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时政评论 领导干部出政绩关键要问计于民才能决策正确

[复制链接]
流清秘书 发表于 2011-4-5 08: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前不久有报道说,南方某县为了提升当地的影响力,建造“山寨悉尼歌剧院”、“山寨中国馆”等标志性建筑,引来众多非议。群众说这是“乱花老百姓的钱搞面子工程”,不如把钱用来做对低收入群众有益的事。对此,当地一些干部觉得“委屈”。也许,该县建造标志性建筑的出发点并不完全是错的,也是想借此加快当地经济发展,但由于此类标志性建筑并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所以很难使群众满意。

  一个地方发展和建设的成效如何,取决于政府的决策是否正确。而政府在作决策之前,应当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推进政务公开和决策民主化。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却自视见识广、有魄力,喜欢一切按自己意志行事,缺乏问计于民的自觉性。有的虽然也把问计于民写在纸上、说在嘴上,但并没有真正落实,上项目、作决策时,即便也请专家论证,向群众征求意见,末了仍是按“领导意图”定夺,潜意识里还是怎样“快出政绩”,能引起“上级关注”。

  领导干部有心干出一番成绩,固然是好事。不过,正确的政绩观应当是创造让群众得实惠、符合群众根本利益的政绩,而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要创造出群众满意的政绩,必须关注民生,尊重民意,着眼于解民忧、增民利,坚持问计于民,对群众不赞成的事坚决不干,把群众赞成的事切实干好。

  领导干部出政绩的前提是决策要正确。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把群众意愿作为决策依据。只有尊重民意、能给群众带来实惠的决策,才能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决策失误,不仅会损害群众利益,也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因此,领导干部在作决策时,必须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应当深入群众,甘当小学生,虚心向群众请教,发挥民智民力,走出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反之,如果领导干部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憋思路”,找专家“凑点子”,罔顾民意,势必导致决策失误,结果不仅群众不买账,也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众人拾柴火焰高”。强调领导干部要问计于民、尊重民意,是因为在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智慧和力量。群众处在社会实践第一线,对本地实际有直观切身的感受,对当地如何发展有参与权、监督权,也最有发言权。同时,群众也有权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因此,领导干部应当始终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放下架子,到群众中去,把群众当良师、当益友。应当如毛泽东所说,迈开你的两脚,到你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学孔夫子的“每事问”。只要领导干部坚持这样做,就能向群众“问”出真知灼见,就能“问”出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就能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坚持问计于民,贵在诚心诚意、尊重民意。近年来,一些地方针对群众关注的问题或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利用现代网络与群众交流,开展公众意见征询活动,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听民声、集民智,保证了科学、民主决策,收到良好成效。诚然,让群众参与政府决策,采取多种形式问计于民,难免会七嘴八舌、众说纷纭,甚至有些意见不中听,很尖锐。但不管是什么意见,都应当虚心听取,而不能将其拒之门外,都应当认真分析,汲取可取之处,并以积极的姿态,回应群众期待,满足群众需求。越是经济困难的地方,领导干部越要倾听民声,慎重决策,谨防违背群众意愿。

  说到底,坚持问计于民、尊重民意,是由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宗旨所决定的,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应当养成关切民生、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作风,自觉保持与群众良性互动,关注和倾听民声,把尊重民意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少一些“长官意志”和自以为是,多一些问计于民和尊重民意,站在群众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和决策,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福祉。(来源:《中国监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19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