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科技教育]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制链接]
秘园老董 发表于 2009-6-28 11: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学科内容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对于九○后的学生来说,教材中有时许多内容抽象且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许多学生感到很不好记,甚至感到枯燥乏味,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设计生动的导语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若有个好的开头,就能使学生产生渴求新知识的要求,所以,精心设计导语是上好历史课的重要条件。

    如,我在讲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先播放学生非常熟悉的《东方之珠》,提问:“歌曲中的‘东方之珠’指的是什么地方?”通过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思再向学生说明,香港和澳门是祖国两颗璀璨的明珠,这两颗明珠在二十世纪90年代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她们是什么时候被侵占的,又是被谁侵占的呢?引导学生从歌曲中作出观察和判断,歌曲渲染、烘托港澳人民期盼回到祖国的迫切心情,从而反映出血浓于水的同胞情怀,由此导入新课。又如,在上《海峡两岸的交往》时,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乡愁》,然后提出问题:“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什么?现在海峡两岸的关系有何改变?”通过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台湾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以及迫切想要回到祖国怀抱的心情,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主动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运用现代化的技术

    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兴趣不可代替的一种手段。

    如我讲《鸦片战争》时,课前布置学生观看了影片《虎门销烟》、《林则徐》,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内容的热情空前高涨。讲《最可爱的人》时,可布置学生观看影片《上甘岭》、《英雄儿女》等。又如,在上《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时,让学生观看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视频,当看到视频里海陆空三军战士将五星红旗高高升起的时候,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激动万分。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对学习历史有了浓厚的兴趣,更是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一举两得。

    三、巧用精美的插图

    新课标的历史教材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着丰富而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给我们呈现了较为直观、全面的历史信息,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最鲜活的资料。如教学《改革开放》时的对外开放格局时,让学生在地图上依次找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等开放城市,给它们按开放时期涂上不同的颜色,通过五颜六色的地图,学生就不难理解我国早期的对外开放格局了。在上《民族团结》一课,讲到各民族共同发展时,引导让学生看课本上的五幅插图,提出问题:这五幅图所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少数民族地区在跨入社会主义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因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通过这一看一问一归纳,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来,并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顺利地入门了。

    四、挖掘生活中的资源

    我们地处闽中,虽说生活中的历史资料不如中原地区和北方丰富,但是,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可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历史资源。如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时,可将毛泽东像章和当时号称“红宝书”的《毛泽东语录》带进课堂,告诉学生,当时《毛泽东语录》已经达到全世界人手1.5册的程度,让学生充分感受文革那个疯狂的年代;又如,在讲到秦始皇统一货币时,可布置学生找些圆形方孔铜钱,提出问题:“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这种铜钱?铜钱又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圆形方孔的形状呢?统一货币的目的又是什么?”通过生活中的实物资料,了解历史,感受历史。

    五、注重学生的参与

    许多历史教师上课时喜欢滔滔不绝,自我陶醉,孰不知,在你自我陶醉的同时,学生们无精打采,气氛沉闷,懒于问答,这样的课被戏称为“休眠课”,“睡觉课”。新课程中强调的素质教育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进来,如我上《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时,让学生用小品表演一位台湾老兵在台湾调整“三不”政策后,回到家乡寻根问祖的感人情景。又如,在讲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时,让学生自由分组,用辩论赛的形式,以自身的体会和周边的事物为例谈一下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样,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布置创意的作业

    课后留下一些与课本内容密切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查找资料,以拓宽知识面,如我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后,让学生分组查找有关周恩来、乔冠华、陈毅等新中国外交家的有关故事与资料,然后举行一个小小的外交故事会,大部分同学都饶有兴致地找到了资料,有些同学在讲故事时,不仅语言生动,还配上了合适的动作,博得满堂贺彩,效果相当不错。又如,在上完中国现代史之后,可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收集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反映家庭变化的照片,让学生从侧面深刻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的发展以及文明的进步。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如巧用成语、引用诗词、运用歌曲、设置图表等。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先导和持续的驱动力,只有真正做好了兴趣的培养工作,我们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新课改的精神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3粉丝

994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