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全国理论宣传工作座谈会发言摘要2012年

[复制链接]
安永老秘 发表于 2012-4-5 08: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加强党报理论宣传 提高理论引导能力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吴恒权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和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日益多元多变多样。在这种新形势下,认识和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需要广大理论宣传工作者提高思想理论引导能力,从理论上、思想认识上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进行阐释,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变中把方向、在多样中谋共识,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理论宣传是人民日报的传统优势。近年来,人民日报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抓好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工作、办好理论版等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创新理论宣传的手段,加大理论宣传的力度和比重,打造党报理论宣传品牌,收到了良好效果。理论宣传的覆盖面、传播力、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受到各界好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党报理论宣传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巩固传统优势、增创新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理论引导能力。
  
  一、坚持正确导向,彰显核心价值。始终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理直气壮,不回避、不含糊,不失语、不乱语,是加强党报理论宣传、提高理论引导能力的前提。人民日报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重要手段,在坚持正确理论导向中肩负重要使命。近年来,我们牢牢把握正确的理论导向,紧紧围绕重大理论、重大问题、重大部署、重大节点,组织权威专家学者撰写并刊发一系列重头理论文章,努力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建党90周年等重大历史事件营造良好的思想理论氛围,精心组织六个“为什么”、划清“四个重大界限”、七个“怎么看”等重大理论问题的宣传战役,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二、紧紧围绕大局,自觉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大局、自觉服务大局,是党报理论宣传富有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人民日报社在理论宣传中,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坚持在大局中思考和推进工作,在大局下策划和开展宣传,努力全面、准确、深入地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政策解读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在理论版头条开设“本周话题”、“热点追踪”、“前沿关注”、“大家论道”等一系列栏目,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组织权威专家学者和部门负责人撰写文章,析事明理、解疑释惑,吸引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引导人们围绕大局想问题、在大局下行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关注社会热点,回应群众关切。党报理论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现实性、针对性。这就需要我们直面现实热点和社会关切,紧密联系干部群众思想实际,正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现实、科学解决问题。人民日报在理论宣传中始终坚持从实践破题,努力找准人们的困惑,抓住问题的核心,说透社会关注的焦点。紧密联系群众的思想实际,特别是针对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物价、房价、就业、教育、医疗、公平等问题,依托“任理轩”、“思想纵横”、“观点”、“群众抒群言”等品牌栏目,组织撰写和刊发了《积极培育健康的国民心态》、《理性看待社会公正问题》、《科学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科学认识和解决收入分配问题》、《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走进人民群众》等一系列重要理论文章,社会反响热烈。
  
  四、厘清社会思潮,明辨理论是非。每逢党的代表大会召开,思想理论界都会异常活跃,越是这样,人们就越希望获得权威的阐释,主流媒体就越有责任明辨是非。近年来,人民日报社在理论宣传中,密切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动向,针对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以及敌对势力对我国政治、司法、新闻出版制度等的无端攻击,坚决驳斥各种歪曲党的历史、否定党的成就、诋毁党的形象的错误思想和言论,明辨了是非,形成了正面引导的思想理论强势。
  
  五、积极改进文风,创新表达方式。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实现思想性和通俗性、说理性和生动性的有机统一,才能吸引人,才能增强影响力和传播力。我们以人民日报理论版为主导,依托人民网理论频道和人民日报出版社等平台,实行报网互动、报书互动、编读互动,积极开展专家在线访谈和网民在线交流,结集出版一批理论著述,实现理论宣传成果的“二次传播”,进一步扩大了党报理论宣传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当前,理论宣传工作面临极为有利的时机。理论宣传工作应当大有作为,也可以大有作为。人民日报社一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断深化对新形势下理论宣传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努力宣传好党的创新理论,使党报理论宣传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提供有力的思想理论氛围和保证。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不断提高理论宣传引导水平
  
  求是杂志社社长李宝善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对《求是》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理论特色,不断加大对重大思想理论问题的宣传引导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一,做好理论引导工作,首先要站稳坚定的政治立场。立场问题至关紧要。当今的中国,思想理论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日益明显,我们只有坚定地、牢牢地站在党的立场,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才可以放开手脚、搏击风浪;立场站不稳,就可能在风浪面前手忙脚乱、迷失方向。
  
  什么是党的立场?就是对党的事业的坚定信念和高度自觉,就是对党的主张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宣传,就是在多元多样中坚定地为党和人民利益辩护。这些年,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全社性党课,教育引导我们的编辑记者正确认识和理解我们这个党,正确认识和理解我们党正在从事的事业,懂得我们党为人民、为国家、为中华民族是建立了大功劳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理解为国为民是我们党不变的党魂,坚信我们党从事的事业是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事业,是正义的、崇高的事业,我们为党的事业辩护,应该理直气壮,一点都不理亏。有了这样的立场和信念,我们就敢于直面各种尖锐问题、敏感话题,就敢于敞开了讲、放开了写,就可以使理论引导更具针对性、说服力。在当前国内外舆论环境下,理论引导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旗帜鲜明地为党的事业、党的主张鼓与呼。
  
  第二,做好理论引导工作,关键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思想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面对纷纭复杂的思想理论风云,我们必须有政治上的鉴别力,做到心有定力、独立思考。
  
  什么是我们应该有的定力?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保持一致,就是准确领会和把握中央精神、中央一贯的精神,自觉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脚踏实地,就是坚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看问题,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想问题。有了这两条,就有了主心骨,就可以“不畏浮云遮望眼”。
  
  第三,做好理论引导工作,重在回答带根本性的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这些年,思想理论领域出现的错误观点,主要有两种:一是质疑改革开放,认为改革开放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是主张回到封闭僵化的老路;二是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是“普世价值”,中国必须按照西方模式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实际上是主张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围绕一些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近年来,主流媒体近年来推出大量文章,集中阐释和回答六个“为什么”、划清“四个界限”等重大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只有从理论上透彻地回答这些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统一全党全社会的思想认识,巩固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求是》及所属的《红旗文稿》等也推出一大批文章,深入阐述“发展是中国的首要任务,稳定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最大的政治优势”、“经济上的巨大成功证明了中国政治上的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国际比较中显示出巨大优越性”、“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没有‘普世性’,照搬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资本主义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社会主义有着无限光明的前途”等一系列观点。这些观点说到底是为了回答:第一,为什么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没有离开社会主义;第二,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制度模式,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现在中国人越来越关注国际问题,媒体对国际问题的分析评论,也成为做好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求是》发表了一批分析评论文章,引起境内外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对于人们认清西方舆论和政治制度本质,很有帮助。
  
  第四,做好理论引导工作,需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形成合力。《求是》的特色在理论性,优势在权威性。近年来,我国媒体生态和舆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表面上看,有的主流媒体似乎面临权威性衰减的问题,但是往深里看,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在主流社会、主流人群中仍然是根深蒂固的,越是在重大关头、关键时刻就体现得越明显。这种权威性,对于做好理论引导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倍加珍惜。这就要求,《求是》作为党中央机关刊,在宣传上要把握得稳一些,导向上决不能出大的偏差,防止把握不当造成权威性的流失。
  
  但是,理论引导工作又要求我们直面理论热点,对各种尖锐、复杂、敏感的思想理论问题不回避、不失声。自2009年起,我们对《求是》所属子刊《红旗文稿》进行全面改版,使之成为一份以理论热点辨析为显著特色的政治理论半月刊。我们还创办了“求是理论网”,创办了大型理论文摘杂志《红旗文摘》,初步形成了以《求是》杂志为主体,所属杂志、网络、出版、影视等媒体为补充和延伸的理论宣传方阵,集群效应日益显现。实践表明,重视发挥所属媒体的作用,既区分层次,又形成合力,是中央主要媒体做好理论引导工作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按照“三贴近”原则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理论宣传工作格局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振武
  
  理论宣传是增强宣传思想工作说服力感召力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们坚持“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积极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理论宣传工作格局,不断增强理论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日益深入人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宣传对象的层次性,开展多层次理论宣讲
  
  面对面的理论宣讲,是我们党开展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我们坚持从上海实际出发,组织多层次的宣讲队伍,利用不同宣讲平台,开展理论宣讲。一是形成领导干部理论宣讲机制。我们利用市委党校领导干部报告会这个平台,组织领导干部开展重大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市委主要领导和市委常委先后为全市局级领导干部作专题报告。内容涉及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世界金融危机与上海发展面临的形势、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等,对领导干部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正确认清发展形势,把握发展大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市委主要领导还时常了解高校师生的理论关切、理论困惑和理论需求,多次到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重点高校作报告,与高校师生直接进行互动交流,深受欢迎。二是建设以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为主体的理论宣讲队伍。我们结合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注重发现培养一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熟悉中国国情、学风优良的理论宣讲队伍。目前,活跃在“东方讲坛”的1000多名理论宣讲员,绝大多数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骨干,常年深入基层,积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三是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性理论宣讲队伍的作用。随着基层干部群众理论需求的不断增强,一批群众性理论宣讲队伍应运而生。这支队伍绝大多数是从事理论工作和党务工作多年的退休老同志,例如“百老讲师团”就有600多名老将军、老干部、老劳模、老教授、老作家,10年来,为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作了3000多场报告,听众达280万人次。
  
  二、注重宣传手段的多样性,发挥不同媒体的理论宣传功能
  
  理论宣传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首先,重视通过报纸杂志和通俗理论读物开展理论宣传。解放日报开辟了“读者出题,专家解答”、“观点对话”等栏目;文汇报开辟了“论苑”、“争锋”等栏目。在发挥通俗理论读物作用方面,我们重点做好《理论热点面对面》、《六个“为什么”》等系列读物的发行使用工作,组织策划编写了《通俗资本论》、《中国震撼》等通俗理论著作。其次,通过重大主题的展播展览开展理论宣传。近年来,我们抓住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的契机,先后拍摄了《走向和谐》、《理想照耀中国》、《誓言》、《上海1921》等理论电视专题片,安排黄金时段展播。同时,我们多次播放中宣部组织拍摄的《伟大的历程》、《复兴之路》、《旗帜》等一系列理论文献片。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通过举办《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中国》、《我们共产党人》大型主题展览,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三,充分运用和发挥互联网时效快、范围广、容量大、成本低、互动性强等优势,不断拓展理论宣传的空间和渠道。近年来,我们组织知名专家学者做客东方网,先后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海倡导的“公正、包容、责任、诚信”价值取向等主题,与网民开展网上对话;组织网上理论知识竞赛活动,组建了东方网社科理论评论员队伍,通过对网络热点问题的评论宣传科学理论观点。
  
  三、注重宣传组织的统筹性,形成理论宣传合力
  
  理论宣传队伍分布在多个系统,宣传手段和途径多种多样,这就决定了理论宣传工作的组织必须加强统筹性,才能形成理论宣传的合力。一是加强宣传队伍的统筹,凝聚“五路大军”力量。我们逐步探索建立了理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包括市教卫党委、市委党校、上海社会科学院、市政府研究部门、部队院校的党委主要领导,形成协同推进理论宣传的格局。二是加强宣传手段的统筹,整合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手段,主要是通过“报网互动、网台联动、报台呼应、新闻与出版配合、党报党刊与都市类报刊分工合作”,形成立体强势的媒体理论宣传整合机制。近年来,我们利用这一机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等重要理论读物的宣传,覆盖广泛、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满足了不同读者群体的理论需求。三是加强内外统筹,利用“两种资源”,发挥“两种优势”。上海作为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是世界了解中国,中国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我们在理论宣传工作中注重内宣和外宣的统筹,利用国内国外学者两种研究资源,发挥两种研究优势,培育建立了“世界中国学论坛”这个国际交流平台,论坛至今已举办4届,共计300多名国际知名中国学研究专家和500多名国内学者参加了论坛。
  
  在大众化进程中架起理论通向群众的桥梁
  
  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
  
  做好新形势下的理论宣传工作,关键是架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大众化,使之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融入普通人的工作生活。近年来,江苏在推进理论大众化方面积极探索,取得明显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注重在党的工作全局中定位和推进理论大众化。江苏自觉把推动理论大众化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写入省委制定的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实施意见,在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作出部署,列入省委党建工作要点和宣传思想工作要点,明确宣传部门牵头抓总,理论战线重点推进,宣传文化单位密切配合,党委政府其他部门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工作中,我们注重整体性推进和规范化建设。以省直重点基地为龙头,专门组织理论大众化的课题研究,深化对工作规律的把握。在此基础上,省委宣传部专门制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施意见,明确把理论大众化工作融会贯通于理论、舆论、文艺、宣教、文明创建等各个领域,推动工作内容、主体、载体、受众等的协同共进。
  
  二、着力探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大众话题的融会点。我们积极探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人民大众话题之间的现实契合点、思想融会点。一是准确阐明全省人民的共同发展愿景。通过广泛的理论阐释、政策解读,阐明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在江苏的具体化实践、阶段性使命。二是深刻总结全省人民共同创造的成就经验。我们通过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召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等重大契机,连续多年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苏实践”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干部群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信心。三是凝聚提炼团结奋斗的精神财富。为在继承中拓展、提升江苏精神,省委专门成立工作小组,“海选”征集6300多条稿件,网络投票超过50万人次,明确“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为新时期江苏精神,把它变成全省上下凝聚“精气神”、推进理论大众化的生动实践。
  
  三、广泛构筑基层群众可及可用的平台载体。一是抓好大规模集中宣讲。近三年间,省委多次组建宣讲团,深入所有市、县(市、区),并覆盖大部分高校,先后集中宣讲6轮,举办报告会930多场,直接听众达67万多人次。二是深化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通过明确省委常委联系点、推出首批30个示范点、制定6大项创建考评体系、加强五类基层党校建设等途径,进一步加强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三是打造通俗化理论宣传品牌。我们以“幸福江苏”为品牌,先后组织编撰《科学发展观学习百题》、《科学发展在江苏》、《全面小康指标体系解读》、《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55题》等通俗读本,免费印发近60万册。四是推进主流媒体和网络的理论宣传。目前,以新华日报“思想界”、“人文”、“讲坛”三个专版为龙头,所有市级党报和重点县级党报均长年开设理论版,大部分每周一期。省委宣传部还专款资助广播理论宣传。五是积极探索群众自我教育新载体。全省遴选建立昆山、华西等首批30个理论大众化实践基地,以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鲜活经验,印证和展示理论的魅力。
  
  四、善于借鉴运用百姓喜爱和接受的话语体系。理论宣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是进行话语体系的转化。实践中,我们逐步探索多样式的大众化语言,努力让群众易学易懂、真信真用。我们注重把新闻与评论、事件与思想、舆论与理论相结合,指导省级党报和广电类新闻增强理论和评论含量。每逢重大部署出台,都在重要版面和时段推出系列评论,有的多达15篇,并大量配发政策解读、新闻事件点评等,强化思想引导。我们力求更多运用群众性语言阐释理论,并注重发现、培植和推广“百姓名嘴”,增强日常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
  
  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拓展深化理论大众化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贯穿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方面。推动理论宣传与主题教育、舆论引导、文艺创作生产、公共文化服务、典型宣传和群众精神文明创建等相结合,体现理论含量和思想力量。二是围绕迎接和学习宣传十八大这条主线做好理论大众化工作。组织面向基层面向大众的宣传教育,科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效和理论魅力。三是着力强化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并以此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抓好示范点引领、典型经验带动、理论研讨深化、年度述学考评、先进集体表彰等环节的工作,影响辐射更多的群众参与理论学习、接受思想熏陶。四是大力改进创新载体建设。继续抓好集中宣讲、城乡冬训、主流媒体宣传等基本载体,进一步增强针对性。新推出一批理论大众化学习实践基地,重点培育省级层面千名宣讲志愿者骨干。五是积极彰显群众的自我教化作用。召开现场会,推广常州“道德讲堂”的“六我”(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模式,引导群众更好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完善。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安永老秘 发表于 2012-4-5 08: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深入实施普及计划  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高校师生
  
  教育部部长 袁贵仁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专门作出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战略部署。普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高校是重要阵地,大学生是重点群体。近年来,教育部采取多种措施,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
  
  第一,强化课堂教学,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实际成效推动理论普及。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深化课程体系建设,完成本专科及研究生思政课新方案,形成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四个层次逐步推进、内容不断深化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开展四轮本科思政课教材修订,编写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大纲,全面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硕士生必修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组织开展六个“为什么”教学试点,征集评选“精彩一课”、“精彩教案”、“精彩课件”。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完善省部级领导为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制度,2011年有几十位省部级领导走进高校作形势报告。
  
  第二,拓展有效途径,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促进理论普及。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推动高校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逐步探索形成利用重大活动、重要节庆日,围绕一个主题,集中一个时段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开展了四大类50项“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加强高校理论老秘网建设,打造网上学习交流平台。邀请专家开展理论宣讲。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科学理论的理解,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第三,开展理论研究,以高水平研究成果和通俗理论读物支撑理论普及。研究制定《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颁布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2011—2020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列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分三批启动93本教材编写任务。在教育部各类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加大对理论研究和宣传的支持力度。从2008年起每年召开一次理论体系研究论坛。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多所高校建立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建设一批理论研究和宣传创新团队。编写科学发展观青少年学习读本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少年学习读本。
  
  第四,加强高校党建,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党内集中教育强化理论普及。每年与中组部、中宣部联合召开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印发党建工作要点,系统部署高校党建和理论宣传普及工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内容。认真总结高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第五,加强队伍建设,以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思政课教师和理论骨干保障理论普及。连续多年与中宣部等六部委共同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对思政课本科四门课程和中央“马工程”10本重点教材任课教师分期分批开展全员示范培训。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班。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共培训思政课骨干教师12万人次;培训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近6万人。
  
  高校理论宣传和普及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这条主线,按照中央总体部署,紧密结合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密结合高校实际,进一步在高校实施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
  
  一是完善方案、明确目标。根据中央普及计划工作方案,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不断拓展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的广度、深度。紧密联系干部教师和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宣传普及与释疑解惑、排忧解难有机统一起来。
  
  二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突出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加强网络视频公开课和老秘网建设,把科学理论的最新成果和热点难点问题的解答及时补充到教学中。突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支撑作用,组织“理论名家社会行”、“高校名师大讲堂”等活动,动员名师大家开展科学理论宣传普及。积极参与“马工程”建设,着力抓好重点教材的编写出版、推广使用和教师培训工作。
  
  三是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广泛开展通俗易懂的党课培训、贴近师生的基层宣讲、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不断创新理论普及的形式和方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阵地、学生社团的作用,不断丰富活动载体。
  
  四是总结典型、交流经验。充分发挥媒体特别是网络的优势,广泛开展高校互动交流学习。组织召开现场交流会、座谈会或观摩会,发现典型、推广经验,推动理论普及深入开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理论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王伟光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应当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理论工作,做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研究、阐释和宣传。
  
  1.理论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思想保证。理论创新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是党永葆活力的关键所在。党的理论工作,说到底,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具体来说,党的理论工作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研究、阐释和宣传工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大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研究、阐释和宣传,加强理论指导、理论研究、理论武装和理论宣传,这是一项关乎执政党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头等大事。
  
  在中国人民伟大革命斗争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今天,我们党领导13亿人口从事发展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创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新成就。解决好理论武装,必须加强理论的宣传阐释工作,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2.坚持正确的学风,解决好对待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根本态度问题。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靠马克思主义建党、立党、兴党,这就决定了对马克思主义采取什么态度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学风问题,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对待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根本态度问题。
  
  马克思主义学风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学风问题的根本点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阐释、宣传党的理论,全在应用。党的理论工作,首先是为了以党的理论为指导,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就是通常讲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理论工作者必须针对新的实际,善于抓住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加以研究、解释、说明,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和途径。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理论的真正创造者和践行者。这就决定了理论工作者必须深入群众,到火热的实践中去,调查研究,才能搞好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和宣传。
  
  3.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努力做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研究、阐释和宣传工作。中央对我院“三个定位”要求的第一位任务就是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这是最高的党性要求。我院担负研究、宣传、创新马克思主义的重任,一定要改革创新,以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为载体,抓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研究、阐释和宣传工作。
  
  一是加强理论武装,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能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最鲜明的特色,是我院最根本的办院方针。我们坚持以所局级领导干部和青年研究人员为重点,加强和改进研究所党委中心组学习,继续举办所局主要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班、青年骨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班等,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科研的水平和能力。
  
  二是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确保正确的政治导向和学术导向。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牢记“守土”职责,坚决反对思想理论领域一切杂音、噪音,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和冲击,不断增强全院同志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三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理论创新研究和理论宣传。认真完成我院承担的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各项任务。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加强二、三级理论学科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研究室和研究中心建设。组织撰写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报告。出版马克思主义专题摘编、文丛和文集。完成中央交办的理论宣传文章撰写任务。
  
  四是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高素质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门人才。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理论宣传为依托,推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造就计划、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努力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青年理论骨干、宣传人才和外向型理论人才。
  
  五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切实转变学风、作风和文风。立足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理论的实际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分析回答,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推动理论工作者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走、转、改”,加强国情调研工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倡讲短话、写短文,探索建立纠正不良文风的有效体制机制。
  
  六是努力实现理论通俗化、普及化和大众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组织力量分门别类地编写理论通俗读本、普及读本、大众读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乐于接受的形式宣传传播。动员研究人员善于运用理论说明实际问题,善于用群众能够听得进、想得懂、真相信的大众话语体系阐释、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分类施法 注重实效 扎实做好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宣传引导
  
  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孙守刚
  
  做好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宣传引导,是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必然要求,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山东坚持把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宣传引导摆到重要位置,以真学为基础、真信为关键、真用为目的,区分不同对象,实行分类施法,创新载体手段,切实增强宣传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一、突出重点,抓好机制创新,解决“真学”的问题
  
  我们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突出重点群体,按照不同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切实解决“真学”的问题,努力实现宣传引导的制度化、常态化。
  
  一是实施“龙头”带动,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一抓科学选题。每年初,围绕我省改革发展和干部思想实际,按照主要领导点题、专家学者荐题、干部公开选题方式,针对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列出题目,有的放矢地组织宣传引导和学习交流。二抓制度建设。先后制定省委常委加强自身学习、改进县级以上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等一系列文件,把述学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自上而下形成了完备管用的理论学习制度体系。三抓层层带动。省委中心组每年举行一次读书会,每月组织一次辅导报告会。
  
  二是强化研修培训,突出抓好社科理论骨干的学习。通过座谈研讨、系统培训等多种形式,引导理论工作者先学一步、学深学透,做好理论阐释工作。去年,集中举办4期全省社科理论骨干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2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论宣讲骨干培训班,6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研修培训班,培训社科理论工作者近3000人。
  
  三是推动“三进”工作,突出抓好青年学生的学习。形势越是错综复杂,思想价值观念越是多元多样多变,越要做好科学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在用好中央指定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山东实际,编写科学发展观大中小学特色读本,免费向学生发放730多万册。按照中宣部、教育部要求,省领导深入高校作专题形势政策报告。
  
  二、围绕热点,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真信”的问题
  
  理论宣传引导必须树立群众观点,紧贴百姓理论诉求,循着群众声音设置议题,群众关注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群众疑惑什么我们就回答什么,让群众听清弄懂,使理论可亲可近、令人信服,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信心。
  
  一是突出大众化话题。坚持以大众的视角观察社会现实,充分发挥《理论热点面对面》的作用,结合山东实际,进行分众化、专业化宣传引导。淄博市建立870余家“民生政策宣讲站”,组织政策宣讲6900余场,发放宣传材料30万余册。
  
  二是运用大众化语言。从改进文风入手,努力将“普通话”变为“地方话”,把“官方语言”、“学术语言”换成群众语言,更多地运用方言土语、“网言网语”说事拉理,力求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
  
  三是创新大众化载体。去年以来,探索建立30多个理论大众化示范点、80多个理论宣教基地,开通山东宣讲网,利用齐鲁大讲坛和社科普及周举办各类讲座960多场,受众达700多万人次。
  
  四是建设大众化队伍。重点整合“四个力量”:发挥领导干部和实际工作者作用,带头调研宣讲;发挥社科理论专家人才作用,提供智力支持;发挥理论宣讲骨干作用,推动理论“面对面”;发挥“五老”宣讲团和“田秀才”、“土专家”作用,开展特色宣传。
  
  三、抓住难点,做好结合文章,解决“真用”的问题
  
  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加强宣传引导,有效解除思想困惑,破解发展难题,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上来,把力量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上来。
  
  1.重调研,深入推进重大战略规划实施。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的总要求,书记省长亲自带领35个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和经济理论工作者,深入基层单位实地调研、科学论证,形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重大规划研究成果,推动“蓝黄”两大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转型发展中的山东注入了强大动力。
  
  2.重结合,着力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比如,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中,着眼长远和全局,以牺牲局部和眼前利益的巨大代价,创造性提出“减量调整,优化结构,集中布局,整体提升”思路原则和建设日照临港精品钢铁基地的规划设想,经国务院研究批复,使我省成为中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唯一的试点省份,目前该规划正在顺利实施。
  
  3.重特色,努力打造发展新优势。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两次组织文化改革发展大调研活动,形成《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研究》等系列成果,系统提出了文化强省建设框架体系、目标定位和重大举措,有力促进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高举旗帜 围绕大局 充分发挥党委讲师团的重要作用
  
  辽宁省委讲师团团长 姜晓秋
  
  党中央和各级党委十分重视理论宣讲工作。近些年来,我们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依托“三级宣讲体系”,实施“理论惠民”工程。据统计,我省每年仅讲师团系统就组织宣讲过万场,听众超过百万人次,在各界引起强烈反响,群众评价我们的宣讲“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赞誉我们是活跃在老工业基地上的理论宣讲“轻骑兵”。
  
  一、整合力量,全面覆盖,形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的“三级宣讲体系”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赋予党委讲师团以重要的政治责任。我们在省委宣传部组织建立的省市县“三级宣讲体系”中积极充当骨干,在讲师团系统一级抓一级,有效地带动了基层理论宣讲。依托这个体系有几个突出的优势。一是传导迅速。坚持长期跟踪研究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跟踪研究实施辽宁全面振兴战略的最新进展,跟踪研究干部群众实现科学发展的最新实践,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宣传部和讲师团总是能在第一时间组织实施重大宣讲活动。二是运转顺畅。除每年中央全会精神的宣讲是宣传部和讲师团联合行动外,还独立组织3—4次大的专题宣讲活动。三是优势互补。省委讲师团发挥掌握中央理论宣讲口径和省情的优势;市级讲师团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二次组织;县(区)学习室则发挥“接地气”的优势,进行三次发动,一有宣讲任务,就会在短时间内形成“百团会战”、“千人宣讲”、“万场覆盖”的大宣讲格局。
  
  二、深入基层,情系百姓,实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惠民”工程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赋予了党委讲师团以重要职责。我们精心组织实施了“理论惠民”工程,让理论在群众中“落地生根”。这个工程有几个方面的效果。一是“接地气”,知民情。“理论惠民”就是以服务人民为根本价值取向,让群众通过宣讲,掌握理论,得到实惠。这项工程的实质是在理论宣讲工作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二是“解扣子”,暖民心。“理论惠民”工程重视把大道理变成小道理,把理论与形势政策宣讲紧密结合,强调宣讲的针对性。我们每年以中宣部编写的通俗理论读物为教材开展形势政策宣讲活动已进行了十多年。如今年春节后就组织了“稳中求进、稳中求快”形势政策宣讲活动。“收入差距如何解决?”“就业前景如何?”一问一答,宣讲的都是人们关心的、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重大现实问题。三是动真情,解民忧。越是基层,越是需要理论。我们围绕宣讲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目标,不断增强服务意识,组成理论宣讲“大篷车”,满载自备的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支架幕、音箱,有时还与扶贫等活动结合,制作“文化套餐”,满载理论和科技致富书籍、赠送的电脑、扶贫的物资和钱款,满怀对群众的深情一起送到百姓手中,使群众感到理论可亲、可信、管用。我们的境界也在“理论惠民”中得到了升华,总结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达到增强大众意识,贴近大众生活,了解大众疾苦,知晓大众需求,培养大众感情,会说大众语言,解答大众困惑,解决大众困难的“八种境界”。“大篷车”常年活跃在14个地(市)、100多个县(区)的基层单位。
  
  三、真心信仰,真情传播,建设一支宣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轻骑队伍”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入人们的心灵,给党委讲师团提出了更艰巨的宣讲任务。我们自觉以方永刚为榜样,在建设“轻骑队伍”上下了功夫。一是把宣讲理论与信仰理论紧密结合。要让听众信服理论,自己首先要信仰理论。在方永刚的共产党人高度政治觉悟和高尚师德师风的感召下,辽宁涌现了方永刚社区宣讲团、“五老”宣讲团、老战士宣讲团、宁佩英工作站等基层宣讲先进集体,受到中宣部的表彰。学习这些先进典型,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仰,激励我们坚守在理论宣讲阵地的“前沿”。二是把宣讲理论与践行理论紧密结合。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做到“讲”与“行”的统一。我们在第一时间两次深入鞍钢,对“当代雷锋”郭明义进行了跟踪研究。与中华先锋网等媒体合作,对郭明义进行深入地宣传。研究成果获省理论界纪念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选题得到了省委领导充分肯定。通过“模范人物面对面”活动,获得第一手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资源,感受道德模范巨大的精神力量,还对郭明义“爱心联队”进行捐助。郭明义当天发微博评价说:“辽宁省委讲师团不但讲得好,而且做得好。”三是把真情传播与善于传播紧密结合。我们不断创新传播方法手段,把郭明义、方永刚等身边典型的事迹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讲专题和各种专题,制成声光电、图文影兼具的“视觉盛宴”,让听众耳朵听,眼睛看,心里想,入脑入心,全方位接受,赢得了听众称宣讲“具有穿透力、震撼力、冲击力”的好评。在东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讲到爱国主义话题并播放视频时出现了台上台下互动的场面。社科骨干研修班的大学教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程”的学生都对我们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多次“谢幕”才肯下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1粉丝

79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