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本人从事文秘工作二十多年来的经历,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文秘人员在写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2 ?% z: `: p; N4 _8 X7 G7 [
1 z( h: T% T' D# `' G一、文秘人员成才的两条成功经验
, X3 l1 L {- P" {! ]. j* u8 `7 O ]- P/ q2 O
应该说,大凡文字水平较高的文秘人员,其成才的机率都是很高的。不用说远的,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就很多很多,象李培刚主席、宋贤忠书记、尹文涛镇长等,无一不是靠写材料写出来的。可以这样说,一个文秘人员文字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他的前途和命运。翻阅这些成功文秘人员的成长史,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除了吃苦耐劳外,身上还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这些人的数字感都很敏锐,在构思谋篇前能够真正做到胸中有数;二是这些人的文字功底都很深厚,从内心深处根本就不怵文字写作,在构思谋篇后敢于大胆起笔。0 u7 J* `- e# C: |8 Q( \: \
1 C7 x7 ?3 W2 m; T! m% c
二、文秘人员必须培养的五种良好职业习惯$ H3 b) x: }+ @3 g) n
9 o$ G, Y+ U! O7 ~) }3 Q
第一,要注意积累。积累对于一个文秘人员来讲非常重要,没有积累做基础,其写作水平很难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文秘人员平时要多看、多记、多问、多想。所谓多看,就是要求文秘人员平日要广泛涉猎各个知识领域,努力拓宽知识面,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有时闲书也有必要读一读;多记,就是要求文秘人员要善于摘记,遇到好句子、好例子、好观点一定不要错过,要一一记录在案,用时随时可取;多问,就是要求文秘人员要经常问个为什么,要带着问题去看书学习,努力在书本中、文章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多思,就是要求文秘人员要善于思考,善于动脑,善于归纳总结,善于提炼观点。
# _* E4 l2 c( p+ i' H! W, k% j9 l1 M9 I* b
第二,要勤于调研。调研是文秘人员写作的基础,离开了调研,我们的材料就失去了根基,没有调研做基础的材料,肯定不是一篇好材料。文秘人员必须学会调研,善于调研,要不怕苦,不怕累,经常深入基层搞调研。调研中,要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挖掘群众内心深处的东西。
: C A; P8 n N+ @, z( P1 ^9 d8 [2 T! ]* Q. q# d$ E
下基层搞调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事先确定调研题目,然后下去调研;另一种是先不确定调研题目,下基层后自由地搜集素材,然后根据掌握的信息,进行分类梳理,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最终形成调查报告。在下乡搞调研时,我们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下面三个常见的问题:5 H: F# K7 s" F0 _$ r' O
D3 l" Z. Z9 B: R, q
1、只听不记、只记不问
' Z: W( }& B. Y: K2 m
( q: g9 V. W6 e7 H! D到基层搞调研,我们提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所提的问题要敏锐,要有深度,要贴近主题。对于搜集到的信息一定要做好记录,不能这个耳朵听,那个耳朵冒。
* J8 x5 I/ v6 Z7 e1 V' d
( X% e {" ^5 o5 N6 }* W' Y6 _ x9 {2、走不下去、沉不进去7 K: D- f* r3 S
7 s! A. J6 W% e$ u/ h) D: D+ r! S调研是我们文秘人员的生命,文秘人员必须养成手勤、脚勤、嘴勤的好习惯,工作作风一定要扎实。作风漂浮,蜻蜓点水,只追求表面和皮毛上的东西,根本就挖掘不出蕴藏在基层的规律性东西,写出来的材料肯定缺乏深度和高度,很难成为精品。: \* v: _# b( g j3 y
0 v0 d$ [ g2 U8 e. {3、只调查,不研究- K' v. A4 Y6 @
) R$ h% f4 F- h- H0 N
调查是搜集素材的过程,研究则是整理素材、提炼观点的过程。只重视调查,而不注重研究,对文秘人员成长来说是一个大忌。再好的素材,如不加以思考、加以提炼,也很难成为精品。
8 x3 \. P) n5 r6 ^, m- {; M6 R
+ C' r- g8 ~! k7 U. F/ a! S第三,要善于琢磨。琢磨实际就是构思谋篇的过程,“路子怎样定、例子怎样用、句子怎样写”都是在这一过程中完成的。这个环节至关重要,任何材料的撰写都必须经过反复推敲、反复琢磨后才能起笔。' z" z9 `. P# L& l+ U
1 n1 h( D M# n( p; [第四,要注重沟通。文秘人员必须培养起与领导和其他人沟通的本领。从实用角度来看,要多与三种人搞好沟通:! h4 y9 y" s3 c' e, B& ~9 g! u
- c& o$ L" k$ D' n1、要多与领导沟通。文秘人员必须学会适应领导,要随时掌握领导的思想动态,清楚领导在想什么,准备干什么,要不断研究领导的语言风格和讲话特点,确保在脑子里和行动上都跟得上领导的节拍。6 N2 E7 u4 `4 `/ B
6 G: g! H5 H( k- `5 O$ \! o7 ]
2、要多与材料把关人沟通。为了确保材料能顺利过关,文秘人员必须与材料把关人主动搞好沟通,最好的办法是“投石问路、主动汇报”,要尊重把关人提出的修改建议,尽最大限度地少走弯路。, L4 }* Q+ }: x) x4 U
& O0 T$ F' V+ ?/ k- _# T8 Q3、要多与当事人沟通。只有多与当事人沟通,才能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 ~9 N# r8 Y& l0 m( P* v2 }5 p" t- a* d' C* P
第五,要跟踪效果。材料写完后交给领导,并不意味着到此结束。文秘人员要随时关注领导对材料的删改,注意倾听听众的反响,努力掌握根据录音整理材料的本领,认真搞好材料的最终收集归档。0 n) o9 O( G6 w" M' z$ W
! v! ] D3 x/ W三、文秘人员必须努力克服的六种常见写作毛病
- }( X2 {, Q1 |, g" I$ a; n8 u) a# m1 G: N: [; [
(一)偏,即主题偏,有的材料内容和主题不对应,整个材料缺乏针对性,主要表现有:不合题、不合会、不合时、不合人等。2 p0 s4 @6 S- \$ Q4 a5 n9 S
9 V0 Q; z3 A5 n1 [6 x0 X(二)空,即内容空,有的材料缺例子,没有鲜活的事例来支撑观点;缺数字,没有充足的数据来论证观点;缺个性,通篇材料冗长无味,个性不突出;缺观点,材料东一句,西一句,观点多而乱。文秘人员写材料,一定要养成用事实说话的好习惯,切忌空洞说教。4 j: C# F5 ~& H' y+ }% m/ q: P
$ F9 T4 O6 F- `
(三)乱,即层次乱。有的材料缺乏科学布局,逻辑混乱,层次不清,各个段落各自为政,小标题不能很好的为主题服务。$ U6 i6 \* H8 a3 h$ G9 G8 ~
" M! d+ n* V5 }- ]- z, H(四)窄,即思路窄。有的材料思路拓不开,只能就事论事,就理说理,在材料的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都做的有欠缺。0 r$ E, p# e Z8 H( c& X# v
: v# l, w0 A" H: l: s- @(五)平,即立意平。有的材料缺乏新意,平铺直叙,中规中矩,缺乏高度和深度,只可称的上是成品,但绝对不是什么精品。
) \ G/ k0 A$ q2 z" h! X
7 O8 ~1 r6 M8 ]) A, c# X T0 V(六)板,即语言板。有的文秘人员文字功底差,在材料中用词造句漏洞百出,语言生涩,缺乏浓厚的乡俗生活气息,提不起听众的兴趣。
7 d8 B8 ?% c: V9 k& W+ L) q
$ T2 l) ?1 y$ s' B, ]) }% Y以上六种常见毛病,一定要引起文秘人员的高度重视。- @- p0 E4 q3 f
8 g5 W/ w& O3 y1 J. \- n四、文秘人员必须妥善处理的四个方面的关系
* D, D7 f- t+ L; f% b1 [# b+ g9 r
- | G+ g- m2 K% O/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