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五一”国际劳动节贺词:肩负新使命推动新发展

[复制链接]
三明学习网 发表于 2011-5-1 10: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热烈祝贺“五一”国际劳动节
中共三明市委 三明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在这个盛大、喜庆的日子里,我们谨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全体劳动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全市各级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2010年,全市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的要求,始终不渝地突出发展,始终不渝地解放思想,始终不渝地转变方式,始终不渝地统筹兼顾,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效,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今年以来,我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全面推进,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精神文明创建持续深化,党的建设特别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延伸提升“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取得新的成效,社会保持安定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也是全市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拼搏的结果。
  当前,三明正处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支持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于今年3月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加快转变、跨越发展的政策与措施,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全市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要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学赶先进、争创一流,紧紧围绕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开局之年,立足本职岗位比干劲、比创新、比奉献,积极投身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用辛勤劳动谱写三明“十二五”发展的新篇章。
  推动三明新发展,必须凝聚工人阶级的智慧和力量。工人阶级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力军。要始终坚持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要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广泛开展“当好主力军,海西立新功”主题劳动竞赛,不断深化“百万职工献计策”、“百万职工大创新”、“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等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在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等方面,勇挑工作重担,争当创新先锋,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建功立业。
  推动三明新发展,必须着力提升劳动者整体素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三明跨越发展,需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广泛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各类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形成有利于劳动者学习成才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职工的学习能力、劳动能力、创造能力,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要充分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崇尚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风尚,激发广大职工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心无旁骛地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推动三明新发展,必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组织职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广大劳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保障。要依法推进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进一步落实职工工资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要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深入开展就业帮扶、生活救助、医疗互助、法律援助等多形式、多内容、有针对性的送温暖工作,多为广大职工办实事、解难题。要深入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加快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企业和谐、社会和谐。
  推动三明新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工会组织的领导,进一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的工会工作格局。各级政府要建立完善与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支持工会工作。各级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团结意识和群众意识,认真履行好各项职能,突出服务、突出建设、突出维权、突出引导、突出创先争优,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广大职工合法权益表达者和维护者的作用,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推动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肩负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携起手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力争先,用辛勤劳动再创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共同谱写“十二五”发展的新篇章!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三明学习网 发表于 2011-5-1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党的旗帜指引下团结奋进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中华全国总工会隆重表彰了荣获201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这是党和国家对工人阶级、广大劳动群众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主体地位和巨大作用的充分肯定和尊重。我们谨向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劳动者致以崇高敬意!
  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来,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积极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洪流,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历史充分证明: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始终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只有在党领导下,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才能充分涌流,汇聚成掌握自身命运、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党只有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不断取得辉煌成就。
  “十二五”已经开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历史地落在当代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肩上。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团结奋进、再铸辉煌,是时代赋予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崇高使命。
  推动科学发展,离不开亿万劳动者齐心协力、脚踏实地地团结奋斗。成就伟业,贵在实干。一项项发明创造,一次次技术革新,一年年岗位坚守——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奉献与业绩,充分展现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主人翁精神和伟大力量,鼓舞着全体劳动者把理想抱负融入改革发展大潮,汇聚成推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推动科学发展,离不开亿万劳动群众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的智慧与活力。广大劳动者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祖国建设日新月异的火热时代,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建功立业的难得机遇。牢记历史使命,立足岗位贡献,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的新业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厦添砖加瓦,就一定能为“十二五”目标实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动科学发展,离不开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第一资源。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知识型工人和一线创新人才队伍,使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岗位练兵和劳动竞赛等活动,鼓励学以致用、岗位成才,让亿万劳动者成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劳动能手,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会拥有取之不尽的人才资源。
  推动科学发展,离不开和谐的劳动关系、社会关系。依法保障和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各项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改革不断深化带来的利益格局调整,给维护劳动者权益提出了新要求。从尊重劳动者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到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都需要充分考虑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诉求,妥善解决矛盾纠纷,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广大劳动者要继续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社会关系献计出力。
  中华民族文明史就是一部各族劳动群众辛勤耕耘、不断创造的劳动史。今天,全国各族人民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扬科学发展的风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发扬光荣传统,传承创业精神,万众一心,不懈努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生日,向祖国和人民献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25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