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生态环境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过程,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及市委、区委工作要求,以深化干部能力作风建设为关键抓手,系统谋划、扎实推进美丽城乡建设,为区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顶层设计,用好党建引领“指挥棒”。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局党组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精准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方向,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持续提升领导班子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压实责任链条。构建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责任体系。领导班子扛牢美丽城乡建设的政治责任,中层干部扛稳任务落实主体责任,基层干部扛好具体执行责任,以责任闭环倒逼能力作风提升。三是深化融合实践。部署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强基提能17条措施及“四抓四促四提升”12项任务,将行政审批、污染防治、优化营商环境等核心职能深度融入提振干部精气神、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的各项举措。四是健全组织体系。设立机关党委、机关纪委,增设妇工委,选拔局机关、综合执法大队、环境监测站的优秀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担任委员,推动党内政治生活、思想教育与生态环境保护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政治能力与业务能力“双融双促”。 (二)完善制度机制,激活正风强能“助推器”。一是扎紧制度笼子。制定修订《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工作人员内部交流轮岗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57项,通过严抓制度执行,规范干部言行,激发干事热情,提升队伍素质,保障生态环保政策精准落地。二是发挥中坚作用。实行中层干部月度例会制度,强化其承上启下、联动内外、整合资源的关键作用,推动中层干部在常态化理论学习和业务研讨中提升能力、落实责任,达成“强中层、带队伍、激活力”目标。三是鲜明考核导向。严格实施考核制度,细化季度考核指标,优化考核权重比例,旗帜鲜明地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鼓劲,营造务实高效、奋发有为的工作氛围。 (三)抓好作风建设,筑牢拒腐防变“高压线”。一是践行群众路线。主动靠前服务,针对科技园区企业关切的项目准入、环评审批等事项,深入园区企业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培训”活动,2024年累计普法宣传、帮扶指导单位超千家,切实解决发展难题。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探索推行“微改革”“微创新”等惠企利民举措,提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制定《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实施办法》,明确14项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为干部与企业交往划清界限、提供遵循。三是强化监督执纪。构建“机关纪委—各科室—各队、站”三级监督链条。机关纪委严格履行监督执纪职责,落实党纪党规要求及企业回访检查制度。对执行不力、违规违纪行为及时警告、通报、督促整改;对苗头性问题抓早抓小、教育纠正,严把干部廉洁自律关口。 (四)拓宽实践渠道,打好能力提升“组合拳”。一是实战锤炼本领。将污染防治攻坚、绿色低碳转型、“接诉即办”等重大任务作为提升能力的实战平台,坚持学干结合、边干边提升。2024年通过急难险重任务选拔任用11名党员干部至关键岗位,形成能力提升与岗位锻炼的良性循环。二是专业赋能强基。针对生态环境工作政策、专业性强特点,连续五年系统开展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培训、环评审批实战实训、环境监测技术比武等16项重点领域岗位建功活动,为干部职工搭建展示才华、比拼技艺的广阔舞台。三是协同联动增效。落实“围着基层转”“大家商量着办”机制,在处理污染防治、低碳转型、噪声油烟等“接诉即办”案件时,协同区职能部门、街镇、社会组织和群众力量共商共治,提出务实解决方案。“接诉即办”解决率与满意率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同行业首位。 (五)建强干部队伍,深耕人才培养“试验田”。一是培育青年力量。加强年轻干部教育培养,实施“启航”培训计划,依托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举办“环保青年分享汇”,引导青年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增进人民生态福祉为使命,提升治理能力。建立年轻干部人才库,通过轮岗交流、专班培养、挂职锻炼夯实梯队基础。二是搭建互学平台。开设“科长讲堂”,组织中层骨干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等核心业务授课,全面提升干部职工专业素养。三是树立先进标杆。选树优秀职工典型,展示优秀党员风采,讲好基层执法队员爱岗敬业故事,打造“尖兵工作室”“先锋工作岗”等荣誉品牌,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坚持政治引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提升干部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以政治建设统领作风能力提升,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细化任务清单并定期督导。压实领导班子、中层骨干和基层人员三级责任链条,建立权责明晰的闭环管理体系,将污染防治、环评审批等核心职能融入责任落实全过程,确保决策部署一贯到底。 (二)突出实战练兵。聚焦生态环境治理专业性需求,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深化“业务大练兵”,开展环境执法竞赛、监测技术比武及“生态环保大讲堂”等活动,以练代训、以训促干。推行“清单式工作机制”,针对污染防治攻坚、绿色转型等重点任务,组织干部下沉一线实战锻炼。同步优化年轻干部“启航”培养计划,通过轮岗交流、专班攻坚提升履职能力,打造复合型人才梯队。 (三)强化正风肃纪。筑牢廉洁从政“高压线”,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与廉政谈话。制定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明确审批监管红线。开展“帮扶在一线”活动,推行“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入企机制,覆盖企业超千家。深化“接诉即办”改革,联合街镇、群众协同解决噪声油烟等民生诉求,依托“微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实现材料、时限双压缩30%以上,提升群众满意度。 (四)健全长效机制。建立“三张清单”督办机制,党组定期调度进展,强化考核问效。优化季度考核指标,突出实干导向,激发担当作为。深化党建品牌创建,打造“党员先锋岗”“红旗实验室”等标杆阵地,推动五星党支部全覆盖。深化“能力作风提升年”成果,将作风成效转化为攻坚动能,力争污染防治考核持续领先,以铁军建设护航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