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劳动就业] 如何实现大学生以自主创业带动就业

[复制链接]
江苏老秘 发表于 2011-4-2 08: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在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所以,在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方面,除了要千方百计地挖掘就业岗位,提高大学生就业技能,还要通过工作创新,培育创业氛围,优化创业环境,提升大学生创业本领,鼓励其投身自主创业的大潮,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各级政府制定出台了多项扶持和引导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是目前在大学生当中自主创业的比例还很小,全国大概还不到2%。而参考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情况,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都在 10%左右,有的甚至占到了20%。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大学生创业率最高的是浙江,但也只有4%,广东省大学生创业不到1%,2006年北京市高校共有毕业生19.3万,但创业的人数连1‰都没有达到。另外,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也比较低,教育部2004年报告显示,全国百家比较早的大学生创办的企业,盈利的仅占 17%,大学生创办的公司,5年内仅有30%能够生存。2006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整体创业率基本达到30%,而大学生创业率仅为2%—3%。由此可看出差距所在,实际上也是潜力所在,我国的大学生创业还只是刚刚起步,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生大学生创业困境的原因在于:
    第一,大学生对政策和信息获知渠道匮乏。为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每年全国各级政府都会出台很多扶持创业、推动就业的优惠政策,但由于沟通渠道不畅,平台不健全,致使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很难了解相关政策,用好相关政策就更无从谈起。各相关部门应努力开拓服务平台,实时更新关于创业就业的扶持政策,公布创业案例、创业信息等供创业青年查询参考。
    第二,大学生缺乏无忧创业的社会空间。目前大学生创业往往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创业不是一个人冥思苦想、闭门造车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个创业的平台,一个可以实践创业梦想的场地空间。要努力扶持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进驻创业园,从租金、资源、设施使用等方面提供最大的支持。将有共同创业梦想的大学生集中在一起,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他们打造一个热火朝天、共同激励的创业空间。
    第三,大学生创业知识和经验方面的缺乏。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创业需要相关的知识,更需要包括社会经验、人脉关系和市场分析能力在内的创业经验。我国现有的高校教育,学科设置偏向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应用知识和实战经验方面的培养存在明显不足。应当大力调整学校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大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课本知识运用于创业实践,有效面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针对上述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实际困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
    第一,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开通大学生创业咨询热线和青年创业就业网。为大学生提供有关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创业信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第二,建立大学生创业培训机制。以劳动保障部门为主导,把大学生的创业培训纳入政府以创业带动就业总体规划,根据不同创业群体、不同创业阶段的需求,制定创业培训计划,大力开展 KABSYBSIYB培训和其他形式的创业培训,把培训认证制度作为大学生创业就业培训的基本方式,对取得认证的大学生优先提供政策扶持和创业服务。
    第三,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平台。要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建设集创业、择业、交流、开发、培训、储备为一体的“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结合各地实际,建立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和青年创业示范园区,为青年创业提供信息、场地、培训、金融、证照办理等一站式服务和专项服务,使其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无忧成长空间。以天津为例,截至 2010年年底,全市各级共青团组织共建立青年创业中心、创业园 16个,共扶持青年创业项目1465个,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青年经济实体,成为惠及数十万青年的“青字号”品牌工程。
    第四,建立大学生创业融资服务平台。在破解包括大学生创业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这一世界各国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方面,我们的各级政府组织应该并且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这也是由中小企业的性质和政府组织的职责所决定的。正如李稻葵教授指出的:“中小企业本来是地方性的,不是全国性的,靠地方政府根据自己的需要多去实验,做各式各样的实验,先试点,甚至是试错,试出来不成功也是成功,不成功知道什么路子不能走,要地方政府发挥积极性投资,做制度投资,做制度实验”。所以我认为,政府组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大学生创业融资服务工作。
    一是与金融机构合作,推进金融产品和工作机制的创新,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小额贷款。从2006年开始,天津共青团组织与国家开发银行、农合行、大连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合作,在全市各区县成立金融服务站,开通大学生小额贷款绿色通道。推出了适合大学生创业实际需求的无抵押、低息的5万—10万元的创业成长小额贷款项目。每月举办一次“青年创业融资讲堂”及各种形式的银企对接会、融资洽谈会等,有效破解了大学生创业贷款难题。
    二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目前,全国各地政府都成立了由财政部门主导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应该发挥其服务本地企业成长的特性,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优先、低费率的融资担保。
    三是组建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和小额贷款公司,直接服务大学生创业。以天津市为例,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目前已募集资金2100万元,主要为创业青年提供无抵押、无担保、无利息小额信用贷款,同时还将设立专项基金扶持青年就业和大学生创业。
    四是成立青年诚信建设促进会,从而使“一体两翼”真正成为一个互联的资源平台,如果贷款人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发生诚信问题,其信用记录都将在平台上显示,从而真正地做到“既有组织推荐,也有市场制约”。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江苏老秘 发表于 2011-4-2 08: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制度创新:创造高端人才就业岗位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大学生就业面临两难的矛盾境地,一方面从目前市场需求来看,需要大学生向“低端”走;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又需要大学生要向“高端”走。
    本文主要探讨科研院所与大专院校如何充分挖掘高端就业岗位,为大学生就业打通其中的一条渠道,同时使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成为未来高端人才的“蓄水池”。
    从表面上看,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似乎人满为患,许多单位门槛高、门难进,几乎招聘清一色的博士、硕士,更有甚者,一些单位连硕士都不招了。情况果真如此吗?仔细分析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人才构成及需求现状,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和经济转型的推进,这些部门人才需求潜力会进一步增加。
    1.现有的高端创新人才严重不足。主要是科研支撑人才严重匮乏。由于近年来,科研体系的建立更偏重于科学研究人才队伍的建设,所有的科学评价指标都不利于支撑人才的发展。因此,科研人员大都集中在科研、教学第一线,支撑人才严重短缺,有的实验室甚至没有专门的实验队伍,实验员、教辅人员以及工程师等,支撑队伍的建设不成体系,没有规模,这不仅严重地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2.人才隐性浪费严重。受编制的限制,现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实际情况是人才不分等级使用,几乎所有的教授和研究员都没有助理、秘书,每个研究人员都是全能选手,教授、研究员既要选题、定方向还要写报告、组织实验、编代码甚至要处理许多联络和协调的杂事,实在忙不过来就让学生去做,结果又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因此,给教授和研究员配备必要的助手,区分人才的层级,使每个人都能集中精力干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既可以提高科研水平和效率,又可以解决大量的大学生就业。
    3.未来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创新型国家和产业转型在客观上需要成千上万的高端人才。利用现有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培养、锻炼、使用大批高端人才既是国家战略的需求,也是这些部门自身发展的要求。眼下充分发掘用人渠道,最大限度地提供用人岗位也是这些部门的社会责任。
    4.现实的需要。从我国教育的现状来看,我们目前培养的学生,基础知识、英文和计算机技能还都是不错的,只是专业技能方面由于缺乏专门训练,能力较差,因此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甚至包括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充分发挥人才孵化器的作用,这样也可以解决人才不好用的问题。
    以上所述充分挖掘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岗位潜力,不仅是因为单位实际上有需求,还因为许多学生愿意去这些单位工作。近日,上海师范大学对10所高校1641名“90后”和“80后”大学生的调查显示,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选择率 26%,国有大中型企业20.3%。因此,沿着这个思路出发所做的规划,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综上,我们的建议是:
    1.调整科研经费管理中人员费用比例过低的政策约束。这一条尤为重要,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家项目都不愿把钱投到人头上,用于人头费的比例过低,而且这一约束是刚性的,这大大限制了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项目聘用人员的使用。实际上西方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等科研管理较好的国家都不是采取这种方式(美国科研中用于人员费用占科研项目总费用的 40%—80%,日本更高),我国的台湾地区、香港地区也有非常成功的模式。
    2.鼓励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把大学生引导到西部和基层。由于大多数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所处的地理位置都比较好,因此可以借鉴大公司总部招人,基层使用的方式,鼓励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与地方和西部地区合作建立机构,让大学生在一段时间里在这个机构工作,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下基层、去西部的问题。
    3.建立有效规范的政策,对于一些特定的行业(如软件业),鼓励异地上班、绩效管理的就业模式,事实上,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通过网络进行异地办公是毫无问题的,它的好处是,实际收入提高了(因为可不需要租房),有机会赚更多的钱(可同时承担多个任务),减少交通压力。
    4.大学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工作,可采用多种灵活的合同形式,比如作为见习生进行见习,在一定的见习期内毕业生与单位签订见习合同。毕业生见习阶段的生活费、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发放,免交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见习期间允许毕业生轮换单位。这样不仅能调动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提供了更多选人机会,也使毕业生在刚踏入社会时有个过渡适应期,同时能为社会缓解当前的毕业生就业压力
    总之,只要把就业这个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想办法,少说多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一定会大大缓解。
 
 楼主| sjm 发表于 2016-4-12 10: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大学生就业面临两难的矛盾境地,学习了,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5粉丝

19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