会的单词的,还有个别单词的注释抄写在正文边上。
    董老去世后,为了征集文物,西柏坡革命纪念馆的馆长老白找到董老的夫人何连芝,何老给了白馆长许多东西,有书,有物。我从那堆书中发现了一本书,书名我不记得了,只记得书薄薄的,是一本理论书。董老在书的许多页面空白处密密麻麻地写着字,行间还有不少的圈点。因为白馆长急着要拿走,我没有来得及细看。这是在什么时候写的?当时是什么情况?写了些什么?我不知道。这就是我知道的董老在书上作批注的第二例。
    董老不仅决不会让书在他的手里弄脏或损坏,而且,即使是一本已经很残破了的书,只要经过了他的手,也会被修补、保护,从而焕然一新。记得“文化大革命”中,几乎没有文学书可以读。有一阵地下盛传:某领导说了,《基度山恩仇记》、《红字》、《简·爱》是好书。我听到这个信儿,就到处找同事、朋友借这些书。借书总是有期限的,每借到一本,我就先抓紧时间看,看完后就把书传给董老。这几部都是西方有关感情纠葛的小说,他过去也没有读过。记得《简·爱》一书,到我手上时不知已经过多少手,早已被“看”得很残破了,所有的书角都被磨圆了,封面也不知到哪儿去了,扉页“晋升”为封面也已不是近期的事了,因为它也快掉了。就这样的书,我看完后也传给了董老。过了几天,他看完了,把书还给了我。我一看,书被包上了书皮,原来快要掉下来的书页、被撕破了的书页,都已经粘好了,像是一本书了。
    董老爱书,但他从不把自己的书看作是个人的“私有财产”。我的一位同事是美术编辑。有一天,他问我能否向董老借一本魏碑字帖给他,他要学习学习。我知道董老十分喜爱字帖、拓片一类的,这是放在他的卧室书柜里的“宝贝”。这些字帖、拓片虽然无言,却陪伴董老度过了无数不眠之夜。我从来不敢为自己的好奇或者爱好向董老提这方面的要求,可是我想,美术编辑是懂艺术的,一定会爱惜书的。我试着向董老提出了,他很爽快地一口就答应下来。过了两天,董老叫我去,交给我一本字帖,说:“我比较了一下,这本好些。”他没有告诉我也没有问我还书的期限,更没有叮嘱要爱惜书一类的话。大约过了一个多月两个月,美编还了书。我下班后把书还给董老,他一手托着书,一手轻轻摩挲着,关切地问:“你的同事用完了?”他听到我肯定的答复后,欣慰地笑了。
    这就是董老对书的态度,他爱它们,愿意拥有它们,同时又乐意让它们为更多的人服务。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革命家和政治家,董老虽然爱书,但有时候为了大局的需要,他也会忍痛割爱。
    长征途中,有一个后来被人们称为特殊连队的家属连,队长是董老,何长工同志是该连的警卫队长,连队里还有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等老同志。那时行军很紧张,敌人追得紧,常常听得见敌人的枪声。有时连队刚刚撤离村庄,敌人就进了村。可是这几位老同志都有不少的书,组织上安排给他们行军骑的马都驮了书,老人们步行,连队行军速度自然受到一些影响。何长工觉得,书是个大包袱,要扔掉包袱才能走得快。何长工生性豪爽,那时也年轻,想法简单,决心好下:干脆把书烧了,既减轻了负担又不留给敌人。于是,就开会,下命令:“烧书!”董老了解到何长工的想法后,立即表示支持,其他几位老人家也表示不反对,可是徐老却坚决反对,说:“谁烧我的书,我就和他拼命!”何长工一听还要“拼命”,也火了:“坚决烧,非烧不可!”董老把何长工叫到一边,说:“你看这样好不好:我的书烧了,我的马可以驮一些徐老的书。另外,你去和警卫队的战士们商量一下,每个战士帮助徐老背几本书,行不行?”结果,一场针尖对麦芒的矛盾顷刻间烟消云散了。

书在心里

    看书是董老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手不释卷”在他这里不是夸张,而是真实的写照。他到北戴河疗养,坐在沙滩上,手杖是笔,脚下的沙就是纸,书在心里;他躺在床上,手指是笔,空气是纸,书还是在心里。
    董老的书多,看过的书也多。一般来说,他看过就不会忘记。董老到晚年,和他聊起三国、水浒、红楼中的人物、故事和情节时,他都知道,还常常纠正我记忆的错误。我很奇怪,他用什么时间看这种“闲书”呢?他告诉我,是他少年时读过的。董老小时候,家里穷,除了他父亲和叔叔这两位私塾先生用的书外,就没有其他的书了。要看书,只好借人家的,虽然人家每次只借一本书,每本还限定只借一晚。白天要上学,只有晚上才可以读这些书。借给他书的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也是他的同窗。董老因为家里穷,看书也点不起灯,如果要夜读,只能和他纺线的母亲共用一盏煤油灯,因为“母亲的纺织是为家计生存”而劳作。他还告诉我,“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嘛,他总是如期还书。前面提到的那些名著,包括三侠武义、七侠武义、小武义等武侠书,就是在那时候读的。说起童年的读书情景,他总流露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欢乐,因为他可以在书中畅游,饥饿、寒冷和昏暗远远地离他而去。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2-4-19 13:41
  • 4
    粉丝
  • 1201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