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调查研究与调查报告

摘要:  一、开展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何谓调查研究?调查,就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和掌握客观世界的各种情况;研究,则是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和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调查研究是一个自 ...
文稿修改演播室


二、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环节

  调查报告,是专门反映调查研究成果的一种特殊文体。按其性质,可分为政策性、学术性和事务性等;按调查对象的范畴,可分为农村、城市和全面调查等;按其内容形式,可分专题性、典型性和综合性等。调查报告的基本功能就是反映实践和指导实践。从调查活动的开展到调查报告撰写的基本环节来讲,一般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选题力求“准”。

  选题是调查研究的龙头,是事关方向性的问题。"题好一半文",选题如何关系到调查研究成功与否、调查报告质量的高低。一篇好的调查报告关键在于选题好,如果选题不好,即便花再大的力气,写作水平再高,也难以写出好的调查报告。因此,要写好调查报告,首先就要慧眼识珠选好题。具体来说,党政机关调查报告的选题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第一,需求性原则。只有销得出的产品才会实现价值,只有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调查报告也才有价值。需求性与调查报告的价值成正比,需求越大,价值就越大,反之价值就越小。党政机关调查报告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在选题上就应以满足领导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选题方向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一致性。要把握好选题的需求性,应做到 "三贴"、"三换"。"三贴",即贴近上头,围绕上级领导的思路和关注的重点选题;贴近下头,围绕现实生活的实际,特别是广大干群关心的热点、难点选题;贴近形势,围绕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选题。"三换",即一是换个人角度为领导角度选题。调研人员要 "不在其位,学谋其政",要把自己放到领导位子上,站在党委、政府的高度,以决策者的眼光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选取适合领导需求的调查报告的选题。二是换自选作文为主为命题作文为主。党政机关调查报告具有鲜明的服务性,而命题调研最贴近领导,成果最易转化,是服务决策的有效形式。所谓命题作文,"就是以领导的需求为导向,从党委、政府文件、领导言论、重要会议、工作部署、领导交办等方面研究、筛选出最能适应决策需求的课题。三是换微观角度为宏观角度选题。领导考虑的是宏观的、全局的重大问题,而不是局部的、一般性的问题。因此,调查报告的选题必须站在宏观的角度,研究那些事关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研究那些小中见大、平中见奇、见微知著的深层次问题,与领导思维同频共振,与领导所谋有效对接,增强选题的贴近度。

  第二,时效性原则。时效性是指选题的适时有效,它是影响调查报告价值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适时有效,即选题的及时而有价值,时机不早不迟,恰到好处,正是领导决策的聚焦点。选题早了不行,迟了不行。早了,领导尚未想到,远离于决策的"聚焦"之外,调研成果就难以引起领导的兴趣和重视;迟了,领导注意力就会他移,调研成果也就会成为"马后炮",失去了价值。"当其时,一字千金;违其时,一文不值。"这就像有的**材一样,适时采摘是个宝,过时就是一根草。因此,调研人员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超前性,紧紧围绕领导的所思、所想、所急选题,开展适度超前的调查研究,以快捷的效率,迅速摸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

  第三,创新性原则。文贵求新。一篇好的调查报告就要写出别人没有发现的新情况、新观点、新见解、新感受,给人耳目一新、不同凡响之感。调查报告要有新意,前提就要选题新。创新性课题分为首创式创新和拓展式创新两种情形。所谓首创式创新,就是别人没有而自己率先研究的课题。所谓拓展式创新,就是在别人调研成果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党政机关的调查研究区别于学术性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实战性,大量的选题往往是拓展式创新性课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办法。要把握好创新性原则。一要树立创新的意识。创新是调查报告的活力之源,必须把创新作为调查研究的首选来考虑,没有创新的课题不选,人云亦云的课题不谈。二要选准创新的角度。调研人员应善于发现和挖掘创新性课题。拓展式创新性课题的挖掘有三种途径:即顺向拓展,按照时间和事物发展的顺序挖掘和提炼出深层次的课题;逆向拓展,打破常规思维方式,反向思考问题,挖掘提炼出喜中见忧、忧中见喜的课题;多向拓展,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观察和研究问题,挖掘提炼出鲜明特色的课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俱无"的独具特色的调查报告。三要创造创新的条件。及时了解和掌握调查研究和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知道别人在调查研究什么,研究到了什么程度,有哪些新成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摸清"行情",选题才可能有新意,避免落入前人的窠臼,重复别人的劳动,做一些徒劳无功的事。

  2·调查力求"实"

  我们进行调研,无非是为了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找出并运用客观规律,解决前进中的实际问题。能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完全取决于我们调查研究中所收集和反映的情况,提出和回答的问题,提供的观点和材料,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关键是要详尽地占有第一手材料。为此应做到:

  第一,深入实地。江泽民同志1993年在全国政研室主任会上讲话时强调,"深入基层,去农村要到村到户,去工厂要到车间班组,亲自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提倡"零距离接触",贴近群众,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蹲点调查,解剖 "麻雀"。如同防汛抢险那样,必须 "靠近靠前"。

  第二,摸清实情。陈云同志说:"讲实事求是,先要把 ‘实事'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什么事情也搞不好。"又说:"看问题要全面,要看本质,不要只看局部,看现象"。调查研究要避免几种常见的毛病:一戒先入为主,坚持客观地看问题;二戒偏听偏信,坚持全面地看问题;三戒粗枝大叶,坚持细致地看问题;四戒浅尝辄止,坚持本质地看问题;五戒固步自封,坚持发展地看问题。要解决好目前常见的 "跟"、"陪"、"随"、"围"的问题。鼓励讲真话,报实情,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不要听成绩哈哈笑,听问题哇哇叫。防止赶风头,讲顺风话。要放下官架子,拜群众为师,不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让群众讲心里话,讲真实情况。

  第三,贴紧实际。有人提倡"反向求异",即在调研过程中,对初步获得的材料和形成的观点,敢于表示怀疑、提出异议或否定,运用反面论证的方法,多问几个为什么,来检验手中的材料到底可靠不可靠,自己的观点正确不正确,以减少片面性,避免失实和失误。

  3·分析力求"深。

  分析,就是综合分析研究。这一步也是决定调研成果大小和调查报告质量高低的关键。调研的目的不在于收集一大堆原始材料,而是通过材料,把事物内部本质的带规律性的东西挖掘出来,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同类事物的基本特征和共同规律。本质和规律经常又被现象包围着,表面上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靠人的思维去发现,通过分析研究去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对调查中获取的大量和复杂的材料进行梳理筛选、分析综合,经过反复的比较、鉴别、思考、提炼,由点到面,由事入理,从而小中见大,实中见虚,微观中见宏观,个别中见一般。应边调查、边思考、边讨论,调查之后再集中一些时间进行比较系统、深入、周密的分析研究,有时还需反复分析研究。调查是有时限的,思考是无止境的,要不停顿地思考。

  第一,要掌握分析的基本方法。陈云同志说过 "全面,比较,反复"。全面,就是要周到,分析掌握矛盾各方面的特点和联系,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比较,即鉴别,既从纵的方面比,又从横的方面比,异中见同,同中见异,使调查结论更准确;反复,就是不断消化、验证已有的认识,不能期求一次完成,需随实践发展反复多次,把问题搞准。

  第二,要明确分析的主要任务。分析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提炼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主题。北宋著名诗人黄山谷说:"文章最忌随人后"。所谓深刻思想,从直接感受讲,就是使人心动的思想,给人以启发的思想,大家想说而难以说出或没有说出的思想。概括为一点,深刻思想就是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反映事物发展方向的思想。具体一点,有如下几个方面:冲破传统观念的思想。前些年我们和财政局调查,提出"经济发展看效益,效益增长看利税,利税增长看入库",写入了市委的文件,现仍广泛引用解难释疑的思想。如姓公姓私问题的辨析,"不求所有、但求所得,不求其纯、但求其佳"。切中时弊的思想。如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是死路一条。揭示本质的思想。如什么是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国有企业为什么会出现 "穷庙富方丈"现象?预示趋势的思想。指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如费改税是方向。挖掘深刻的思想需注意,这个思想反映的是具有广泛意义的,是领导人和广大群众所关心的,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典型性。正如加里宁 (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说的那样:"你如果讲出了人们最关切的问题,即便你讲的很平常,也能引起强烈的反响,因为你拨动了社会绷得最紧的弦。"

  第三,要注意分析的几个问题。在实践中要注意四个正确对待:一是正确对待"书上说的",以防食书不化;二是正确对待 "众人说的",以防人云亦云;三是正确对待 "领导说的",以防唯上是从;四是正确对待"自己说的",以防固步自封。这四个正确对待,说到底就是要求我们学会独立思考。"我思故我在"。人只有因思想而高贵才是真正的高贵。谁鼓励人们用自己的脑子判断和思考,谁就是天生的贵族。人要想自由自在地生活,先要给思想一席之地。上天安在我们双肩上的这颗头颅,不是只当作标记的木桩,也不是供他人扭动的万向阀。它是我们的全部精神和意志的枢纽,是思想的至尊至贵的"庙堂"。

  4·架子力求“稳"。

  所谓架子,是指调查报告的总体设计。搭稳架子,我认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把握主题。主题要正确、新颖、鲜明、集中。主题正确,就是思想观点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所提的方针、政策、措施是正确的。新颖,就是要有新意,在自己的报告中发掘出别人尚未深入研究的东西。鲜明,就是对事物有明确的立场、观点、看法,使人一目了然。集中,就是内容凝炼,不分散。怎样提炼观点正确鲜明的主题,基本的操作程序有两种:一是 "先分后总",就是先将调查材料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列出分观点,然后根据这些分观点的内部联系加以抽象,找出主要矛盾,确定我们所要提出和回答的中心问题;二是"先总后分",通过概括总的思想,然后再根据总的思想理出分观点

第二,结构合理。结构就是骨架和脉络,基本的要求是眉目清楚,层次分明,不要杂乱无章,眉毛胡子一把抓。调查报告一般为 "三段式",开头、主体、结尾。主体部分,一般有纵式结构:按事物发生、发展过程或时间先后次序安排材料、阐明观点。横式结构:按问题的共同属性和事物的内在联系,分门别类,从几个方面阐述,"花开数朵,并列几枝"。纵横交叉:纵中有横,横中有纵,交叉递进。也可以"几不象",省去开头、结尾,列几个什么问题,开门见山,"下田割谷”。无论是按内容的内在联系,还是按事物的逻辑顺序,都要整体布局合理,有条有理,脉络分明。

5·选材力求""。

主题确定了,就要善于选择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把它表现得丰满有力。调查报告,不能靠空洞的说教使领导和群众接受自己的思想,而要靠事实本身的逻辑力量使领导和群众自然而然地接受。最有力的意见是用叙述事实发表的无形意见,因为它可以使人们觉得他们只是在接受事实,而不是在接受意见。收集材料要韩信将兵,多多益善;选择材料要精益求精,以一当十。怎样体现精?

第一,选择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点的典型材料。要善于筛选那些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典型事例、典型数字、典型语言。

  第二,选择与观点一致的典型材料。观点和材料,应当水乳相融,不应油水分离。观点要统领材料,而不能与所列材料无关;材料要论证观点,而不能游离于观点之外。

  第三,选择对比鲜明的典型材料。新与旧、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对比材料选择得好,就非常鲜明,富有说服力。

  选材还要注意三点:一是点和面的关系。既要有反映面的材料,又要有反映点的材料。面的材料有助于说明事物的面貌,使人得到总的印象;点的材料有助于说明事物的具体情况,加深对问题认识。点和面有机结合,才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调查报告不同于工作总结,一般应以点为主,以面为辅。二是详和略的关系。人们不熟悉的、急于了解的、意义很深的、生动感人的例子和典型应多写细写,闪光的细节不怕多费笔墨,一看就明白、一般性的说明应少写,尤其少写大话、空话、套话。三是人和物的关系。毛泽东同志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介绍一个单位的先进经验,不能只罗列一堆成绩,摆出一串数字,必须介绍这个单位的领导班子是怎么抓的,群众是怎么干的,根本经验是什么,就是说,要看到人的活动,人的精神面貌,人的典型言行。在材料的取舍上,不能见物不见人。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2-5-10 21:12
  • 4
    粉丝
  • 1673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