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县域经济] 坚持“四化”同步 推进协调发展

[复制链接]
决策参考 发表于 2013-10-10 11: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这对于推动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作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把“四化”理念贯穿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一、三明“四化”建设概况
    (一)新型工业化不断提升。201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63.98亿元逐年增至572.38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7.7%提高至42.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4%上升到57.6%。工业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逐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自2006年开始,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2012年比上年下降8.03%,37个行业中有28个行业下降,下降面达75.7%。
    (二)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现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315家。2012年,实现增加值19.29亿元,比上年增长6.4%;年末全市电话用户总数达288.5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235万户;互联网用户35.53万户。
    (三)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2012年,三明市城镇率由2000年的38.6%提高到52.1%,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居全省位次由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城镇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区空间不断拓展,建成区面积由2001年的67.40平方公里增至2012年的128.62平方公里,其中沙县建成区面积拓展近3倍。
    (四)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69.56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11.00亿元;农林牧渔业投资由0.29亿元增至36.47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9家,总数达1924家,其中4家成为全国示范社。
    在推进“四化”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工业化方面,企业创新力不足,工业整体盈利能力欠佳,综合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信息化方面,信息软件企业规模小、投资相对不足,互联网普及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方面,城镇规模小,人口少,产业发展不快,聚集功能不足;农业现代化方面,农业投资低位增长,农业机械化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仍不高等。
    二、推进“四化”同步的几点思考
    (一)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帮扶企业解决经营困难,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引导企业用好用足惠企政策,如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关注并协调解决“三角债”问题,组织企业做好产品展销、参加相关产业会展、用工招聘会。建议银行推出无抵押无担保信用贷款,建议三明学院等院校根据三明产业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助力企业发展。二是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针对我老秘网市多数企业处于低端产业,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有关部门要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创新,变“三明制造”为“三明创造”,带动整个工业产业全面升级,使工业经济步入良性循环。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推动冶金、林产、机械、采矿、纺织等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型化。通过工业R&D内部支出逐年明显增加,使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年均提高0.3个百分点以上,确保小康目标R&D投入强度(2.5%)的实现。三是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利用财税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传统企业尽快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壮大医药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公共软件服务等高技术产业企业规模。四是加大排污企业监控,力促节能降耗。深入了解掌握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9个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情况,加强检查,督促企业依法建设、达标排放, 鼓励企业对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同时,对能耗严重超标的单位,要予以曝光,责令限期整改和停产;把有关环境指标纳入县(市、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并适当增加分值比重。
    (二)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一是壮大信息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信息化人才培养。二是推动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健全完善三明市政府门户网,拓展老秘网广度和深度,参照厦门、泉州、莆田、南平等市建立各乡镇街道网页,乡级网要与县级、市级网链接,内容涵盖乡级区位优势、资源状况、工农业产品等。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企业建立生产工艺、服务流程的标准化体系,发展电子商务,提升效率;通过信息化与农业融合,加强技术指导、农业机械化经验介绍、劳工需求、信息发布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搭建土地流转平台,增强对农业发展产前优良品种推广、产中技术指导、产后销售渠道拓展如农民网店等;通过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建设智能城镇,从而降低对交通、能源、环境、公共服务等的消费量。
    (三)推动城镇化量质同步提升。一是科学规划和建设城镇。在做好“大三明”、大城区、4个省级试点镇和16个市级中心镇规划和建设的同时,做好其它乡(镇)、村(居)的规划和建设。二是因地制宜地发展多产业镇域经济。要积极发展壮大本地特色产业,发展果蔬精深加工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服务工农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房地产、信息传输等的现代服务业和居民服务业等, 让人们生活更方便,让更多的农民工能在家门口就业赚钱,少些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三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镇综合体。了解掌握各乡(镇、街道)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优势与差距、亮点与不足,与各相关县(市、区)、乡(镇、街道)一起共同探讨、研究解决问题,完善水电路气、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在经费投入上建立“政府投一点、企业拿一点、个人出一点、社会力量帮一点”的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小城镇、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特别要加大连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对市民倡导绿色发展、低碳生活,建设宜业宜居新城镇,提升群众生活舒适度、幸福感。四是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县(市、区)加快撤乡设镇、乡镇改街道和“村改居”工作,有序引导住宅、产业、人口等向县城和镇中心集聚。应尽快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破除户籍制度的藩篱,让在三明城镇居住的外地人口入户三明,享受就业、子女上学等公共服务和福利,让三明城镇成为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的集散地。
    (四)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一要加大农业投入,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政策,扩大农机具特别是中小型适用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等,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建设优质稻示范基地,确保粮食丰产丰收。同时,加大“菜篮子”工程实施力度,确保百姓“菜篮子”供给充足。二要走“大园区、小业主”的发展路子。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等原则,谋划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带动农民增收、竞争力强的大园区。园区内通过农民合作组织实行“六统一分,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投入配送、统一疫病防控、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市场营销、分户适度规模种植养殖。三是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要加大公益性服务,如政策发布、“五新”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业气象服务、病虫害防治、资产评估等,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鼓励农机如拖拉机、收割机跨区、跨户作业,让农民、合作社等走出“成长的烦恼”。四要拉长农产品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精心打造农产品从包装设计、储藏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到终端零售等产业链条各个环节,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让农民更多分享农产品增值收益。●陈菊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9粉丝

50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