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浙江局长郑宇民在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中国老秘 发表于 2011-1-7 14: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浙江省工商局局长、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会长郑宇民首先在论坛上的发言:

他指出,浙江民营企业这次第一次大规模组团出境,并不是来刮一阵风,而是来表一番意。我们是真心实意地来向香港学习国际化。另外,也是来“照镜子”。香港是完全国际化的城市,既有西方文化的优势,又有一国两制的优势,她很自然地成了内地经济国际化进程中学习借鉴的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香港为镜可以促转型。

金融危机以来,浙江的民营企业碰到了一些问题,倒掉了一些企业,开始我们都认为这是共性的问题,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后来痛定思痛,我们明白了并不是金融危机导致了浙江的问题,而是金融危机暴露了我们长期积累的问题:一是订单依赖,二是高利贷依赖,三是虚拟经济依赖。订单依赖是因为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低端、附加值低下、排序低位、竞争低能,这是典型的制造业小儿麻痹症。高利贷依赖是因为直接融资的渠道不畅,浙江民间资金充裕,不差钱,差的是没有发达的融资体系,优良企业无法从体制内得到钱,而不良企业则主要依靠体制外得到钱,好企业是营养不良贫血症,不良企业是饮鸩止渴败血症。归根到底是资本市场发育不良。所以我们到香港来讨论国际竞争力的问题,是照镜子,查原因,讨方法。

浙江的民营经济有四长四短:二产长,三产短;制造长,创造短;数量长,结构短;有形市场长,资本市场短。浙江制造业发达,但第三产业、服务业滞后。从总量上看,浙江的区内生产总值是2.2万亿元人民币,比香港多1万亿元,而香港第三产业增加值有1.12万亿元,比浙江多4000亿元,香港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90.3%,而浙江只有43%。浙江是制造大省,过去有句话说“有太阳就有浙商,有人烟就有浙货,有订单就有浙江制造”。浙江制造的产品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有。浙江拥有近32万户企业和36万户个体工商户从事制造业,每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4万亿元。但是我们的制造更多的时候是OEM,一百米布匹不如人家一条围巾值钱,一打打火机不如人家一盒火柴值钱,一件服装不如人家一个钮扣值钱,一千支笔蕊不如人家一支钢笔值钱。浙江人让全世界享受了低成本劳动的红利,却得来一个反倾销的骂名。究其原因就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所以是制造长,创造短。浙江的企业数量长,结构短。目前浙江全省共有企业71.6万家,平均注册资本只有120万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仅有2.8万家,占比3.8%,上海是6.9%;而在香港,境外投资的市场主体要占51%。四是有形市场长,资本市场短。浙江有形市场4900个,可以说是星罗棋布,但是在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券商只有两家:浙商证券(原金信证券)及财通证券。在香港1000平方公里内云集了持牌银行146家,保险公司172家,券商439家。浙江71.6万家企业中上市公司只有187家,每万家企业中上市公司只有2.6家。其中在境外上市45家(香港上市25家),而香港企业与浙江企业数量相当(约70万家),上市公司却有1469家。每万家企业中的上市公司有20多家。资本市场,其实就是资源。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浙江是资源小省,从挖煤来看是小省,但资本市场这种资源并不是天赋。浙江完全可以承接的。

正是因为有了四长四短,在特殊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在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浙江的经济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浙江的民营企业认真在反思,有时也很痛苦。三十多年来,我们经历了许多,痛苦过不知多少回,但那都是成长的痛苦,是脸上长青春痘的痛苦,是个子长高衣袖太短的烦恼,而这一回不是这样的痛苦,是少年白发的痛苦,是脸上出现皱纹的烦恼。民营企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生命周期的新阶段,是成长期和衰退期的拐点,过去所有问题集中在成长上,浙江在各个方面都是得分的。老乡变老板,马路变市场,会场变工厂,产品变商品,农民变居民,浙江的民营企业变化万端,有变化就有成长。现在呢,所有问题集中在防止衰退上,很难再有变化。农民变居民相对容易,但是居民变国际公民就难;马路变有形市场容易,但有形市场变无形市场、变资本市场就难;老乡变老板容易,但老板变老师变老外就难;产品变商品容易,但商品变名品变精品就难。养蚕的人知道蚕宝宝成长期五次休眠,每休眠一次都要蜕一层皮,每蜕一层皮都会长大一次,过去,浙江民营企业每碰到一个周期性问题都是属于蜕一层皮成长一大截。但这一次,不是休眠蜕皮这样简单,是破茧化蝶。休眠蜕皮是一般性成长,破茧化蝶是换代性成长,是改变原来的生命形态,从蚕蛹变成蝴蝶,改变了原有的生存方式。从爬行变成了飞行,改变了原先的生存空间,从叶片面积到立体空间,如果破不了茧就化不了蝶,就不能传承。破茧化蝶就是新生代,就是国际化的新空间。浙江的民营企业经历了三十年,已经到了传承换代的关键时期,过去是本土,现在是外向,过去是爬行,现在是飞行,过去是虫,现在要做龙。但是要做龙谈何容易。可能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所以我们到香港来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后继是否有人,二是前路是否有阻。

浙江的民营企业要补好两课,一是传承换代转型升级,二是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只有传承换代的精神才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积累,只有转型升级的持续才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建立,目标是动力所在,传承是胜利之本。中国古话说富不过三代,就是因为没有传承换代。我们不是简单的父业子承,而是要从整体上建立民营企业薪火相传的新生代。放眼世界,着力未来,是自觉转型升级的真正动力源泉。一个企业随时想走想歇想收摊,干了半辈子产业交给谁都想不好,怎么有可能形成持续的国际化竞争能力呢?这一次赵书记亲自动议会见香港实业界新一代精英,就是百代企业的期望和期待。人民网与中华总商会、世界华商联合会展开对民企新锐的大规模网上调查,就是对民企传承换代转型升级的鼓励和引导,我们对马云团队的肯定就是对新生代新经济的支持和激励。许多人对富二代颇有微词,这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文明进步规律的,而原因则是富二代没有真正转变为创业二代和精英二代。如果我们笼统的否定富二代,那是对人类社会文明的抵触。如果民营经济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富二代有什么不好的呢,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大工程,必须要靠几代人打造而成,只有传承机制的企业,才有条件讲国际化,才有动力做国际化,才能时间完成国际化。决定国际化程度要素有六条,一是产业高度复合,二是产品高度附加,三是市场主体高度外化,四是资本市场高度发达,五是新兴产业高位领先,六是传承换代机制高于一切。

浙江民营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要拜香港为师。在国际竞争问题上我们要把香港当榜样,而且要在与香港的合作中学习香港的榜样。香港是一个典型的国际化城市。一体化视野是它的生活习惯,全球化战略是它的生存方式,拓展国际空间是它的最基本的竞争形态。在发展的目前阶段,香港也遇到了一些令人担心的问题。首先,内地区域经济水涨船高,水平逐步拉近,香港还是不是独一无二?第二,中国加入WTO,国际贸易空间不断扩大,香港“二传手”转口功能是不是江山依旧?第三,香港是国际金融城市,金融风暴来临会不会伤了元气,金融中心的地位会不会动摇?过去,我们把香港当门户、当过道,现在这种个性和特性将逐步弱化,香港的发展其实也有一个转型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将与浙江民营企业同样迫切。香港的转型就是把香港门户的单一功能改造为香港元素的普遍功能,要与内地进行主动性的全方位的融合,香港不是内地的过道,而是同道,如果从源头进行合作,果断的北上西进,像浙江的四千精神,像山东山西的走西口闯关东的精神,香港的优势会得到全覆盖的实现。

比如与浙江合作,浙江的制造加上香港的创造,浙江的二产加上香港的三产,浙江的有形市场加上香港的无形市场,浙江的老板加上香港的创业板,浙江的马云加上香港的马云,就一定会相得益彰。在产业复合上浙江民企要把香港当向导,香港也要把浙江企业当主角;在资本市场培育上,浙江要把香港当学校,香港也要把浙江当校董;在产品附加上浙江要把香港当跑道,香港也要把浙江当助跑。香港是产品的研发高地,是品牌打造的基地,是浙江金融资本市场的湿地,是浙江消费的目的地;浙江是香港延展空间的腹地,是资本市场覆盖的肥沃的黑土地,是二三产业复合的全新的发源地。两地两利,合作合利。赵书记专门向港商发出了邀请,到浙江去看一看,会有新收获。香港对内地的合作前景要有全新认识,要取长补短。两地商机是无限的。国际竞争力不是单打独斗的武功绝学,是通过优势互补组合起来的。只有浙港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并进行最优的组合,两地合作必定能生出无限生机。今天浙江民企走出去有了第一步,就是迈向国际化的第一步。一步两步步步高,一年两年年年新。

 

全球最大造纸企业之一、理文造纸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俊认为,造纸行业的发展不代表盲目的扩展和盲目发展产能。未来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要做好环保和节能减排工作。造纸是一个对自然环境非常敏感的行业,很多人一提到造纸就说有污染,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对造纸企业来讲,保护环境是应尽的义务。理文造纸对废纸的平均利用率已达到98%,有些产品达到100%,在全球都是领先的。同时,节能用水、节能也是企业发展的大方向。目前中国造纸平均每吨纸用水量是100吨,落后国际30吨,而理文目前是10吨,未来目标是降到3-5吨。在耗能方面,中国的吨纸耗煤量是1.3吨,落后国际水平1吨,理文的目标是0.3吨。保护环境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为理文节约了大量成本。用最小的资源创造最大的经济利益是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第二,要维持世界的视野,挖掘国际资源。资源不足会严重影响经济结构的完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中国企业要往外走,必须要想办法控制国外的那部分资源。通过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来补足国内资源的不足。

第三,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可能的危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总体发展是比较顺利的,但是一碰到2008年这样的金融海啸,很多原本并不是很弱的企业都出现问题,因为他们没有对最坏的时刻做好准备。

第四,企业发展越顺利的时候越要把自己的产品品质和服务做到最好。

 

上海浙商商会会长、上海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广昌在发言中指出:民营企业的转型就是如何变得更绿色、更有效率、更有品牌、更能占据价值链的高端。

这几年来,浙江民企已经做了很大的转型努力。现在要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目前面临的共同机会就是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复兴集团和另外15家民营企业一起将在本次世博会上做一个联合馆。世博会可以让世界看到中国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做出的努力。

复兴集团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发现投资机会,中国哪些行业最有成长性,这些行业里哪些企业家是最优秀的。二是与这些企业和企业家共同成长。三是帮助这些企业对接资本市场。

对中国的民营企业一定要多一份信任、多一份支持。复兴集团未来三年的任务,就是要打造一个全球性的投资平台,以更好地为这些得到投资的企业服务。更重要的,是企业要具备全球性的研究能力,要着力提升包含中国元素的有价值的行业。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在发言中表示:阿里巴巴10年,从18人发展到18000人,她的成功不是一个人的成功,是一个时代的奇迹,是一种信念的奇迹,是坚持的奇迹。

在阿里巴巴起步的时候,做风险投资的人当中,比我们有钱的人多的要命,比我们做的好的人多的要命,比我们聪明的人也多的要命,但是好多人没有坚持。好多人对问题的看法比较短暂,或者看的太远或者看的太近,看的太远不行,看的太近也不行。之前一直有朋友问我经济危机过去了,你怎么看;危机到底有没有过去……我个人认为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后经济危机时代,经济危机并没有过去,而且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你看到危机了你采取行动了,你就抓住了机会;你没有看到危机、没有看到机会,你就真正进入了倒霉的时代。

经济的变化越来越快。以前是9年出一次危机,后来是5年一次危机,现在是3年一次。所以怎样去面对危机?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今天的危机远远没有过去,而且我们可能正在创造新的危机。新的危机可能来的比大家想象的都要快。第一,太多的人在思考的是庆祝我们恢复了昨天,我觉得恢复昨天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我们必须创造明天,创造美好的明天。假如仅仅是因为恢复了昨天而感到高兴,那么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危机。第二,我们不可能再恢复昨天,必须要有新的思考。这次危机为我们敲响了很多警钟,危机过去的太快,有多少人真正去思考为什么产生这样危机,我们该怎么办,下一轮什么时候来,我们该采取什么措施。很多人在讲,我们不能再失去下一次机会,我们必须要赶紧继续昨天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一轮的危机,那下一轮危机已经离你很近。第三,对下一代我们永远充满信心。总有人说80后不行、90后不行,其实他们比我们好太多了。他们比我们更开放、更懂得分享、更愿意承担责任、更具国际化。

阿里巴巴走到现在,主要是掌握了互联网的原则。首先我们很开放。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我们都愿意接受,我们都打开自己的耳朵去倾听去学习去思考,我们更懂得去分享。总有人说心有多大路有多长,中国人心太大了。但是我认为是责任心有多大你就能做多长。你愿意为20个人承担责任心你就去做20个人的企业,你愿意为20000人承担责任你就能做20000人的企业。责任心有多大,你的路才有多大,你的舞台才可能有多大。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小,必须全球化去思考问题。变化的快慢,简直是不可思议。我的爷爷相信报纸,我父亲相信广播,我们这一代相信电视机,我的儿子这一代完全相信互联网。未来的互联网正在发生剧烈变化。淘宝网发展到现在拥有2亿用户,从零起步,2009年是2000亿人民币营业额,每年保持100%增长,2010年一定能达到4000亿。这个增长速度是年轻人创造的。淘宝网的年轻人平均年龄只有24岁,他们每天在思考怎样改变、怎样创新,怎样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很多人做生意是在思考怎样让成功的人加入自己的阵营,我觉得让已经成功的人改变想法是非常难的。淘宝网成功的原因是致力去影响、帮助那些想成功还没有成功的人。十几年前是搞定父母搞定孩子,现在是搞定孩子搞定父母,所以必须抓住年轻人,抓住未来。年轻人要做的事情你必须明白,我们的身体也许不如年轻人,但我们的思想可以接受他们、可以更开放,我们可以走的更远。

“国进民退”现在是个事实,但没什么大不了。没必要去否认它,你进我退很正常,但要反思为什么会民退,为什么民企的第二代没有跟上他们父辈的脚步。2010年的世博会我们建了“民企馆”来纪念民营企业在中国这个时代所迸发的特殊精神,30年后的世博会要让国企也来建个纪念馆,让他们也来纪念一下他们曾经的辉煌。民营企业家一定要有这种信念,永远要充满对未来的乐观主义,30年后,我们不会后悔我们做过什么,只会后悔我们没做什么,越是困难我们越开心,越多困难我们就有越多机会。

北京浙江商会会长、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国军认为:提升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要从自己做起,从眼前做起,把自己的行业、市场做好,而不要好高骛远。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中国老秘 发表于 2011-1-7 14: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做主题报告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在今天的大会上,峰会组委会主任、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做了主题报告。他指出,民营企业家现在最关心的是生存环境:到外头去遭遇了一堵墙,碰上了产业整合;到国外去碰上了贸易保护主义一把刀子;在国内又遇上了国进民退一阵风。当前影响企业生存心态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省外发展的路越走越难,二是市场化的路越走越窄,三是国际竞争中越走越险。

省外发展的路越走越难,走出去的浙商一定要多长一个心眼,留出一个登高的台阶。过去东部地区发展快,产生了外溢现象,按照剃度转移的规律,浙江省往西部地区转移,对方不仅不排斥,而且热情招商,把浙商当先生,当代表,当女婿,因为他们缺少市场经济的主要劳动力,人家把浙江商人当老师,所以要招“女婿”。直到2008年,山西的私营企业已经达到12万家,产业开始升级,环境开始拥挤,速度开始加快,他们由原来承接东部剃度转移,进而转向与世界经济直接接轨的体系,开始产生对外来城市低层次进入的浙商的抵触效应,这是两个地区发展时段不对称形成的暂时性摩擦。猫是老鼠的老师,猫教会了老鼠许多本领,猫觉得老鼠有朝一日会强大,于是猫就留下了自己的一手上树,上树的这个本领它始终不肯教给老鼠,过真有一天老鼠很强大,来抓猫,猫一下子就串到树上,它庆幸自己还留了一手上树的本领。浙江商人打洞开矿互换市场,把市场经济的本事教给了人家,自己没有把上树的本事留下来,结果被淘汰了。上树的本事就是水涨船高,是持续深入,是转型升级,人家进步了我们没有升级,西部已经不是原来的西部,浙商还是原来的浙商,这是我们必须要认真自我反思的。

第二个问题是市场化的路越走越窄。今天赵书记会见大家,短短的10分钟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省委领导把富民放在第一位,只有民富才有省强和国强。国企和民企是两个方面军,国企更直接的代表国家的优势,民企更具体的代表民众的利益,国不与民争利,民不与国添乱。经过改革开放30年,国企与民企的关系已经不是当年那样水火不容、你死我活,而是有更多的相容性、互补性、链接性和混合性。在国际竞争大环境中,国企与民企共有一个方向,共处一个战场,是一同的两条战壕,共同的一个阵地。

第三个问题是国际竞争中越走越险。开放的本质是竞争。过去我们开放的本质理解成引进,这是不全面的,引进也是为了竞争。知已知会有心理准备,知未知会小心探路,不知未知很容易上当。对于贸易保护主义应该是知已知是常态,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只停留在不知未知的层面,不知道开放竞争会受到鳄鱼的包围。这个事情今后还会存在不要抱任何幻想,只有提高国力,只有努力完善市场经济,对等公平创业的国际竞争环境,才有可能使我们真正具有国际竞争的能力。西方的抢食战略是非常有心机。像美国就是美元贬值绑架中国,经济变味对冲中国,贸易保护封锁中国,市场定位冻结中国。

他认为,三大问题真正对应的措施是六个字:登高,低调,对等。

登高,要登道德的高位、管理的高位、产业的高位,尤其是道德高位。现在是进行道德教育最好的时机,从里到外都要进行改造。我们到重庆去,薄熙来书记说,你们浙江民营企业的整体形象很好,我们向他报告说,浙江的民营企业走出去,点头有风度,握手有力度,喝酒不会吐,说话讲信用,签字都算数,这就是民营企业家。但是,外部的形象是要靠内心来彰显的,最重要的是内在的人文心,民营企业一定要认真读书,来补充我们的修养,要的把学习变成我们创业的方式,要把学习变成我们管理的方式,要把学习变成我们交往的方式,要把学习变成我们传承的方式。民营企业是有文化的企业,民营企业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机器。

低调。我们现在要低调,要多做转型升级。一定要把自己的功夫训练好,个体要向群体过渡,群体要向民企过渡,家族要向社会化过渡;专心致志的搞好产业升级,专心致志的搞好装备升级,专心致志搞好品牌营造,专心致志搞好资本社会化。

对等。对外竞争是常态,只有对等才有公平。2003年以来浙江的民营企业,浙商的工商部门就开始查洋品牌,我们是在法律一体化情况下进行市场主体一体化管理。只有对等竞争才有我们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的台阶和通道,才有我们为民族争气的底气,才有我们民族企业为国家争光的伟大使命感。

一定要把握好等高、低调和对等的生存战略,把民营企业碰到的一些困难,看成是阶段性的、局部性、暂时性的。民营企业的方向、主流是经过宪法确立、经过党章确立的,是经过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确立的。民营企业是代表新中国,在特殊的改革开放时期,实现伟大复兴的特殊的群体,是国家的栋梁,是民族的新锐。我们民营企业了不起,我们民营企业将一往无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4粉丝

222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