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辩证看 务实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电子版转载

摘要: 《辩证看 务实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连载①   共建共享促和谐   ——收入差距如何缩小   编者按   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辩证看务实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紧密 ...
文稿修改演播室


素质教育为何难落实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纠正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国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从那时起,素质教育就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理念。国家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先后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各地也大胆探索,创造出不少有益经验。

深度解读

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推行

1985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成为素质教育实践的思想源头。

19948,《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第一次正式在中央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

1999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大中小学都要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

20069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施行,素质教育进入依法实施阶段。

2010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立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

但总体来看,素质教育仍未真正破题,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面对愈演愈烈的学生负担重择校热等问题,人们不禁感叹,素质教育,想说爱你不容易。为何素质教育人人叫好,落实起来却举步维艰呢?

上海市构建义务教育质量绿色评价体系

为改变以学科分数作为教学质量唯一评价标准,形成让广大中小学生快乐学习、促进素质教育的更科学全面的指挥棒,上海市构建了义务教育质量绿色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十项绿色指标: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学生身心健康指数;跨年度进步指数。

社会竞争压力巨大。当前,我国就业等各方面竞争日趋激烈,行业间社会地位悬殊、收入差距扩大。同时,社会普遍认可的评价标准还是学历、成绩、名校,对很多人来讲,只有考个好成绩、进入好学校,才能找个好工作。这种压力必然驱动考试竞争不断升级。

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虽然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优质教育资源粥少僧多、分布不均的状况没有根本缓解。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独生子女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争取有限的资源,只能通过考高分拿到进入名校的通行证,这无疑助推了应试教育。

20075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2011年,10597名首批免费师范生毕业,全部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在中西部的中小学任教,39%到了县镇及以下的中小学任教。

教育改革滞后掣肘。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还固守唯升学率的教育评价机制,升学率高就可以一俊遮百丑、升学率低就一无是处。考试招生制度唯分是举,以至于一些学校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围绕着升学考试转。另外,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还不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受上千年传统文化和科举制度的影响,人们普遍把升学作为成功成才、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把命运的改变、社会地位的提升仅仅寄托于上大学、上好大学,这也是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重要土壤。

专家点评

义务教育本应是素质教育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九年义务教育本来是国民素质教育,但在一些地方被异化为所谓的精英选拔,由此导致的人格教育缺陷令人担忧。一些学校在教育理念方面仍然存在分数压倒一切的误区,甚至发生用绿领巾红校服这种特殊标记来评价学生之类的教育歧视事件,严重损害了一些学生的人格尊严,忽视了未成年人的权利。

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要把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战略主题,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2-7-12 21:29
  • 4
    粉丝
  • 56893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