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防止报刊和公文差错的25种办法

摘要: 防止报纸差错,事关大局,事关报纸声誉,需要引起我们每一位记者、编辑的高度重视。只有每一位记者、编辑都清晰地懂得防止报纸差错的重大意义,“从我做起”,且把自己当作“最后一道把关者”,严于防范,做到“篇篇 ...
文稿修改演播室

第十五种办法,从交代不清的现象中发现毛病。

编辑在处理稿件时,只要多加思考,便能发现各种各样的疑点。《杭州市电信局电报电话交换量跃居全国第五位》一稿,说杭州市电信局在1985年加强通讯建设,取得明显效果,电报交换量和长途电话交换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均居第五位。此稿没有交待上年在全国居第几位的事。一了解,1984年是第四位,1985年倒退到第五位。此稿之所以没有交代背景,是写稿者故弄玄虚,用以藏短。我从交待不清处挑出了毛病。

第十六种办法,从语法结构中来发现语病,减少和消除语病。

编辑在处理稿件中,那种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宾语和谓语搭配不当等语病,时有所见。1996年4月25日,我在检查一篇稿样时,文内写道:“三航局的小黄喝了一口营业员递过的清茶”。试问:没有茶杯,怎么喝茶?修饰宾语的定语交代不清,表述不适当。我改为:“三航局的小黄接过营业员递过来的茶杯,喝了一口茶。”将动宾不当的语病改了过来。

第十七种办法,琢磨成语运用是否得当,从中发现毛病。

成语,是人们习用的固定词组,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收到“字惟求少,意则期多”的效果,且往往能增添新闻报道的文采。可是有些作者由于没有理解某个成语的确切含义,随便运用,结果,不仅达不到上述目的,而且会影响内容的准确表达。有篇题为《农民也兴递名片》的稿件写道:“现在村里好多人都印了名片,不是为了赶时髦,附庸风雅,而是发展业务的需要。”附庸风雅,系指旧时官僚、地主、商人等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且不说“附庸风雅”用在有关农民印名片一事上不贴切,单就其所含有的“装点门面”的意思而言,也和“赶时髦”的含义相近,用在这里似有叠床架屋之嫌。我在看大样时,把“附庸风雅”这句成语予以删节,文字反倒干脆利落了。

至于把成语“不假思索”、“独当一面”、“觥筹交错”分别写成“不加思索”、“独挡一面”、“筹觥交错”,那更是司空见惯的了。对此,要发现一处,订正一处,以免谬种流传。

第十八种办法,对某些过于前卫、过于新奇、过于特殊的文字以及有疑问的文字,要停住目光,加以思考,以利于从中发现毛病,加以订正。

第十九种办法,按照规范要求来挑剔毛病,订正错误。

一是按照法定计量单位的要求来检查稿件中存在的毛病。我在阅检大样中,这方面的毛病经常可以见到。我觉得,需要引起同志们注意的是:“厘米”容易错成“公分”,“100千瓦时”容易错成“100度”,“5000吨”茶叶容易错成“10万担”,“零下10摄氏度”容易错成“摄氏零下10度。”

二是按照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统一体例的要求来挑剔毛病。现在,这方面毛病也可以说是常见的。一次,我在阅检大样时,在两篇不到千字的稿件里,发现分别有14个和13个汉语数字没有写成阿拉伯数字。诸如把“60年代”、“6月”分别写成“六十年代”、“六月”。

还有其他方面的规范要求,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都不能苟简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省人大副主任”。还有文稿在直排时,英文字母要横倒。

第二十种办法,按照《简化字总表》检查稿件,看看有没有不规范的汉字。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为纠正社会上的用字混乱,便于群众使用规范的简化字,经国务院批准,在1986年10月15日的《人民日报》上重新发表了《简化字总表》。这一《简化字总表》,是我们办报人员检查有没有不规范汉字的依据。

第二十一种办法,看看标点符号是否用得准确。

按照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省报编校质量评比标准,两个错误标点符号作为一个错别字计算扣分。

我觉得,有几个标点符号用法需要特别注意。一是感叹号和问号不能并用在一个地方。如“算得了什么?!”应去掉一个问号。二是不该用顿号的地方不要用顿号,像七、八十吨,六、七百元,四、五十岁,这里的顿号都应略去。三是连接号的四种形式及其不同用法,这是在1996年6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1、占一个字位置,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例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还有,相关时间之间用连接号。如:鲁迅(1881~1936)……2、占两个字的长度的位置,用在相关的地点之间。如:“北京——广州”直达快车。3、占半个字的长度,如:B-128注射剂。4、浪纹,占一个字的长度。如:亩产葡萄1000公斤~1200公斤。四是省略号和“等”字不能并用,如:“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一批企业家”。这里,“等”字前面的省略号应去掉。

第二十二种办法,阅检大样时,手持一张当天的报纸,检点一下,递增的报纸编号和年月日是否准确,版次和星期几是否对头?

第二十三种办法,每年第一季度,特别是新年开头几天,在阅检稿样时总要增加一个检点年份的项目:是今年的,还是去年的?

第二十四种办法,符合语法修辞要求的句子,如碰到容易产生歧义的时候,为读者考虑,也宜作适当的修改。

1997年10月14日在阅检《公共关系报》第四版《公共沙龙》专版时(10月15日待用),《做一回“毛遂”》一文就有这个缺陷。第二自然段写道:“推荐自己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推荐自己,仅仅是一种说服手段,即使别人接受并肯定你的人格、技能和理想,从而获得成功的机会。”这里的“即”“使”两字是分开来用的,含两种意思:一,即,意为“就是”;二,使,意为“让”。如此行文,容易产生歧义;读者易把它理解为连词“即使”。就语法而言,是可以的,但读者读起来容易产生歧义,因此,从读者考虑,我把“即”改为“就是”。这样,“使”的含义仍然保留。

第二十五种办法,努力学习理论,通过提高理论水平来发现毛病。

一次,我在阅检《掌握商品生产的价格规律》一稿时,发现稿中有“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句,由于排校失误,把“必”字排成了“收”字,日班编辑把“收”改为“需”,这句话就变成“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需要劳动时间”。由于我曾脱产学习过70天的政治经济学,稍稍懂了一点这方面的知识。于是我把这句话改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么一改,消除了毛病,使之符合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努力学习理论,既是检查稿件特别是检查理论方面稿件的需要,又是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搞好本职工作的需要。

我干了40多年新闻工作。现在,我把自己的经验教训概括成一句话,和同仁们共勉:防止报纸差错之道,在于摸索、认识、掌握规律性的东西。

12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2-4-20 02:02
  • 4
    粉丝
  • 1860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