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我老秘网市农村的调查与思考评析

摘要:  农业科技投入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的主动力和力量源泉,是促进农民增收保证农业再上台阶的物质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当前情况下,农户对农业科技投 ...
文稿修改演播室
 农业科技投入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的主动力和力量源泉,是促进农民增收保证农业再上台阶的物质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当前情况下,农户对农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不高,缺乏科技投入的动力、活力和压力。如何从政策体制上保护和增强农户对农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这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科技兴农,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最近,笔者就这一问题,在临湘市作了一番认真的调查,本文就调查情况,试从政策体制上作一些分析,以期找到现行政策制约农户对农业科技投入积极性的“撞击点”,探讨增强农户对农业科技投入积极性的政策契机。
  
  
  一、现阶段农户对农业科技投入的状况及特点
 
  根据这次覆盖全市420个农户、114个村民小组、17个乡(镇、场)以及科委、农口部门、农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保险公司的调查,可以看到,现阶段农户对农业科技投入意识较差,投入积极性不高,缺乏能动性,由此,农业科技含量低,农业适用新技术覆盖率为50%,农业科技成果贡献率仅占30%。从农业科技应用来看,机耕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15%,机播面积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机收面积仅占1%。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的良种普及率为70%。不仅如此,现阶段农户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也不够合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农户重视物化型硬技术投入,而轻知识型技术的投入。由于物化型技术见效直接,风险较小,易于掌握,所以农户比较偏重这类技术的投入,习惯买几斤良种,买几包化肥,买几件农机具等,而对农业新技术、新工艺的轻投入比较冷漠。在使用农机、灌溉等方面付酬比较自然,为知识型技术服务付酬就感到反感,致使许多诸如配方施肥一类增产效果明显的适用技术多年不能大面推广,农技人员为了搞试验,不得一为试点村、户带来优质化肥,以此作为试验的诱饵和条件。
 
  2、农户偏重简单、单项农业技术投入,而对多项组合配套技术投入兴趣不浓。农户习惯于采用农业新品种、地膜覆盖技术、简单的栽培技术,而测土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和产品贮藏、加工、保鲜等劳动密集的替代土地资源技术投入少。尤其是把这些复杂技术组合配套投入少。源潭镇是临湘的“产粮第一镇”,水稻良种普及率达85%以上,但采用测土施肥技术、节水灌溉等多项配套技术的农户仅占总农户的15%。
 
  3、分户分散投入多,联户集中投入少。农业科技缺乏科技联户集中投入意识,以分户分散投入为主,星星点点,没有形成基地和区域。据调查统计,被调查的420个农户中,联户集中投入的仅占农户的8。3%,20%以上的农户五谷杂粮都各种一点,鸡、鸭、鹅、兔都养一点,农村经济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缺乏规模效益。
 
  4、注重生产型技术投入,对资源开发型技术投入重视不够。调查的农户中,他们一般注重生产性技术投入,而对如何利用光、热、水、肥和“四荒”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力的立体开发种植技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栽培技术,提高作物品质和肥料利用率的施肥技术不愿投入。以丘岗地开发为例,临湘市共有丘岗地40多万亩,但由于丘岗资源开发投入多,技术难度大,见效慢,因而大部分农户不愿投入。全市尚有80%的丘岗地待开发。
 
  5、农业科技投入结构单一。农户过分偏重于粮、棉、油等大宗经济作物的科技投入,而对那些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畜牧、水产养殖、果品、蔬菜、茶叶以及各种创汇农业技术项目投入重视不够。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全市科技投入指标,种植业占71。6%,养殖业占18。2%,其它仅占10。2%。再从农业各部门内部结构看,种植业以粮、棉、油为主,用材林占有林面积的70。1%;水产业以鱼为主,鲜鱼占85%;畜牧业以生猪为主,生猪占90%以上。同时,科技含量不高,常规性品种多,名优新特高效品种少。
 
 
  二、制约农户对农业科技投入的政策因素
 
  政策是利益关系的规定和体现,是农户投资行为的导向因素。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导致农户对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的政策性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不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实施后凤农户为基础的生产经营体制业已形成,这种生产经营体制,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但从调查情况看也不完善;一是土地承包平均化,制约着农户对技术的需求意愿。这种超小型的土地均包制,土地经营规模狭小分散,成为农业科技投入的绝对限制。如某些生产手段的不可分割性导致小规模上使用所产生的不经济,使用权经营者缺乏应用的动力。二是土地使用上地块分散,极易使农户追求短期利益。降低了改良土地、引进新技术以增产增收的驱动力。农户几乎只需凭借畜力耕作和手工劳动,便能完成农活,只需凭借旧式的种养技术维持现有的简单再生产。因此,农户对新型农用机械和新技术没有迫切需求感。从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到,目前,临湘农村旧式生产工具占据农业生产技术市场的80%以上。土地相对集中速度滞后,导致农村隐形失业率很高,务农农户70%的时间无事可干。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收入,以小规模经营土地的农户选择了“工兼农”、“商兼农”等兼业行为,种田成为“搭作”。他们不认真种田,又不放弃土地,多利用工休时间或集中短时间突击应付田间生产,能收多少算多少,靠掠夺地力搞生产,从而成为农业科技投入的一大“瓶颈”。调查的420个农户中,家忙从家、农闲从工、从商等非农产业的有401户,农户兼业率达95。5%,纯农户仅占4。5%。
 
  2、农副产品价格政策不合理,农业科技投资回报率低。农户采用新技术一般来说受两个方面影响:一是采用技术的成本。二是采用技术的预期收入。从理论上讲,当采用新技术的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由这种新技术就会被农户选择和接受。但事实上,采用新技术的边际成本往往等于甚至大于边际收益,农业机会成本偏高,农业科技投资回报率低。这种不合理
的农副产品价格政策特别是优质农产品价格政策必然减弱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欲望。优质农产品价格与常规农产品价格档次拉开不大。优质农产品的价格、收益对农户缺乏科技进步的牵引力。今年,国家虽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但农资价格上涨,农业生产费用上升过快过猛,农业机械和高新技术的费用或价格过高,生产成本、技术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同时,农户担心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市场价格不稳,从而抑制农户对农业科技投入。
 
  3、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体制不配套。由于县级机构改革和涉农部门转体,农技“三权”(人事权、财权、物权)下放,基层农技部门受到致命打击,农技推广体系出现第二次“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对农技推广站实行断奶或部分断奶,减少或停拨推广事业费或拨改贷,使农业技术人才、必备办公条件推广经费大流失、大出血。伴随而来的是,农技推广功能锐减,农技服务严重滞后。
 
  4、农业科技融资政策存在缺陷。一是融资渠道单一。农业科技投入不但需要有偿的银行贷款,也需要无偿的、低息的社会保障资金。但是,目前财政部门的农业科技风险基金、农业科技推广基金没有设立,农业科技资金只能靠金融部门支持,渠道单一。二是融资方式不灵活。据调查,农业贷款尤其是农业科技贷款农户因自有资金的限制,达不到规定的比例,难于获得信贷的支持。同时,由于农业科技贷款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基层行、社一般不愿发放贷款,即使发放,也一律实行担保、抵押制度。三是融资期限偏短。农业科技开发资金投入周期长、见效慢,但基层行、社忽视了这一特性,“贷短不贷长”,融资期限偏短。第四,贷款利率太高。一般说来,农业投入的收益率低于工商企业投入收益率,但目前农业贷款利率却比工商贷款利率高。
 
  5、农业科技投入的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农业作为弱质产业,承担着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尤其是科技投入,风险系数更大。农业保险作为我国农村保障的主要部分,不仅起步晚(1982年恢复),而且发展速度和规模也远不及其它险种。农业保障是高风险业务,分布广,收费低,收益少,赔付率高,近年来已大幅度萎缩。目前,农业保险特别是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保障险种单一,承保面窄。从调查的情况看,临湘市农业保险承保率在总体上还不到应承保面的3%,粮食作物的承保率为0。0006%,棉花0。004%,大牲畜1。1%,水产养殖4%。可见,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主要因素,还远远没有发挥它转嫁农业生产和经营风险作用。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2-4-25 22:08
  • 4
    粉丝
  • 1199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