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警惕群众疏远党员干部的危险

[复制链接]
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3-10-28 09: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党的执政地位和密切的党群关系相伴而生、来之不易,只有始终保持密切的党群关系,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拥有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但是,现在“脱离群众的危险”和“群众疏远党员干部的危险”正在不断侵蚀着党群关系,侵蚀着党的执政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警惕“四大危险”、纠正“四风”问题。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已经认识到,脱离群众的危险与危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全党必须认真地宣传与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进而逐步推动党风政风的转变,密切党群关系。
    不过,在我们重视对党脱离群众的关注、研究,避免党脱离群众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与警惕当前党群关系中的另一种倾向:也就是群众逐步疏远党员干部,疏离党和政府。有研究者已经注意到这种现象,称之为“群众脱离执政党”。群众不愿、不屑甚至不能参与政治,从而出现疏远党员干部、疏离党和政府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群众对党员干部失去信任,产生了“畏难”情绪。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惹不起,躲得起”,这种冷漠的现象,对于党群关系的危害更加严重。
    党与群众的鱼水深情、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过程中,累积起来的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党之所以坚强有力,关键就在于坚持群众路线。然而,遗憾的是,今天不少党员干部不仅丢失了深入群众的传统,不愿做群众工作,而且有些党员干部甚至退化到不会做群众工作。这些党员干部很少接触群众,也不了解群众,感情上与群众日益疏远,干部不认识群众,群众自然也不认识干部。更有甚者,有的党员干部把群众工作当成负担,觉得群众素质低打交道麻烦,更谈不上放下身段与群众打成一片。最终导致群众误解越来越深,遇事不愿找党员干部沟通,甚至有意绕开党员干部,致使党群关系一步一步地疏远,直至侵蚀党的执政基础。
    不可否认,群众疏远党员干部、疏离党和政府的因素多种多样。如有的学者认为: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意识形态政治能量的逐渐减弱,对共产党执政高度认同的群众已自然更替,党处于群众利益诉求甚至发泄不满的第一线,这些都成为群众疏离执政党的原因。但笔者以为,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群众路线没有得到真正贯彻执行,即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具体而言,就是当前群众工作存在许多与社会现实、执政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有些党员干部没有给群众应有的尊重,放不下身段,服务意思淡薄;一些党员干部的作风不正,粗暴对待群众的诉求,伤了群众的心;一些地方政府严重脱离当地的实际情况“替民做主”,出台与实行脱离实情的政策;群众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党群关系中的利益因素增多;群众在党群关系中的主动性增强等等。
    由此观之,群众疏远党员干部,疏离党和政府,对政治冷漠,根本的症结还是在于部分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党风不正。如果放任这种疏远、疏离,执政党必然会一步一步失去执政的基础。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即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关注现实,洞察民情,了解民意,解决民困,不断寻求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的新方式新方法,为构建良好的党群关系夯实根基。当下,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时代进步的潮流。党和政府不能“替民做主”,而是应该切实发扬人民民主,使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充分得到保障,让人们群众真正当家作主。只有如此,群众才有可能真正认同党、认同党的政策。
    必须着力解决关涉群众利益的矛盾与问题,切实保护好群众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密切党群关系落到最实处就是对群众切身利益的关注、尊重与保护。因为群众也往往以自己的切身利益是否得到关注、尊重与保护作为判断党群关系密切或疏远的标准,作为判断执政党能力强弱的标准,作为是否拥护执政党执政的依据。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也正是如此。现阶段,应该正视民生问题的紧迫性,以务实的态度加速民生问题的解决。物价高、房价高、看病难、就业难、教育不公、分配不公等问题不仅涉及群众的生存问题,更涉及发展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才能真正体现出来,也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党执政的优越性。
    切实做好改进党风的工作。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群关系是否密切。党风不好,群众必然疏远党员干部,乃至疏远执政党,执政党也必然脱离群众。党风端正优良,执政党才有可能获得群众的支持,才有可能引领社会风气之先,才有可能密切党群关系,进而凝心聚力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这,才是一条越走越宽广的践行群众路线的共赢之路。作者:段宝平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老猫 发表于 2013-11-2 12: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风发生演变,通常在不知不觉之间“积羽沉舟,群轻折轴”。防止出现温水煮青蛙现象,就应该像习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心存敬畏、手握戒尺”。
    戒尺,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代表的是法规制度、党章党纪、民心民意,是无言的劝诫、有力的警示。党员干部把戒尺紧握手中,意味着自我警醒、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手握戒尺,才会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常存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如果无所敬畏,把戒尺弃之一旁,就会天不怕、地不怕,为所欲为,经常干出闯“红灯”、破“底线”之事。
    陈毅出任外交部长时,“实有绠短汲深之惧”。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怕别人把自己往贵族老爷的位置上推。这里所谓的“怕”,就是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正因为他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无形的戒尺握在手中、装在心头,所以才能位高无傲气,权重有清风,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有所为有所不为。
   手握戒尺一天、一月、一年容易,然而经年累月地握紧、握实它,并非易事。有的党员在“四大危险”“四种考验”面前,失去了警醒之心,缺失了奋进之志,朝气锐气弱了,暮气惰气重了;“沙发”坐得多了,“板凳”坐得少了;高脚杯端得多了,大碗茶端得少了;大手大脚多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少了。
   戒尺不是“稻草人”,一旦发现有违规现象,应果断地一挥而下,而不能像鸡毛掸子打屁股那样不痛不痒。然而,有的党员要么认为小事小节不值得计较,要么认为偶尔出格用不着较真,要么认为别人都按“游戏规则”办,自己不能太另类。殊不知,拿一分钱财,就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正是在这种不知不觉中,理想信念淡薄了,规矩意识淡化了,党群关系淡漠了,“四风”问题于是蔓延、泛滥。
    习总书记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一定要认清“四风”的严重性、危害性和顽固性、反复性,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党员干部只有严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手握戒尺不逾矩,才能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77粉丝

18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