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福州市历代名人家风家训集锦

摘要: 一、爱国篇(人物:林则徐、林宾日、梁章钜、梁天池、梁赞图、甘国宝、林觉民)7人  二、勤廉篇(人物:张伯行、王仁堪、萨镇冰、林鸿年)4人  三、革新篇(人物:严复、严倬云、沈葆桢、沈廷枫、陈岱孙、陈襄、 ...
文稿修改演播室


  (二)【梁章钜家风家训】

  人物简介: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一字茝林,号茞邻,晚号退庵,祖籍长乐江田,生于福州,世代书香家庭。故居现黄巷36号。清代中兴名臣,诗人,文学家,曾任江苏、广西巡抚。梁章钜与林则徐志同道合,一起赈水灾,一同禁鸦片,有力地配合林则徐在广东的禁毒行动。他第一个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为首务”。梁章钜把流传在全国各地的对联搜集整理,写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楹联专著。五十余年著作不辍,是清督抚大臣中著述最多者。

  1、祖父梁天池述志联:“甘守清贫,力行克己;厌观流俗,奋勉修身。”

  2、先资政公最喜述之:“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谓章钜曰:“此是经训,非仅楹联而已。”

  3、祖父梁天池:“敏则有功公则说;淡而不厌简而文。”此两语学古服官,淑身涉世皆宜,亦可当座佑铭也。

  4、先伯父书一联云:“欲知世味须尝胆;不识人情只看花。”汝伯父所书,乃涉世良方。

  5、父亲梁赞图赠子联(公亦书一联云):“非关因果方为善;岂计功名始读书。”“我所书,乃自修要旨也,终身用之不尽矣。”

  6、梁章钜自署书室曰“四勿斋”,“无益之念勿起,无益之事勿为,无益之言勿说,无益之物勿食”。

  7、“雨泽过润,万物之灾也,恩宠过礼,臣妾之灾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释义:凡事不可过,物极必反。对子女不能溺爱,否则适得其反。

  8、“一夫不耕,必受其饥;一妇不织,必受其寒”。

  9、“勤可以远淫僻,可以致寿考”。

  10、“骨肉难构,同室操戈,天必两异,从无独全之理。”告诫儿孙要团结,家庭败落首先是内部分裂。

  11、梁章钜题荆州署厅联:“政惟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

  释义:上联基于“民本”思想,要求居官治政,惟一追求的就是能够使“民便”,使百姓安居乐业。下联言襟怀坦白,光明磊落,才会像司马光所说那样“末尝有不可对人言者”。

  12、梁章钜《退庵随笔·官常》中写道:“变民风易,变士风难;变士风易,变仕风难。仕风变则天下自治。”阐明了民风、士(绅)风与官风的关系,可谓社会风气的箴言。

  13、《归田琐记·清客十字令》:“一笔好字不错;二等才情不露;三斤酒量不吐;四季衣服不当;五子围棋不悔;六出昆曲不推;七字歪诗不迟;八字马吊不查;九品头衔不选;十分和气不俗。”

  14、梁章钜题浦城新居中堂联:“历宦海两朝身,万顷惊涛仗忠信;借他乡一廛地,卅年此屋亦辛勤。”(韩诗:“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又云;“安土而能敦,因寄所托;择邻焉得智,且住为佳。”(源自:《福州古今楹联集粹》318页)

  15、梁章钜题池上草堂联:“地价不妨多,明月清风本无价;物情何足较,近水遥山皆有情。”故居草堂联云:“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中堂联:“安土而能敦,因寄所托;择邻焉得智,且住焉佳。”(源自:《福州古今楹联集粹》313、322页)

  16、梁章钜自题联:“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17、书室中一联云:“平地起楼台,流寓依然吾土美;著书多岁月,退思未报主恩深。”

  18、《退庵随笔·家诫》:“粗足衣食,便思及人,此等想头,便是圣贤根器。”“治家者最忌者奢。”“居家之妙在一忍字,而治家之旨在一勤字”。“鄙啬之极,必生奢勇。”释义:卑鄙和吝啬发展到极点时,定会因私利而胆大妄为。梁章钜教育子弟的道理,多来自前人治家训子之言之事,融已之意,以平实朴素之语,发自肺腑,汇编成《家诫》一书。

  19、梁章钜:“劝子勿为官所腐,知君欲以诗相磨。”

  20、梁章钜题淮海监司厅事:“到此真成以政学,相逢但愿由中行。”

  21、梁章钜赠兰诸师联:“戒之在色,戒之在斗,戒之在得;职思其居,职思其内,职思其怙(依靠,仗恃)。”(源自:《福州古今楹联集粹》316页)

  22、梁章钜贺耦庚中丞:“行不得则反求诸已,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源自:《福州古今楹联集粹》316页)

  23、梁章钜赠黄佑原比部:“虚已受人,彼其之子,殊异乎族;实事求是,夫惟大雅,卓而不群。”(源自:《福州古今楹联集粹》318页)

  24、梁章钜撰枫岭联:“远看疑诗,近看似画,及至身到其间,又觉诗画都无着手处;善人敬神,恶人畏鬼,究竟皆非异物,须知神鬼出在自心头。”(源自:《福州古今楹联集粹》326页)

  25、王淑兰贺梁章钜七十寿联:“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傍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富如诗集,略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生动地概述了梁章钜一生的著述和功业。(源自:《福州古今楹联集粹》236页)

  26、林则徐赠梁章钜联:“曾从二千石起家,衣钵新传贤子弟;难得八十翁就养,湖山旧识老诗人。”(源自:《福州古今楹联集粹》330页)

  27、阮云台赠梁章钜联:“难进易退,易事难悦;先劳后禄,后乐先忧。”。

  28、林则徐挽梁章钜夫人联:“相夫四十载辛勤,出处同心,昼锦归来犹并辔;济世俱万千缗功德,炽昌启后,夜台化去合升天。”(源自:《福州古今楹联集粹》271页)

  (三)【甘国宝家风家训】

  人物简介:甘国宝,字继赵,号和庵,祖籍古田县二十二都,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6月7日生于屏南县甘棠乡小梨洋村。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迁居古田县长岭村。雍正四年(1726年),复迁福州文儒坊51号。父亲甘享贵为武师,精通武艺。甘国宝自幼聪颖好学,练就一身武艺,尤擅射箭。13岁读完四书五经,14岁参加文童考试名列前茅。19岁中武举,24岁殿试二甲八名武进士,25岁进京会试第三名,选授三品侍卫。历任海南、甘肃、青海、贵州、云南、山东、浙江、江苏、台湾、福建等地,游击、参将、副将、总兵,直至广东提督、福建水师提督、福建陆路提督兼闽阅操大臣,诰授荣禄大夫,官居一品。1776年病逝。

  1、甘氏祖训:

  讲明孝悌 力读勤耕 和睦宗党 崇尚俭勤 敬长慈幼 恤寡矜孤

  戒争息讼 扶弱抑强 敬修礼让 亲近善良 宣讲法律 晓示顽愚

  务安本业 赶完钱粮 协驱婪匪 勿近官胥 议除索诈 助理公需

  教训子孙 排除衅仇 分别内外 谨慎交游 守望相助 丧葬相扶

  出入相友 疾病相持 患难相济 紧急相周 随时奋勉 莫蹈非为

  【译文】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努力读书,勤于耕种;宗族乡党和睦相处;推崇倡导俭朴生活,勤快持家;敬重长辈,仁爱幼童;怜悯和救济鳏寡孤独;息事宁人,力戒争纷诉讼;辅助弱小,压制强暴。恭敬有礼,相互谦让;亲近善良,远离丑恶;宣讲法纪律令,启示顽劣愚钝;务必安居乐业;按时交纳国家征收的赋税;同心协力驱逐贪婪的匪徒;不要刻意接近官吏;议除勒索敲诈;帮助料理公共需求。时刻注重对子孙后代的教育;排除滋事寻仇;分别内外;谨慎结交朋友;对来犯或意外的灾祸,要互相警戒,互相援助;丧葬诸事相互依靠;不管在外,还是在村里,彼此互助,和睦相处;疾苦病灾相互支持;逢灾遇难相互救济;危难急需相互洲际;随时随刻都要发奋努力;不可踏入违法和违道德之道。(来源:屏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甘国宝教育子女:“居官廉慎,尽心报国,勿坠家声。”

  3、1760年和1766年,甘国宝两度授为挂印台湾总兵。驱除倭寇,严守海疆,倡导礼仪,抑强扶弱,使“盗敛迹、民居无警,兵民安揖”,“兵安其伍,民安其业”。受到台湾百姓爱戴,箪食壶浆,夹道欢迎,送万民伞、万民旗。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题字“超凡入圣”。

  4、甘国宝对下属日:“防陆者不可处于家,防海者不可处于陆“。

  5、甘国宝居家时事亲至孝,亲缮问寝,父母未命退,不敢擅退,奉庶母如生母。兄弟友爱,情笃谊深。与人交往胸怀坦荡不设城府,平时乐善好施。他在京城担任侍卫时,常常将自己的俸禄济助同僚。国宝一生耿介,洁已奉公。弥留时,不留一钱。所谓“廪无余粟,库无余财”。《护国良将甘国宝》

  (四)【林觉民名言、家风家训】

  人物简介: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福州人。《与妻书》1300余字,成为两岸三地语文教科书。黄花岗72烈士中有福州籍23人,包括林尹民、林文、方声洞、陈可钧、冯超骧、刘元栋、刘六符、陈更新、陈与燊、郭大旺及9名连江籍拳师。由于国民党元老林森大力宣扬,林觉民及其《与妻书》才为后世之人知晓、崇敬。

  1、林觉民祖父林子修题故居小厅联:“学如上水行舟,不进即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源自:《福州古今楹联集粹》217页)

  2、1900年,林觉民在父亲的逼迫下参加科举考试,这位13岁的少年在考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后便扬长而去。

  3、“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与妻书》)。

  4、林觉民写给父亲林孝颖《禀父书》:“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5、“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死也瞑目”。

  二、勤政廉明篇

  (人物:张伯行、王仁堪、萨镇冰、林鸿年)

  (一)【张伯行家风名言】

  人物简介:张伯行(1652年—1725年)字孝先,号恕斋,著名理学家,河南仪封(今lk)人。1707年创办福州鳌峰书院,曾任江苏、福建巡抚,礼部尚书等职,历官二十余年,清廉刚直。其政绩在福建及江苏最为著名。学宗程、朱,及门受学者数千人。谥清恪。有“天下第一清官”之称。

  1、“夫有忘圣贤之学者,必身体而力行之。”(《三坊七巷》总第10期70页)

  2、张伯行亲撰《鳌峰书院记》:自己捐俸购屋建院,祀五子于前堂(正谊堂),建藏书楼于后楼;东建园亭、池榭、花卉、竹木;西建书舍120间。学士供廩饩衣服。藏、修、息、游,皆可为学。订立18条学规,希望入堂之士,皆猛省自强,学成有体有用之真儒。鳌峰书院: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福建巡抚张伯行创,为清代福建最早、最大而又最著名的书院。原系明巡抚邵捷春故宅,又购民房及尼庵拓而广之。其初招延儒士,日给廪饩,以讲明正学为务。

  3、林则徐盛赞张伯行:“手授诸生课程,并刻经传诸书,以资肄业,故鳌峰藏书称富,而吾闽人才百年来多所成就,咸颂其德不衰”。

  4、《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至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释义:受贿一丝布,一粒粮食,关系到我的声誉品德;受贿一厘金,一毫银,都是搜刮民众的血汗。纵容一分,人民少得到的赏赐却不只一分;贪得一文,我的人格便一文不值,谁说行贿馈送是所谓平常小事,实际上它破坏了廉洁的美德;如果说这不是不义之财,那么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呢?

  5、张伯行在福建巡抚任上,为拒绝送礼者,特地撰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张贴于居所及巡抚衙门。这篇檄文不胫而走,广为传诵,被视作为政清廉的“金绳铁矩”。全文仅56字,申述了关心百姓疾苦,注重个人名节,反对送礼行贿的主张。一丝一粒虽小,却牵涉我的名节;一厘一毫虽微,却都是民脂民膏。对百姓宽待一分,百姓所得就不止一分;向百姓索取一文,我的为人便一文不值。这体现了廉洁奉公的做人原则与道德操守。习近平《在河南省lk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引用张伯行《禁止馈送檄》的典故。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座谈会,同200余名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畅谈交流时,再次引用清代廉吏张伯行的廉政箴言,并语重心长告诫大家,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张伯行在福建当过巡抚,留下不少政绩;他创办了鳌峰书院,该书院培养了林则徐等名人。林则徐还写文章纪念他,赞扬他。福建人对张伯行应该多一些了解。(人民日报出版社《习近平用典》206页,《张伯行:清廉爱民办教育》)

  (资料)"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虽曰交际之常,于礼不废。试思仪文之具,此物何来?本都院既冰蘖(音聂)盟心,各司道亦激扬同志,务期苞苴(音居)永杜,庶几风化日隆。"(百度文库《张伯行》)

  (资料)[清]张伯行《正谊堂文集》:“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傥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

  释义:一根丝,一粒米,都关系到我的名誉节操;一厘钱,一毫争,都是民脂民膏。少收一分,老百姓受惠就不止一分;多取一文,我的为人就不值一文。谁说多吃多占是官吏交际难免的平常小事?要知道这样做实际上是在损害“清廉知耻”之德。如果你说这些钱物并非不义之财,那么请你说说它们是怎么得来的!

  6、张伯行在江苏办理科考作弊案,却被朝廷押京治罪。扬州百姓以水果疏菜相送,百姓们哭道:"公在任,止饮江南一杯水;今将去,无却子民一点心!(不要推脱百姓的一点心意)"。万不得已,张伯行才收下了一把菜。(《张伯行和他的“一”字情怀》)

  7、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张伯行以病为由请求退休。康熙不准:“张伯行操守清洁,立志不移,朕所深悉。江苏重地,正资料理,不得以衰病求罢。”(百度文库《张伯行》)

  8、《闽县乡土志》载:“张伯行,字孝先,仪封人。康熙乙丑进士。四十六年,抚闽。甫下车,即以表章道学,培植人才为先务。创鳌峰书院,建藏书楼,征士之秀者读书其中。于吏事尤剖决若神。闽中买贫女为婢,服劳役,有至无齿不嫁者。或鬻为尼,获倍价。伯行谕令赎归,或分俸代偿,严幼女为尼之禁。民感其义,俗遂革。时有“为民如慈母,训士若良师”之颂。自奉菲约,官吏化之。”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7-8-17 08:35
  • 4
    粉丝
  • 4993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