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经济建设] 三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复制链接]
宁建老秘 发表于 2011-2-23 08: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近年来,随着海西建设进程的加快,三明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强市、生态立市、科教兴市、开放活市”的发展战略,以及“强化主轴,壮大两翼,‘块状’推进,连片发展”的区域发展思路和“突出工业、提升工业,加强农业、做特农业,培育三产、搞活三产”的产业发展思路,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呈现“主轴”领跑、“两翼”追赶的局面,区域经济发展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区域经济现状:“主轴”经济居主导地位,“两翼”增长较快
  (一)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轴”超五成
  从区域看,“主轴”经济总量超五成,区域协同发展。2009年,“主轴”(含市区、永安、沙县,下同)实现生产总值(GDP)422.60亿元,占全市的52.8%; “东南翼”(含尤溪、大田两县,下同)实现生产总值(GDP)149.14亿元,占全市的18.6%;“西北翼”(含将乐、泰宁、建宁、宁化、明溪、清流六县,下同)实现生产总值(GDP)228.51亿元,占全市的28.6%。2005-2009年,“主轴”、“东南翼”、“西北翼”GDP年均增长分别为15.3%、14.7%和14.5%,“主轴”年均增速比“东南翼”、“西北翼”略快0.6和0.8个百分点。“主轴”人均GDP为42176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138.9%;“东南翼”人均GDP为21397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70.5%;“西北翼”人均GDP为24413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80.4%。
  从各县(市、区)看,市区和永安市经济总量最大,均超过百亿元,人均GDP均超过四万元。2009年,市区生产总值达186.89万元,占全市的23.4%,人均GDP达47015元,相当于全市的154.8%;永安市生产总值达149.92万元,占全市的18.7%,人均GDP达41243元,相当于全市的135.8%。
  (二)财政收入:五年翻番,快速增长,“主轴”地方财政收入占近七成
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五年翻番。200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67.18亿元,占全省的4%,比2004年增长1倍,年均增长15.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96亿元,占全省的4.1%,比2004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16.9%。
  “主轴”地方财政收入占近七成,两翼增长较快。“主轴”地方级财政收入25.01亿元,比2004年增长1.1倍,占全市的65.9%;“东南翼”地方财政收入5.66亿元,比2004年增长1.3倍,占全市的14.9%;“西北翼”地方财政收入7.30亿元,比2004年增长1.3倍,占全市的19.2%。
  从各县(市、区)看,市区和永安市地方财政收入最多,均超过七亿元;明溪、建宁、清流三县地方财政收入较少,还在亿元以下。2009年,市区地方财政收入达13.69亿元,占全市的36.1%,永安市地方财政收入达7.44亿元,占全市的19.6%。
  (三)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均两位数增长,“主轴”相对较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分享了经济发展成果,收入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4年的9968元增加至2009年的16500元,2005-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3886元增加至2009年的6327元,2005-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2%。
2009年,地处“主轴”的市区、永安、沙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8040元、16127元、158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342元、6760元、7128元,城乡居民收入均居全市前列,说明主轴居民收入相对较高。其它县城乡居民收入基本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区域经济特点:经济总量的提升主要依赖第二产业的带动
  (一)经济总量的提升,主要依赖第二产业的带动。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从2004年的25.2:37.7:37.1调整为2009年的18.3:45.6:36.1。第一、三产业占比分别比2004年下降6.9和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提高7.9个百分点。2005-2009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5.6%、19.6%和15.3%,第二产业增长比第一、二产业增长快14和4.3个百分点。
  从区域看,2009年“主轴”、“东南翼”、“西北翼”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10.0:51.1:38.9、28.8:40.3:30.9和26.7:39.0:34.2,三大区域均为第二产业占主导。
从各县(市、区)看,除明溪、宁化、泰宁三县外,其它县(市、区)也是第二产业居主导。其中,市区、永安第二产业占比超过五成,分别达到53.1%和51.2%;大田、沙县、将乐三县第二产业占比近五成,分别达到46.8%、46.8%和46.4% 。
  (二)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有力促进经济发展
工业经济地位不断提升,农业平稳增长,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工业增加值由2004年103.9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12.87亿元,年均增长20.1%,占GDP比重由2004的30.2%提升到2009年的39.1%;农业增加值由2004年86.9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46.28亿元,年均增长5.6%,占GDP比重由2004的25.2%调整到2009年的18.3%。
  (1)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主轴凸显龙头地位。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千亿元,达到974.28亿元,比2004年增长2倍,年均增长24.6%;实现增加值301.26亿元,比2004年增长1.7倍,年递增21.7%;规上工业企业数由2004年的714家增加到2009年的1469家,增长了1.1倍。
  区域结构趋向协调,“主轴”工业稳居龙头。“主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671.89亿元,增加值达187.57亿元,分别占全市的69%和62.3%,除建材外的七大产业龙头老大均处在此区域;“东南翼”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占全市的14%和17.1%;“西北翼”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占全市的17%和20.7%。
  从分县(市、区)看,除市区因部分工业企业迁入沙县、产值年均增长近两成外,其它各县(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均在两成以上,增长最快的是宁化县,年均增长超五成达50.4%;总量最大的是市区、永安市、沙县三地,2009年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307.11亿元、214.05亿元和150.73亿元,三地合计产值占全市69%。
  (2)农村经济平稳增长,特色农业发展迅速。200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33.22亿元,比2004年增长34.3%,年均增长6.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6.28亿元,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占56.5%、24.9%、12.2%、4.1%和2.3%,农业、林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比2006年提高1.1个、3.5个和0.3个百分点。在粮食生产稳定的同时,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13.26万吨,比2006年增长3.4%,年均增长1.1%;茶叶2.55万吨,比2006年增长32.1%;水果88.70万吨,比2006年增长21.0%;食用菌7.99万吨,比2006年增长18.5%。
  农业经济:“西北翼”超四成增长快。2009年,“主轴”、“东南翼”、“西北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别为67.25亿元、68.93亿元和97.04亿元,分别占28.8%、29.6%和41.6%,分别比2004年增长34.9%、32.3%和36.3%;增加值分别为42.26亿元、42.92亿元和61.1亿元,分别占全市28.9%、29.3%和41.8%,分别比2004年增长32%、28.3%和32.8%。
(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其中投资成为主要拉动力量
地区生产总值是由投资、消费、出口 “三架马车”拉动的,投资是主要拉动力量。2005-2009年间,投资年均增长近四成,消费年均增长不到两成,出口虽年均增长超两成,但2009年比2007年下降5.8%。分区域看,投资、消费和出口,“主轴”均居主导力量,分别占全市39.4%、57.7%和48.3%。
  (1)投资规模:三大区域年均增长均超四成。2005-2009年,累计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63.27亿元(含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投资),年均增长39.3%。其中,“主轴”投资总额773.55亿元,年均增长47.2%;“东南翼”投资总额414.88亿元,年均增长45.8%;“西北翼”投资总额549.32亿元,年均增长47.1%。
  从分县(市、区)看,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最大的是永安、沙县、大田、尤溪四县(市),近五年投资总额超两百亿元,分别达264.01亿元、261.87万元、209.04亿元和205.84亿元;年均增长最快的是大田、梅列、建宁、宁化四县(区),分别增长62.0%、58.5%、55.9%和55.6%。
  (2)消费总额:“主轴”占六成。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65亿元。其中,“主轴”、“东南翼”、“西北翼”分别达到119.31亿元、34.78亿元和52.56亿元,分别占全市的57.7%、16.8%和25.4%,近五年年均增长分别为16.3%、15.0%、15.9%,增速“主轴”比“东南翼”、“西北翼”略快1.3和0.4个百分点。
  从分县(市、区)看,消费总量最大的是市区、永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57.9亿元和40.03亿元;增速较均匀,各地近五年年均增速在14.7%至18.2%之间。
  (3)出口:“西北翼”增长快。2009年,全市实现出口总额7.62亿美元,虽比2004年增长2.1倍,但比2007年下降5.8%。“西北翼”出口增长最快,出口总额由2004年的0.7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28亿元,增长了3.3倍,年均增长33.6%,比“主轴”、“东南翼”分别快14.2和6.4个百分点;“东南翼”出口总额由2004年的0.2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0.66亿元,增长了2.3倍,年均增长27.2%;“主轴”2009年出口总额3.68亿元,占全市48.3%,虽比2004年增长1.4倍,但比2007年下降29%。
  三、三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综合实力差距大,人均GDP“主轴”高、“两翼”低
2009年,我市生产总值800.24亿元,仅占全省12236.53亿元的6.5%;人均GDP为30370,比全省平均水平33840元低3470元。
  从区域看,“主轴”人均GDP为42176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138.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336元;“东南翼”、“西北翼”人均GDP均比全市、全省平均水平低,分别为21397元、24413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70.5%、80.4%,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3.2%和72.1%。
从各县(市、区)看,除市区、永安市、沙县、泰宁四地人均GDP较高外,其它七个县人均GDP均低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宁化县最低为16100元,仅为三明市区的34.2%,为全市、全省平均水平的53%和47.6%。
  (二)产业结构不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2009年,我市产业结构为18.3:45.6:36.1,与全省产业结构9.7:49.1:41.2、全国产业结构10.3:46.3:43.4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比全省、全国分别低5.1和7.3个百分点。
  从区域看,三大区域第三产业比重均比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低,即使是经济发展较好的“主轴”,产业结构为10.0:51.1:38.9,第三产业比重比全省、全国分别低2.3和4.5个百分点;“东南翼”、“西北翼”产业结构分别为28.8:40.3:30.9、26.7:39.0:34.2,第三产业占比大大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从县(市、区)看,即使是产业结构较优的市区,三次产业结构为5.0:53.1:42.0,第三产业比重比全省高0.8个百分点,但仍比全国低1.4个百分点;其它10个县(市)第三产业比重均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三)R&D经费投入强度较低,区域科技投入不平衡,自主研发不足
  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8年,全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2.82亿元,仅占全省102.13亿元的2.8%,居全省第八位;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0.42% ,虽比2004年的0.32%提高0.1个百分点,但比全省的0.94%低0.52个百分点,与全国“十一五”规划2010年达到2%的预期目标有很大差距。
  在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构成中:规模以上工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2.64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0%,比2004年的1.2%降低0.2个百分点。
近九成科技投入分布在“主轴”。从区域看,全市工业科技实力主要集中在“主轴”上,2008年,“主轴”的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分别占全市87.8%、87.5%、89.9%,“东南翼”分别占全市3.8%、3.4 %、0.8%,“西北翼”分别占全市8.5%、9.1%、9.3%。
  我市自主研发不足,发明专利申请少。2009年,全市专利申请量326件,仅占全省17559件的1.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4件,占全省3842件的1.9%。全市专利授权180件,仅占全省11282件的1.6%,其中发明11件,占全省824件的1.3%。
  (四)城镇化水平较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2009年,我市城镇化水平为44.4%,比全省的51.4%、全国的46.6%分别低7.0和2.2个百分点,主要是“东南翼”和“西北翼”城镇化较低,分别为27.9%和31.9%,均大大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从各县(市、区)看,除梅列、三元、永安、沙县外的八个县城镇化均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宁化、尤溪、建宁、大田四县城镇化水平最低,均在30%以下,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四、加快三明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以特色促发展
  由于区位条件、政策因素、经济基础等方面原因,各县(市、区)之间、主轴与两翼之间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从实际出发,根据全市经济发展趋势和生产力布局,针对不同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状况,对区域经济调整和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地确立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不断培植区域特色产业,壮大产业优势。  
  “主轴”:梅列、三元、永安、沙县四县市区,按照《加快三明中心城市发展行动计划》中的三明中心城市定位,一要搞活三产,提升人气。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向“主轴”集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业、旅游业、金融业、中介服务业等,壮大“主轴”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和商贸物流业,增强“主轴”经济实力和带动力,努力构筑海西中部最具活力、最佳生态、最宜人居的中心城市,城市人气进一步提升。二要提升工业,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金属材料及深加工产业、汽车和机械装备及零部件产业、林产加工产业、等八大产业,不断完善中心城市6个省级开发区功能,特别要提升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实力。三要发展中心城市社会事业。建设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文化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强化带动功能和示范作用。
  “东南翼”:大田特色农产品、矿产资源丰富,如茶叶、木薯产业、食用菌产业等;尤溪特色农产品、电力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纺织业基础较强,如特色农产品金柑、油茶、食用菌产业等,拥有“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革基布名城”的美誉。大田、尤溪两县要做大做强自身特色产业。
  “西北翼”:明溪、清流、宁化、将乐、泰宁、建宁六县但各有资源,如明溪侨居国外多,居民经济好,而且明溪的肉脯干、淮山远近闻名;清流农产品生产、加工,台湾农民创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创业园;宁化木材、矿产较多,烟叶产量连续21年保持全省第一位;将乐矿产、旅游资源较丰富;泰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二个世界级和16个国家级旅游品牌;建宁特色农产品较多、造纸业基础较强,如建宁莲子、黄花梨闻名遐迩等。“西北翼”六县经济发展各有特色,要大力发展自身特色产业。
  同时,各区域之间要合作促发展。要树立大市场、大流通的观念,因地制宜,依托优势产业,整合资源,实现产业、市场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逐步建成一个商品和生产要素集面广、容量大、效率高的统一区域市场体系。
  (二)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目前我市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有了较好的基础,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显低,不能适应经济上新台阶的要求,产业之间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已经显现。从生产角度看,三明经济过于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支撑增长,第二产业在三明经济中的比重达45.6%。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必然加重资源环境压力,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在新的一轮经济发展中,必须把以往紧盯工业的目光调整到力促三次产业齐驱并进,把第一、二产业的“大而全”、“小而全”运作模式实施专业化分离,把应社会化、专业化运作的全部分离出来,交由不同性质与功能的第三产业来运作,力促第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加快实施2009年出台的《三明市加快流通业发展行动计划》,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和现有交通运输条件,有针对性地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物流项目,构建“一纵两横”的物流通道空间布局体系。特别要拓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物流业与工业、农业联动发展,培育一批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为一体的物流企业,打造一批现代商业、物流中心、规模专业市场和强势流通企业,建设连接沿海、联动周边的商业繁荣带,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辐射内陆的重要物流节点,提升我市流通业的区域竞争力,实现流通产业的加快发展。
  (三)创建区域创新体系,以技术促发展
  自主创新能力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体系为主要驱动的发展模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崛起的快速通道。事实证明,当前企业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商品数量和价格的竞争,而主要是商品技术含量、品牌、质量安全性和成本的竞争。谁走在了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前头,谁就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了先机,赢得企业长久发展的空间。
  目前,我市许多工业企业还是“三高一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资源环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转换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和淘汰“三高一低”企业,大力发展“两低一高”(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企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要做大做强冶金及压延、林产加工、机械及汽车制造、矿产加工、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等五大产业集群,改造提升纺织、化工、建材等三大传统产业,也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要建立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机制,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自主创新需要大量投资,单靠中小企业自身力量难以企及,需要创建“官产学研用”五个支撑元素的区域创新体系助力。区域创新体系可从特色产业、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入手,依靠“两类人”和“三类机构”。“两类人”是指科研工作者和创新型企业家,“三类机构”是指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和中介机构。加大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区域创新体系,有助于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有效共享,凝聚各方力量,以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市场核心竞争力,区域的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也会因此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三明市统计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精彩评论4

正序浏览
mxmember 发表于 2011-6-27 11: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好,很好。
 
gyjxp 发表于 2011-7-11 12: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vb好
 
秋文庆 发表于 2011-8-29 11: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不错

 

 
linby 发表于 2014-12-24 14: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很好,很有水平,比较切合三明的实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8粉丝

8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