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劳务经济发展报告评析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城乡经济互动效应的显著增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农民劳务收入大幅增长,已在农民总体收入结构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成为了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
文稿修改演播室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城乡经济互动效应的显著增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农民劳务收入大幅增长,已在农民总体收入结构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成为了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主渠道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着力点。从宁乡县的实际情况来看,劳务输出在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劳务经济在宁乡已逐步成为一个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一、宁乡农村劳务经济现状
  
  宁乡县有人口130多万,劳动力74。69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65万。每年新增劳动力2万余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4000多人。2003年,宁乡外出务工人员有23。7万余人,按人平每年5000元计算劳务收入,全县创造劳务收入近12亿元,相当于财税收入的3倍多。
  
  地域分布上,它乡县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海南等沿海地区,占到了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53%;其它主要流向北京、江苏、广西、四川等省市,占10。1%;在县外省内的务工人员占23。1%,县内占13。5%,同时,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陕西、新疆等地也有该县的务工人员。行业分布上,绝大多数人从事二、三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服务业等,占务工人员总人数的80%以上。2000—2003年,宁乡县劳务总收入超过40亿元。
  
 
  二、劳务经济对拉动农民收入增长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1、直接效应:迅速增加了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从现阶段农民收入构成来看,农民向外提供劳务获取的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构成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四年来宁乡县劳务总收入不40亿元,家民工资历性收入占到农民可支配收入的30%,成为农村经济重要的收入来源,在少数乡镇,劳务输出和种养业、乡镇企业已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特别是在一些相对贫困的乡村,劳务经济是作为占绝对优势的主导产业而存在,劳务收入居于家庭经营收入的首位。以青山桥乡为例,2003年该乡外出务工人员1。5万余人,主要在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全年创造劳务收入0。75亿元,相当于全乡财税收入的5倍,接近于当年全乡的农业生产总值。可见,劳务经济给广大农民带来的最明显、最积极的效应就是迅速增加了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
 
  2、间接效应:一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农业家庭中,由于一部分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必然就会要对其家庭内部的劳动力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留下来从事家庭劳动生产的劳动力的工作效率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增加了人均收入。二是成为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在动力。不少劳务人员沿着“输出、成长、积累、创业”的道路阔步向前,实现了由打工仔到创业者再到老板族的飞跃,劳务经济的链条日渐拉长,形成了输出与回流的共振效应。“回流”型企业壮大了农村二、三产业,给单一而低效的农业主导型经济结构以有力的“冲击”。同时,外出务工人员腾出来的土地,拓展了土地规模经营的空间,促进了土地流转,为专业种养大户、特色产业基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
 
  历经乡东河村一组村民王进军,1964年出生,高中文化,1983年开始到广东打工,在广东他曾从事各种行业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也学习了特区的先进管理方法。1995年,他回宁乡与人合伙创办了长宏家私厂。摸爬滚打几年后,于1997年独自创办了国泰家私厂,今年又扩建了厂房,更新了设备,扩大了规模。现在家私厂年产值近百万元。这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本土劳动力增加了就业机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地流转。
 
  3、社会效应:一是调节了收入分配差距。在一些农村,外出务工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农民稳定收入来源,对刺激农民收入增长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有助于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缩小,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局部扩大化的趋势。二是促进了农村社会转型。农村务工潮的兴起,使广大农民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接触现代文明,他们在市场闯荡中受到磨炼,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有利于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有利于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有利于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三是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作为“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九亿农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是关系到国家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问题,并已上升到了全局性、政治性的高度。因此,通过拓宽就业层面,加大劳务输出来带动农民增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三、现阶段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陈旧。长期以来,粮食生产一直是宁乡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固守田园的农本思想已根深蒂固,思想守旧,接受新观念、新知识慢,有些农民怕改变生活习惯,怕打破宁静的生活,始终离不开暖巢,离不开土地。同时,有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干部始终没有把劳务经济当作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来给予重视,没有把劳务收入当作农村经济的重要资源来开发,而是把农民外出务工当作纯粹的市场行为,不去引导扶持,任其自生自长。
 
  2、劳务技术含量低。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长期以来广大农民除粮食生产以外的劳动技能低下,以从事简单的生产性劳务为主,胜任不了技术性较高的特殊性劳务。因此,该县外出劳动力大多集中中建筑业、服务业以及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业等产业,基本上靠出卖体力获取就业机会。农民受教育的总体水平不高,科学文化素质明显偏低,小学文化用半文盲程度的劳动力占劳力总量的40%,接受过专业培训、掌握专业技能的只有25%,这就直接造成了该县农村外出打工人员从事劳动密集型劳务的比重大,技术密集型劳务的比重小;在服务性劳务中,从事生活性服务的人较多,而从事生产性服务的人较少,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方面的多,而从事对农村工农业产品的采购、贩运、销售等生产性服务的过少的现状。
 
  3、劳动力要素市场发展滞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人为地分割了劳动力要素市场。国家在就业的计划、管理和指导上只考虑了城市,对劳动力要素市场的组织与管理也仅限于停滞状态。从总体上看,宁乡县有组织地外出打工的比重还很小,主要还是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2003年,在农村外出劳务者中,亲友介绍外出劳务的占44%,自发外出劳务的占43。4%,有组织外出劳务的仅占12。6%。
 
  4、劳务保障体系功能偏弱。农民愈来愈强的外出打工欲望是发展劳务经济的积极因素,但如果农民自身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或受到损伤,势必打消农民外出的热情,在调查中了解到,一是工资无保障。有些用人单位故意长期拖欠、克扣打工人员工资,不按期发放,有的农民辛苦一年,分文未得。二是缺少必要的生产安全保障。如一些在建筑、采掘等单位打工的民工,不能及时得到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及保护用品,使民工生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三是子女就学无保障。一些常年在外地务工的农民,其子女上学非常困难,需要交一些赞助费或高价学费才能入学,一些交不起高价学费的民工子女被迫辍学,农民对此反响很大。
 
  此外,广大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还派生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一是出现了局部较为严重的田土抛荒现象。二是农村公益事业如农田水利、公路建设等工作开展起来十分困难。三是大量育龄妇女外出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四是子女教育和老人赡养等社会问题日渐突出。
 
 
  三、现阶段制约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因
 
  1、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直接导致农民就业空间狭窄和区域自我消化能力无法提升。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劳动力供给大量过剩,人口就业压力就相当大。从目前宁乡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是农村工业化水平低,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乡镇企业发展乏力,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日趋衰弱,农民就业空间狭窄;二是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尤其是宁乡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小城镇建设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而与长沙的发展又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联接城乡经济发展的功能不够完善,县城的聚集和辐射功能不强,从而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
  
  2、劳务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结构的依赖性导致农村劳动力无法实现最充分的价值体现。从社会生产力的角度来看,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发展结构决定产业的规模和结构以及所需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劳务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即社会劳务需求的总量和结构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从社会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社会经济制度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和劳动力资源配置使用的基本原则。长期以来,在优先发展城市工业化的战略下,逐步形成了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增收的城乡差别。在社会劳动力使用方面,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已经形成了城市劳动力就业优势地位,农村劳动力不能与城市劳动力平等分享新增的就业岗位。农村劳动力只能以“编外”人的身份,从事多数城市劳动力不愿干的苦、脏、累、险的工作。由于农民就业难度大,近几年甚至一度出现了外出打工人员回流的现象。
 
 
  五、加快宁乡劳务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1、确立劳务经济为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思路。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的调整始终是一项繁重的任务。而发展劳务经济,既是实现调整的具体体现,又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主要载体。因此,政府应切实重视劳务经济的发展,反劳务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战略范畴,要像抓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一样,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和转移,而不能把劳务输出视为农民自己的事;要像抓农业结构调整一样,千方百计地组织劳务输出,实现农民增收的新突破。
 
  2、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土地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既不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农民的手脚,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中兼业现象比较普遍。但是,土地又在一定程度上被农民视为最后的生活保障,不愿意轻易放弃。针对这种现状,应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形式,鼓励企业和大户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前提下,通过农业开发、置换、兼并、收购、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加快土地的规模经营,促使一部分有转移意愿的剩余劳动力向非家产业转移。
 
  3、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一是要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建立专门的培训基地,促进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劳务输出三方面工作的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三位一体的培训输出模式。二是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民办职业教育产业。目前宁乡县有民办职业教育学校21所,固定资产1。5亿元,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专业教师600多名,已为该县培育了以电子电脑、机械制造、家电维修、汽车驾驶等26个专业的专业技工3万多人。要在现有发展规模和水平的基础上,将职业教育的质量做高,将品牌做响,最终实现民办职业教育产业的做做强,让传统型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进一步提高农民外出务工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4、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要充分利用宁乡粮食大县和牲猪大县的传统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围绕百万亩粮、百万头猪、千万羽鸡、富硒茶、**材等主导和特色产业,提升和壮大盛湘米业,加加酱油、温氏禽畜、为山茶叶、长城肠衣、瑞华种业、大北家饲料、永华制革等八大龙头企业。联结好湖南谊信集团、岳阳正虹集团和长沙红星大市场等销售平台,拓宽畜禽产品销售渠道。扶植壮大 健乳业、千壶客酒业、欣兴粉丝、乐口福素食加工等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5、大力培育劳务中介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劳动力资源方面的基础作用,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开拓就业问路。一是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组织。坚持标准、严格审批、加强管理、规范动作,对具备条件的职业介绍中介机构发放《职业介绍许可证》;依托职业学校的就业推荐网络,充分挖掘其潜力,培育中介市场;充分发挥民间人员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在劳务输出中发挥联系纽带作用,逐步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在内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二是要从再就业经费中安排部分资金,奖励在劳务输出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三是要完善和规范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建立一整套促进富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市场组织体系以及调控和保障就业者权益的法规和制度体系,健全劳动力市场规则,严厉打击非法中介和各种欺诈行为,使外出务工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保护。
 
  6、积极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要大力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扶持优秀的外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各相关部门要在手续办理上给予方便,税费上给予优惠,法律上给予保护,积极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大力宣传回乡创业典型,发挥先进的辐射带动作用。县委、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到务工人员集中的地方经常走访交流,通过联谊会、座谈会、汇报会等形式,积极宣传、推介家乡,加强劳务经济信息交流。
 
  7、着力打造特色劳务品牌。根据沿海用人的特点,引导和鼓励职业技术学校常年开设电脑、汽车驾驶、家电维修、焊工、车工、厨师等专业,进行系统培训,在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上下功夫,形成一支多层面、多工种、高质量、高水平的劳务输出大军,逐步打造出类似安徽无为保姆、湖南攸县出租车司机的特色劳务品牌。
 
  
  评析:
 
  这是一篇典型的、完整的调查报告。从选题看,抓住了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农民出路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农村劳务经济对整个农村、农业、农民状况改变的影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从手法上看,着重分析解剖一个县的状况、效应、差距、前景和对策,揭示了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收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从结构看,注重了调查报告的整体布局,详略得当,喜忧皆报,利弊并举,建议和对策中肯可行;从文字看,观点鲜明,语言朴实,做到了用数据和典型事例说话,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总之,这篇调查报告不失为一篇范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2-4-25 22:07
  • 4
    粉丝
  • 762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