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书的语言是实用性语言,实用性是应用文书的目的和本质表现,也是其存在的理由。
$ X; O0 u" D6 T% M; V5 K* z2 q; G4 F3 H# ?6 O( U D; d
应用文书要实现实用性,需有不同于文学作品的语言策略,即建立自身的实用性语言策略。本文就应用文书的语言策略问题,提出一孔之见。
& H9 ]9 A! @. w/ Y& A* a! x( I* O) Y! H' Z2 \$ f+ R
一、无歧义是应用文书语言的基本策略
! k1 d+ R) o% G% z# ?, T1 M4 o# s7 j6 \. Z3 W
文学作品的语言可无歧义,也可多义。而应用文书语言却必须完全无歧义,这是应用文书语言的基本策略。: V! a+ q- @# ^- M
2 Y/ Z6 S/ Z* m4 P8 ~" f4 b 应用文书语言无歧义,是指语言表达思想绝不能似是而非,而是要不打任何折扣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应用文书语言要做到无歧义,需遵循语法规则造句,叙述方式一般用直叙;虽然可适当运用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却不能用夸张、通感和暗示,以免语意曲折隐晦、含糊模棱。; r' B$ d! i; X q
8 L6 O6 g; F4 _8 K" p ^: Y 具体来说,要实现无歧义的语言策略,在语言上要符合四个要求:8 L: S) R8 u/ {: R( z7 {
4 f3 V$ X/ Q) v) I 一是语言要明晰,即语言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晦涩。必须选用含义确定的词语,不能用冷僻或生造的词语,确保词语的通俗易懂。
9 H# W$ Z, a" X3 w! [3 J0 j8 {7 m 二是语言要准确。所谓语言准确,是在写作时必须认真锤炼词语,分清词性,精心辨析词义,选用最恰当、最能说明特定事物的词语入文,最忠实、最恰如其分地表达事实、情况,阐述做法和提出标准,文字表述的东西与实际相符。 C2 T( `" u+ q- s/ @# I G
: w1 u( I& t h X
三是语言要简朴。即要求选用简单朴素、简明扼要的语言,叙事说理,开门见山;遣词造句,惜字如金。少一个词能说清楚就绝不多用一个词,少一句话能写明白就不多用一句话。欲达文章的简朴境界,需对语言反复推敲修改,实话实说,杜绝繁杂藻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7 `8 ?1 A; c4 y `, z
/ L! m* l( r" M) ~: w/ l' x
四是语言表述要符合逻辑。应用文书语言符合逻辑的表现,在文章内容上,表现为陈述的事实、情况和结论能够界限清晰,不含混,也不交*;前后内容有合理的次序或因果关系,选用的事实材料和观点存在必然联系,材料能够说明或论证观点,观点是材料指向的必然结果;在词句的排列上,有内在联系又条理清楚。如决定的正文内容,一般必须由决定缘由、决定事项和结语三部分组成。不同类型决定的正文,其语言结构和写法又各能体现出不同的逻辑排列。指挥部署性决定,正文的开头先简写缘由,接着才写决定事项,结尾则一般要写对贯彻落实决定的希望要求;表彰决定的正文,则要依次写清楚受表彰者的身份、事迹、对受表彰者或事迹的评价、决定的事项、希望与号召。. P: Q6 k4 M' B
; | |. G( [, K; K, _' y, `
二、模式性是应用文书语言的便捷策略
0 T a# `; Z* d8 C1 v
, @2 e ?8 R5 B | 与文学作品的语言忌模式性不同,模式性反而是应用文书语言特有的也是需要的表现形态。+ f7 c6 f1 F# L, z" g
+ d. K- P4 M" s5 l2 u6 G 应用文书语言的模式性,与应用文书结构具有模式性相关。应用文书含公文和非公文两类,而且可以分为不同层级的结构模式。“公文正文基本内容可分为显性结构模式和隐性结构模式。公文之外的其他应用文书的结构模式,为宏观写作思维训练模式。公文以外的应用文书的结构模式,不似公文结构模式可以抽象出共有的模式,而是不同的文种各不相同……各应用文书的文字模板为中观写作思维训练模式。各种应用文书的适用范围不同,必然各应用文书的文字模板也各不相同,即便是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和情况通报,各自的文字模板也有所不同。而且,应用文书还存在多种微观训练模式,比如段落展开的模式,正反例文对照学习训练模式,内容排列顺序的训练模式。”(阳慧:《写作思维与模板套写相融的应用写作训练模式》,《写作》2013.3)。
! f0 e9 h! c" c; @: H 应用文书语言的模式性,与结构模式相得益彰,共同体现了应用文书的便捷性。4 R p7 O; \" _8 I
+ p3 X2 h3 A4 t) f O( H
模式性语言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表现为沿用固定的模式化语句和语词,甚至是一些旧语、套语;另一类主要是文言词语或者具有文言味的惯用语,如“来函收悉”、“敬请批复”等,这些语言已经与现代汉语相融。我们习惯上把这两类模式性语言统称为“常用特定语”,兹举要如下:* q- \1 Z5 S t2 Y8 w$ e
# E n# Q! D V7 U
主要用于文章开头,表示发语、引据的特定用语有:为、为了、为着、查、接、顷接、根据、 据、遵照、依照、按照、按、鉴于、关于、兹、兹定于、今、随着、由于等。
5 u @% u. l4 T. z& J u0 ?
& Z( k; I# S8 _* o 用于承上启下的过渡用语有:鉴于、为此、对此、为使、对于、关于、如下等。 T: S. F9 D7 M& T9 v; U9 M2 c
# u; Q! j. ^7 n& ?
用于表明进程的经办用语有:经、业经、已经、兹经等。用于结尾表示收束的用语分成用于上行的,如:当否,请批示;可否,请指示;如无不当, 请批转;如无不妥,请批准;特此报告; 以上报告,请批转;以上报告,请审核。用于平行的,如:此致敬礼、为盼、为荷、特此函达、特此证明、尚望函复等。用于下行的,如:为要、为宜、为妥、希遵照执行、特此通知、 此复、现予公布等。) o4 A# D( R. Y+ F2 O! m$ L* V X; B
# g& Q: \1 H4 y* s
谦敬用语有:承蒙惠允、不胜感激、鼎力相助、蒙、承蒙等。- B, a. [. Q) D6 F$ Z
# v" H3 k9 r8 W* G9 S3 B) }
用于征请、询问对有关事项的意见、态度的用语有:当否、妥否、可否、是否妥当、是否同意、如无不当、如无不妥、如果可行等。6 i& ], O2 v4 T8 b- g
常用特定语作为实用性语言便捷策略的模式性用语,如果用于文学作品,是死板乃至失败的语言,但对应用文书来说却是非常必需的,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它约定俗成,对于作者来说,使用便捷,对于读者来说,理解便捷,体现了应用文书语言的实用性。
6 _( x5 q1 {2 R( V! e
5 z% m( I4 U3 I7 }3 S4 t4 N) ] 三、概括性是应用文书语言尊重读者的策略
8 a( q6 F, d7 V! S
( d1 w$ N" f6 ?( j 应用文书分为党政公文和非党政公文两大类,文种繁杂。应用文书的语言不像文学语言需要高度重视细节。在党政公文文种中除通报在叙述情况时,要求有必要的细节、比较充分的说理,非党政公文的其他应用文种除诉讼类文书需要必不可少的细节描述、理据说明外, 绝大多数应用文书语言,都采用“概叙”和“概说”的策略,具有概括性。, H& p+ y l2 v
7 z4 }+ w% l: D# @% f1 D 概叙是概括介绍客观事实和情况;概说则是概括地提出观点与主张,概括地说明、说理。应用文书的说理,与学术论文式的“论理”不同。应用文书的说理,只是概括地说清楚道理,不要求论点、论据、论证齐全。
8 ]& l6 g) Y! U" F9 X+ y% z, H% Q Z# _$ _6 R+ l6 X; x
作为实用性语言的应用文书,概括写作(简称概写)的作用和目的都是为了向忙于公私事务的读者通报情况、说明问题、陈述事实、阐述方案、总结经验、指示做法等,而这些文字,只求抓住关键、抓住要点,所以概写即可。概写,可使应用文书表达的重点更突出、信息更精要,以节约读者的阅读时间,让读者能够更快地抓住文章的重点、要点,更好地达到行文目的,因而,概括性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 X- ]$ a& ^6 r
* }% K8 y, x2 W; P 如前所述,应用文书的概写包括“概叙”和 “概说”。概说主要是说明观点。对观点的说明能够达到精练、准确地表达思想即可,概说较之于概叙,在写作技能上较容易掌握。而概叙主要是针对情况和事实,相对比较复杂。
1 ~% O' E0 y( y- \8 O. W
, _/ z$ B" k" X( n) [ v( g" W 无论是要概说的观点还是要概叙的情况、事实,都会涉及观点和材料的关系问题,对观点和材料的处理,需要掌握好度。概括而言,概写在处理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时,有三种策略:
0 F" B: D+ S! i0 h- N8 D) F8 M6 H8 F* }: Y8 b6 q
一是先概说观点,后概叙材料。概括性的观点常置于层、段、条首句,以求先声夺人,引人注目,然后才是概叙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这种有理有据的语言策略,被许多应用文书采用。4 y2 U3 i3 i& E" d" j
0 E6 C/ `, g: @, O% K1 ~3 l# p* h9 V% | 二是先概叙材料,后概说观点。先概叙事实以说明观点,或以数字水到渠成地归纳出观点、推论出结论,即先有事实的铺垫,再有观点的概括。那些注重概叙事实和情况的应用文书,常常会采用这种语言策略。
1 D1 t" @+ p h3 a6 V$ A4 N9 r
三是一边概叙材料,一边概说观点。概叙的材料和概说的观点,层层推进。叙事和说理都较强的应用文书常采用这种夹叙夹议的语言策略。 3 p) x1 e" I$ n
四、得体性是应用文书语言适应特定场景的策略
, n- S0 j) D& Y: U5 m, Q$ Q- O6 K, d
得体性是实用性应用文书语言的重要策略之一。实用性语言得体,就是用语要恰如其分,能适合语言环境,根据行文目的、内容、对象,恰当地使用语言,做到文实相符,内容和形式相统一,这是由应用文书特有的语体风格所决定的。诚如张志公先生所说:“所谓得体,就是在这样的场合,同这样有关系的一些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
+ L5 n- U7 u4 E2 l% j
+ c+ ^9 H6 W' X; b& o 实用性应用文书语言得体策略的实现,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 {$ F) e( i0 `, G+ k ]* H* n4 F a: F0 z2 i/ q8 j
, z+ K/ V$ c+ J7 E0 d2 `8 F* |6 p9 i7 F4 [1 j k
5 k5 Y0 \9 z4 G5 F: D& u- u s T
三是语言适应特定的场合。场合指某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或指特定的时间、地点构成的总体氛围,也指交际当时的自然情景和社会情景。场合的大小具有相对性,不同(的)场合应用文书对语言的得体性要求有所不同。公务办公场所、礼仪场所和诉讼法庭等不同的场合,应用文书语言必须适合所在场合的要求。有的场合,有选择地巧妙地使用模糊词语和委婉用语,有时甚至会使应用文书的语言更得体。时代社会也是一种特定的大场合。时代社会要求应用文书的语言应随社会的变化发展而有所变化,必须与时俱进,过时、陈旧的词语不宜使用,但作为应用文书的语言也必将始终保持着自己无歧义、模式性、概括性和得体性的特色。(作者: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阳慧)
4 L) U r$ W4 I0 `0 s7 z+ W
) D7 U8 K* j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