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三明市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现状及对策(2006年第5期)

[复制链接]
择善而从 发表于 2009-5-26 17: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的成效
    1. 推动投资稳步增长,促进经济加快发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逐步完善了我市投资稳定增长的内在机制,全社会投资更加活跃并呈现快速扩张的趋势。1999-2005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652.79亿元,年均增长18.8%,2005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2004年增长28.8%较高速度的基础上跃上新台阶,突破160亿元大关,达167.85亿元,增长29.6%。投资率逐年攀升,为经济快速前行创造条件。投资率是反映一个区域积累水平的重要标志,较高的投资率是经济快速前行的必经阶段,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市的高投资率也印证了这一点。1999年以来投资率逐年提高,2005年投资率达到42.8%,比2004年提高8.4个百分点,比2003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创近年来新高。
    2.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生产要素加速集聚。投资结构与经济结构相协调。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模式,反映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势,这种趋势是由投资结构变动的趋势决定的。三明市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1999年的31.1:32.2:36.6演变为2005年的24.9:38.3:36.8,产业结构实现由“三、二、一”到“二、三、一”的战略转移,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作用功不可没。全市第二产业投资比重由2000年的45.2%提高到2005年的47.6%。产业结构变动与投资结构变动相吻合,投资结构的改善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工业投资实现历史性跨越。1999—2005年全市城镇以上工业投资222.62亿元,年均增长24.1%,高于同期全社会投资年均增幅的5.3个百分点,其中1999、2003、2004、2005年工业投资增速均超过35%。特别是近3年工业投资的高速增长,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2003-2005年工业经济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达到16.2%、15.9%和20.6%。工业经济总量跃进上新台阶,200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25.75亿元,比1998年增长1.2倍,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45.1%,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标志着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的发展战略初见成效。
    3. 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带动作用显著,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来,三明市加大对工业的投入,策划大型工业项目,逐年提高亿元以上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2002-2005年,全市亿元以上工业重大建设项目有44个,竣工17个,累计完成投资65.36亿元,占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13.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比重逐年上升,2002—2005年所占比重分别为5.8%、12.0%、16.0%、16.7%。2004年亿元以上工业竣工项目7个, 2005年完成产值93.37亿元,销售收入98.05亿元,分别比项目竣工前2004年增长12.0%、14.9%。如三钢(集团)依靠科技进步,深化节能降耗,实现了较好的发展,2005年完成产值84.08亿元,销售收入88.61亿元,分别增长12.6%、16.1%。一批大型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巩固了传统优势产业,提高了产业集聚力,优化了产业结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4.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增添经济发展后劲。基础设施是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先决条件,7年来,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观。1999-2005年,我市城镇项目用于基础设施投资达229.14亿元,年均增长20.0%。一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7年来累计完成投资131.58亿元,年均增长37.0 %,主要是高速公路投资为我市经济腾飞添翼,2000-2005年累计投资完成94.33亿元, 高速公路里程已达到218公里。第一条出省快速通道京福高速公路三明段全线建成通车,三泉高速公路全面动工,三明机场续建工程开工建设,永武、永宁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二是大中型水电项目不断开发建设。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年累计投资完成71.51亿元,年均增长15.0%,建成了永安西门水电站、三元竹洲水电站等一批项目。
    5. 招商引资和项目推介工作有新的突破。每年举办的“9.8”投洽会、市直单位招商引资竞赛活动以及“6.18”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加大外引内联工作力度,招商引资和项目推介工作逐年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的压力,加速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2005年,参加“9.8”投洽会签约的外资项目就有98个,拟引进外资4.38亿美元,其中合同项目62个, 拟引进外资1.76亿美元。截止今年上半年,已批办合同项目43个,合同外资8842万美元,实际到资5300万美元;动工项目 40个,动工率93.0%。在今年的“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全市共对接签约项目742个,基本上为生产性项目,总投资133.10亿元,分别比上届增长72.2%和1.2倍,其中,签约合同项目506个,总投资106.80亿元。  
    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制约因素
    1. 投资结构欠合理。一是投资的产业结构欠合理。2005年我市第一、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比2000年分别上升了1.8个百分点、2.4个百分点,第一、二产业比重仍偏低,第三产业比重过高。第一产业投资比重低必然妨碍对农业的科技投入,难以改变农业生产率低下的现状。第二产业投资比重近年来虽然有所上升,但由于基础弱,比起福州、泉州等周边地市有较大差距。而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的主要得益于近年高速公路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公路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占第三产业投资的41.5%。实际上三明市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正处于工业发展期,应继续加大工业投资力度,特别是制造业是工业投资的中心任务。二是工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冶金及压延业、林产加工业等产业上虽有所发展,但整体分布仍较分散,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产业的区域吸附能力较弱,形成规模优势和明显聚集效应的产业不多。 2005年“3+1”产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32.93亿元,仅占工业投资的41.7%,按照发展经验,支柱产业的投资应占工业投资的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不足。由于缺乏技术、人才等高新技术产业扎根的沃土,高校、科研机构偏少,规模偏小,全市每万人拥有的人才数和每百万劳动者拥有的人才数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5年全市仍有66.0 %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没有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已有的机构中,也普遍存在投入少,设备简陋,利用率低,开发能力弱,科研成果少,产业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
    2. 项目不多,且体量偏小。2005年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3个,比龙岩少2个,平均单体规模只3.13亿元,比龙岩的4.14亿元少0.9亿元。除大亚木业、红狮水泥等有少数亿元以上项目,其他大部分是1—2 千万元的小项目,不仅单体规模小,而且科技含量低。今年1-6月,全市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4个,比龙岩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少11个,平均单体规模3.06亿元,比龙岩3.17亿元少0.65亿元。其中三钢中厚板、街面电站2个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平均规模只有15.10亿元,比龙岩2个10亿元以上项目平均34.55亿元少19.45亿元。截止6月底,龙岩今年新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有12个,而三明市仅1个项目开工。
    3. 民间投资领域窄、规模小。三明市民间投资虽然非常活跃,但由于个别地方政府对民间投资还缺乏有效的引导和调控,民间投资重点主要还是投向制造业和房地产业,而对交通邮电、教育卫生等行业介入仍然有限。同时历史和发展的原因,也导致民间投资的项目规模偏小。2005年三明市城镇民间总投资平均规模为4010万元/个,比全市城镇国有总投资平均规模少197万元/个,相比泉州、福州等地市民间投资规模差距更为显著。
    4. 资金筹措困难制约项目建设。一方面由于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资本金难以落实,从银行获得贷款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信贷审批严格,审批手续繁杂,审批时段长,企业无法及时获得贷款,资金缺口大,制约了项目建设的正常进行。如华橡自控群控子午胎液压硫化机改造、永安谋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三明学院等项目因贷款困难,工程进度缓慢;沙县污水处理厂因污水处理费等地方配套资金到位不及时,导致项目推进困难。
    三、进一步深化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对策
    1. 注重推进投资方式的转变。转变投资方式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追求“有效投资”、“高效投资”与“绿色投资”,即发展能有效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投资,力求避免无效投资和重复建设;发展对GDP贡献大的增长型、效益型大项目,有利于经济结构升级和优化的投资,力求避免规模大而效益低、质量差、建成项目生产能力闲置的投资;发展能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保等方面因素、着眼于长远利益的投资,力求避免环境污染、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保问题的投资。
    2. 开发大项目、好项目。缺乏大型、特大型项目,是困扰三明的主要问题,是制约三明今后发展的重要因素。突出工业、加强工业、突破工业,要主动打出去,一手抓“3+1”产业集群项目,一手抓代表未来三明新型工业发展方向的项目,全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特别是从现在做起,策划明年的大项目,力争更多项目进入省盘子。一是发挥优势之处策划项目。发挥资源、劳动力、用水、用电等经营成本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对接下游产品,不断生成各种优势项目。二是发挥产业节点之处衍生项目。产业节点就是项目生成的关键点,哪里是产业节点,我们就从那里衍生项目,就从那里增加后道工序。三是发展趋势之处研究项目。项目开发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策划大型、特大型项目,政府要成立相对固定的项目团队,持续不断地抓,使项目从想象到现实,从现实到实施。
    3. 支持、引导民间投资。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积极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和信息咨询等方面全面促进民间投资快速发展。打破行业垄断,拓展民间投资领域,改善民间投资结构。允许民间投资进入除国家规定不准进入之外的经济行业,引导民营企业以兼并、租赁、参股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引向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项目,引向到具有三明特色的行业和产业。
    4. 创新项目投融资机制。一是转化政府职能,淡化政府权力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发挥其引导作用,将力量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项目、公益性项目和国债项目上,集中精力抓重大项目。二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政府财政性资金作用方式,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度、招投标制度等改革措施,保证竞争性项目最大程度的开放,提供优惠政策和条件,充分调动民间投资主体的积极性。重点推出交通、能源、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国企退出领域的项目、环保产业和社会事业等可供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项目,疏通民营经济的投资渠道。三是从收费减免、市场开拓、技术、人才等方面予以支持,积极帮助企业加大资产重组力度,推进股份制改革,加快上市步伐。帮助已上市公司增资扩股,尽快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其在项目带动中的重要作用。四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激活、壮大市场主体,吸纳社会资金投向各类项目,建立和完善劣势企业退出市场机制,为妥善安置企业职工提供政策支持和保证。                                     

    作者简介:郑君飞,三明市统计局投资科科长、统计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33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