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写小说不能没有生动的细节

摘要:   细节是小说中描绘人物、故事、环境和表现主题的最小组成元素。在一定意义上说,小说就是用艺术语言具体描写出来的各种细节的系列和组合。有时一个新颖、别致的细节,会一下子打入读者的心底,它连同人物的全部血 ...
文稿修改演播室

  细节是小说中描绘人物、故事、环境和表现主题的最小组成元素。在一定意义上说,小说就是用艺术语言具体描写出来的各种细节的系列和组合。有时一个新颖、别致的细节,会一下子打入读者的心底,它连同人物的全部血肉永远留在记忆里。历来小说家都非常正视细节。他们把丰富、多样的细节作为坚实雄厚的生活积累和形象储备。沙汀曾发过“找故事容易,找零件难”的感慨,所谓“零件”,就是细节。

  概括起来说,细节描写可分两类:一类属于外宇宙,如对场面、环境、自然风貌、人物、肖像、日常生活方式等细节描写;一类属于内宇宙,如对人的感觉、意识、思想、感情、情绪、意志、性格等的细节描写。对于小说,无论上述哪一种细节描写,都具有同样的内容上的功能。然而,不同流派、不同形态的小说,对细节描写的出发点、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英国小说家罗贝尔·路易·斯蒂文森在1883年发表的《论现实主义》中写道:“与上一世纪相比,我们这个世纪的文学中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就是细节的引入。”现实主义小说要求如实地、准确地、乃至典型地提取和描写生活中的细节形象,这就与以往的古典主义的抽象性,浪漫主义的概括性形成对照。而在自然主义的文学作品中,细节描写往往是照相机那样的机械复制和不顾整体的琐屑细碎的罗列。有些现代小说则侧重于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展示,如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等就注重内宇宙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随着时代的更迭,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嬗变,人们的观念、思维习惯、审美意识的演进,在小说流派、小说形态的产生、发展的同时,细节描写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苏联当代著名作家特里丰诺夫说:“我总觉得,当代读者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丰富联想,你只要对他说一个词,其余的他马上就能想象出来。举一个再三引用过的文学例句:‘一个小戈比的硬币滚动着,它一边跳动,一边发出声响’,如果现在仍然这样描写,就会给人一种堆砌词藻的感觉了。聪明的读者会立刻自动联想到戈比在‘跳动’和‘发出响声’。因此完全不必浪费笔墨。”可见,死板地沿袭老办法的细节描写,是不符合当代读者的思维方式的。我们不妨举两个我国新近发表的小说中关于事物滚动写法的例子:

  石磨在地上滚了两圈,撞到另一只酒瓮上,在瓮壁上撞出一个大洞,高梁酒龇龇窜出来,父亲不去管它。父亲揭开瓮盖,闻到了罗汉大爷的血腥气。他想了罗汉大爷的血头和娘的血脸。罗汉大爷的脸和娘的脸在瓮里层出不穷。(莫言《红高梁》)

  (苹果滚到地上)它们用挤出的乳白色果汁愤怒地证明自己完全是上等货。(海波《铁床》)

  这里几乎没有具体描写石盘和苹果的滚动,而是略过外在细节,去写父亲的奇特感觉和心理活动,去写苹果(拟人化)的愤怒的“感情”,这就免去了读者能自动联想到的,而突出了读者不易联想到却能诱发读者去联想的细节。

  找出几个例句来印证,也许不见得有多大说服力,但至少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当今小说的细节描写越来越趋向心灵化了。王蒙认为:“由于电视对读者更富于立体感,视觉形象更动人,所以现在欧美等国的文学手段不大注重视觉细节的描写,原因是你把人物肖像写上三千字,写得再细致,不如一个电视镜头。小说的笔触应该向人的纵深,向人的精神世界的最深处发展,而哪些在电视上是不好表现的。”细节描写确应顾及已经变化了的现实生活,发挥小说独有的艺术优势,着力向人的内心世界深入和拓展。人的内宇宙是一个无限广阔的领域,这里有各种各样极其丰富、多彩、新鲜、微妙的心理细节值得作家去发掘和描写。应当指出的是,内宇宙和外宇宙不是截然分割、互不相犯的,揭示内宇宙的秘密离不开外宇宙的刺激、触动、诱发。因此,要关闭内宇宙的大门孤立地描写心理细节是困难的。即使意识流小说,也总有外物作为“跳板”,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提出质疑,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不正是通过外在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感情、性格的吗?然而,两者是不同的。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是站在外面来研究、揭示人物的内心的,而当今那些重视心态的小说则是站在人物内宇宙的里面来研究、揭示人物的内心的,虽然不免涉及外在的诱发细节,或外射到外在的形象细节。

  其实,当今小说细节描写的心灵化不仅表现在心态小说之中,而且常常表现在各种流派各种样式的小说之中,甚至还“侵入”到现实主义小说的模式之中。细节,已经不是单纯的客观事物本身面貌的准确摹写,它还是作家本人以及通过人物的心灵“塑造”出来的映象。鲁道夫·阿恩海姆在他的名著《艺术与视知觉》中指出:“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象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这段话完全适用于细节。小说中描写的细节,不应是客观感性材料的简单移位和机械复制,而应是特定人物在自己心灵世界中的一个再创造的独特形象。它因主观因素的注入而使生活现象发生变异、变形、变质、乃至变得面目全非。这种细节的主要特点就是感觉的、意象的。我们把斯蒂文森的说法移用并改变一下:与十九世纪小说相比,二十世纪小说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就是感觉化、意象化细节的大量引入。小小的细节,它的力量却足以抬起整个小说天地。

  生活中的细节是客观的,人的感觉是主观的,而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被把握。感觉是认知客观事物的第一渠道,通过这个渠道,生活中的形象细节才成为人的所有物。因此,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总离不开感觉。这样看来,似乎不存在感觉和非感觉的细节之分了。其实不然。因为作家在描写细节时,既可以采用静观的、客观的态度,也可以从特定的人物、特定的情景下的主观感觉出发。试比较以下的几个例子:

  盘在地下的菜花锦蛇冷不防受了惊吓,“嗖”地一下直立起来,它那八尺多长的身躯上覆盖着黄黑相间的鳞片,昂着长着一个“王”宇的小脑袋,“咝咝”地吐着黑色的信子。(徐孝鱼《蛇医》)

  正在他这样爬上去,刚要抓住个蓬荆棘好帮他往上跨一步的时候,树叶子里忽然有什么东西嗖嗖响了起来,他看见了一条蛇,像闪耀的电光似地颤动着,简直就像在他手底下。它立刻盘成了一团,摆出挑战的姿态,扁扁的头,张着的嘴巴,一条摆动得非常快的舌头,好像从口里喷出了一小股火焰似的。(欧文《闹鬼的房子》)

  老灰马倏地一蹿,就像突然被一个什么弹簧绷了出去一样。在蹿起的时候,马头突然用力一伸,缰绳从曹千里的手里滑脱了。曹千里完全没有弄清是出了什么事情,马一跃,又一跃,变成了三级跳运动员,曹千里一个踉跄几乎从马背上甩了下来。他身不由己地东摇西晃着随着马脱离了那风光如画的小瀑布下的山谷,马几乎是竖立地登上了一个陡坡,蹬掉了好几块石头,这时,曹千里才模模糊糊地意识到确平是听到了某种响动,“蛇!”他想,吃了一惊,耳膜上响起了两秒钟以前就听到了的籁籁的声音,“蛇?”他喊了出米,回首向下望去,什么也看不到,“蛇,”他肯定了……(王蒙《杂色》)


12下一页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4-11-8 10:12
  • 4
    粉丝
  • 1596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