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没有捷径可循,没有秘诀可授。鲁迅说过:“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他决不说坏处在那里,作文要怎样。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但偶然之间,也会不知怎么一来──真是‘偶然之间’而且‘不知怎么一来’,──卷子上的文章,居然被涂改的少了下去,留下的,而且有密圈的处所多起来了。于是学生满心欢喜,就照这样──真是自己也莫名其妙,不过是‘照这样’──做下去,年深日久之后,先生就不再删改你的文章了,只在文末批些‘有书有笔,不蔓不枝’之类,到这时候,即可以算作‘通’。”(《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 - U9 `0 T' z" r3 k4 x! L
% s: K$ r$ T% ]
+ X: ^6 Y, f" r9 b2 H/ e0 D 鲁迅以亲身经历阐明了学习写作最基本的方法和途径:多读、多写和多改。欧阳修也认为写文章“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在多读多写的基础之上,努力探索,日久必有所得。概括起来,就是“三多”: ! l2 [+ a/ u$ \# }; v( a% i% E
- \. |" l+ n2 D) I 一、多读 # F3 ]3 d: `% k$ Q6 Y* h( k H
7 P/ k( J5 O+ ?: S 读与定的关系密切,相辅相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和先导,写作同时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读书可以积累写作材料,探求写作规律,完善写作技巧。从写作训练的角度出发“开卷有益”,只有读在前,才能写在后。 h, J5 A. H# s, \+ ]- d1 v) a5 p
& Q9 w' i) z( N
* L& w5 E0 I( U. B8 P$ e 读书的方法以精读和博览为主。精读就是选取优秀的作品和文章,细读慢研,用心揣摸,务必弄通读透,了然于心。博览就是尽可能广泛地涉猎各类书籍,会精集萃,博采众长,以全人类优秀的文化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 # g# v5 z/ ?: P0 v/ z; m8 Y0 _
, G- d& i- o! M9 y) s) W' a
二、多写
' R- h7 V; A. v/ o3 C 1 P# Q/ A) J- Y
写作,既是技能训练,也是实际运用。多写才能熟能生巧,工词炼意,一举两得。记日记、写信是最常见的写作训练和运用,学习写作理论,强化写作实践。循序渐进,常写不懈,写作技能就一定会逐步提高。在写作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象鲁迅所提倡的那样:“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要在深思熟虑,胸有成竹的条件下落笔,打好腹稿,拟定提纲。 7 `8 D8 e. L) W- R# T
, R- `, P( }" G) I: J+ u3 h6 M
三、多改
2 ~+ g1 E: H; H% c, M+ k : F3 U' y2 \- w) k# M$ Y. A# \
“文章不惮百遍改”,文章修改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好文章都是反复修改出来的。文章没有极品,多少总有遗憾,要以严格认真的态度对待文章的修改,注意吸取借鉴前人析字炼词方面好的经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丝不苟,反复权衡。修改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伴随着写作能力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